寶媽讓4歲男孩公交撒尿被噴可恥 孩子尿尿沒規律,做好3點可預防

2019-12-29   兜媽愛叨叨

「媽媽……我憋不住了,我想尿尿。」

長沙7路某公交車上,一位寶媽緊緊抓著4歲男孩的手,另一隻手握住搖曳的手環。

聽見孩子的話,寶媽的眉頭緊皺,她半蹲下來小心問。

「寶寶,我們在公交車上,沒有廁所,等下一站到站了,媽媽帶你下車找廁所好不好?」

「可是……可是我馬上就憋不住了。」

孩子的話語間透露著哭腔,寶媽心立刻軟了,她眼神一撇,就看見靠近下車門旁邊有個垃圾桶,於是就帶著孩子,讓他尿在了垃圾桶里。

這是公交車不是你家,你這樣做非常沒素質與教養,非常可恥!

坐在孩子旁邊的大學生忍不住呵斥道。

聽見這句話,寶媽臉上不自覺流出兩行清淚,「我考慮到這是公共場合,但我也不能讓孩子尿褲子吧,請考慮一下當媽的不易。」

事後,這位大學生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發到社交平台,並再次強調這兩個字,「可恥」!

對於這件事情,大部分網友都相持兩種不同的看法。

看法A:媽媽帶孩子不易,這位媽媽已經很有素質了,知道讓孩子尿在垃圾桶里。反正都可能會被別人誤解,讓孩子尿車上、滅火器上、哪裡不行?大家多一些寬容與愛,少一點批評與呵斥,世界才會更美好;

看法B:這就是媽媽不懂得教育兒子,只會慣孩子憋一會等到下一站不行嗎?最多也就三五分鐘吧?公共場合,孩子的尿弄得一股子騷味,乘客受得了?這還有人幫洗白?

就此事,心理專家陳明明這樣講:「讓小孩尿尿在垃圾桶簍子(塑料袋),也未嘗不可,這麼冷的天,總比讓他尿在褲子裡要好些。」


畢竟,公交車不會特地為了孩子,在半路上停車。

寶媽帶娃太艱辛,「魚與熊掌難兼得」

看到這個新聞,兜媽就想起前段時間,帶小兜兜跟旅遊團旅遊時發生的事情。

旅行團的大巴車,只會在服務區停站,中間任何時候都不會停車。

在路過某個服務區時,司機就喊,解決好自己的生理問題,下一個服務區有2個小時路程。

然而,大巴車剛駛離服務區半小時,車內的一位寶媽就要求司機停車。

原因是:她的兒子要尿尿。

司機並沒有理會這個母親,並多次強調:我在剛才的服務區時強調了,不會再停車。

不過,總不能看著孩子憋壞不是?經過一番激烈爭吵後,司機被迫在某處停站,寶媽這才帶著孩子下車解決生理問題。

但是,司機就不開心了,以身體不舒服為名義,休息了半小時,間接導致兜媽當日的旅遊日程徹底被打亂。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見寶媽帶孩子坐公交車,孩子想尿尿的事情。

整件事情,最痛苦矛盾的莫過於寶媽!

懷胎十月本來就夠累了、分娩時也夠疼了、沒料想養孩子更不易,在保持文明禮貌與孩子生理問題之間的確很難選擇。

讓孩子在公交車尿尿,寶媽就要背上不道德的標籤,受到大眾的指責。

不讓孩子尿尿,孩子憋久了可能會得膀胱炎、憋不住可能會尿在褲褲裡面,都可能讓孩子身體受到傷害。

從這個角度看,寶媽想做到「魚與熊掌兼得」,根本不可能。

由此來說,長沙公交車上,寶媽讓孩子尿垃圾桶里,已經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但凡有第三種選擇,誰會願意被人指責呢?

孩子撒尿無規律,預防措施要做好

孩子撒尿可能沒有規律可言,寶媽要做好這3點防範措施,避免尷尬事情發生。

1.出門攜帶應急物品

寶媽帶孩子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孩子想上廁所而短時間又沒有廁所的局面。

為了防止做道德與孩子生理問題的選擇難題,寶媽要提前預備好這些東西。

紙尿褲、衛生巾、塑料袋、換洗衣物等都要在出門前備好,一旦孩子在車上忍不住想尿尿的局面,可以讓孩子尿在塑料袋裡,到時直接帶下車就好。

換洗衣物和紙尿褲也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個人衛生,不被病菌沾染。

2.穩定孩子情緒

孩子想要尿尿時,寶媽要心平氣和的安撫孩子情緒,告訴他:這裡是公交車,只要在等一小會,下站了,媽媽立刻帶你去找廁所

只要寶媽展現出足夠的誠意與耐心,孩子憋幾分鐘還是可以做到的。但若是,寶媽用嚴厲的語氣說,可能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喜歡聽軟話。

3.上車前半小時必須上廁所

孩子的尿意是沒有規律的,可能你三分鐘前問孩子想不想上廁所,孩子說沒有尿意。十分鐘後,孩子就會鬧著上廁所。

所以,寶媽帶孩子坐公交車前的半小時,讓孩子去廁所站一會,上車前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拖在上車後。

通過這件事不難看出,寶媽帶娃實屬不易。


大學生呵斥寶媽:沒素質、可恥!只能說,大學生並沒有站在寶媽的角度換位思考,話語間有些過於嚴苛。

對於寶媽和孩子,社會上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與寬容,倘若每個人都像大學生一樣,不站在寶媽的角度思考,只知道批評與諷刺,那只會讓寶媽感受到社會的寒冷與陰暗。

生兒不易、養兒更難,倘若這位寶媽當時有第三種選擇,誰不想做個有道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