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曾三次被屠城,有一次竟是阿拉伯軍隊乾的

2019-09-16     邊城碼頭青年

廣州離中原很遠,但離海洋以外的世界卻很近。

每到冬季,北風從東亞大陸吹向海洋。到了夏天,風又反著吹。

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的商人,藉助季風,來往各國,而廣州則是他們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站。

唐玄宗時名相張九齡回韶關老家,深感交通不便,於是上疏請求修路。皇帝同意後,張九齡便率人鑿通梅嶺,溝通了嶺南和中原。從此,廣州的地位更加重要,和北方的聯繫更加頻密便利,海外貿易也突飛猛進。廣州也穩居當時中國第一大港,也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

茶葉、瓷器從廣州裝船起運,經海路,抵達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地。阿拉伯人、波斯人、錫蘭人,也把寶石、木材、香料販賣到大唐。

01

這時,廣州是外國冒險家的樂園。至安史之亂前,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為主的外國人數量已經超過了原住民。

這些胡商中,波斯商人的財力最雄厚,他們甚至蓄養了私人武裝,僱傭了大量「崑崙奴」(黑人)私兵,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

因為胡商不服管理,當時的廣州都督路元睿想抓一批殺一批,以儆效尤。結果胡商豢養的崑崙奴衝上大堂,拔出短劍殺了路元睿以及他手下的十幾個官員。然後,登上停在海邊的大船揚長而去。

這事太惡劣了。相當於今天廣州的一群黑人,衝進省軍區,幹掉了司令。

雖然胡商勢力強大,但在盛唐時,他們還是有所忌憚的。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陷入混亂,地方管治能力也隨之下降。胡商開始蠢蠢欲動。

玄宗之子唐肅宗李亨繼位後,借十五萬回紇兵和一萬阿拉伯兵平叛。但動亂之後,唐朝政府沒錢給這些僱傭兵發工資。這個皇帝竟然允許他們搶錢搶女人。

唐番聯軍攻入洛陽後,僱傭兵大肆燒殺搶掠,繁華的東都成為人間地獄。

此時,吐蕃趁亂占領了河西走廊,阿拉伯兵無法經陸路回國。於是他們只能輾轉到廣州,打算從此乘船回國。

758年,阿拉伯軍隊來到了廣州城下。廣州的富庶不亞於洛陽,他們打算再干一票。這時,只需要一個藉口,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城平叛。

城裡的波斯胡商其實早就有此心思。雙方一拍即合,胡商們指使黑人私兵暴動。

內外夾攻之下,廣州守備官兵招架不住,刺史韋利棄城而逃。

阿拉伯軍隊沖入廣州,將官府的錢財搶劫一空,大量女子也被擄掠而走。殺到興起,這些異族軍隊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在城內放了一把火,廣州城內烈焰沖天,全城房屋都被燒光,無數百姓死於非命。

大唐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迎來了千年來最慘痛的一幕。

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中,對這次屠城都有記載。

安史之亂後,大唐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大唐。胡商們經過試探,得知此前的暴行不會被追究,於是又回到廣州繼續經商。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02

一百多年後,黃巢來了。

878年,黃巢率軍血洗泉州,劫殺富商萬人。第二年,黃巢向朝廷討封廣州節度使不成,大怒,遂攻克廣州,在城內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被殺十二萬,他們的財寶自然也被搶走。黃巢屠胡商之事,中國史籍未見記載,但阿拉伯世界的書籍對此有詳細記載。

《蘇萊曼東遊記》又稱《中國印度見聞錄》,其中有這樣的描述:「據熟悉中國情形的人說,不計罹難的中國人在內,僅寄居城中經商的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總共有十二萬人被他殺害了。」

10世紀伊斯蘭百科式歷史地理著作《黃金草原》,也對此事做了相似的記錄:「據估計,在面對刀劍的逃亡中死於兵器或水難的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和祆教徒共達20萬人。」

美國當代漢學家魏斐德先生所著《大門口的陌生人》,以及哈佛費正清教授在他主編的《劍橋中國隋唐史》,都作了完全相同的記載——黃巢殺了12萬外國人,廣州城內共有20萬人罹難。

「人屠」黃巢不但殺了阿拉伯商人,而且還把廣州附近的桑樹和其他樹木全部砍光。沒了桑葉就沒法養蠶,阿拉伯商人就沒法繼續做絲綢生意了。

黃巢原本是想通過殺人砍樹,徹底趕走阿拉伯人,自己長期占據廣州,以此為基地,伺機反攻中原。但多是北方人的黃巢軍隊水土不服,又染上瘟疫,士兵大量死亡,黃巢只好北撤,一路打到洛陽、長安,最後還一把火燒了長安。

這次災難之後,廣州平靜了近800年。

03

有30萬同胞遇難的南京大屠殺廣為人知,但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城市的70餘萬百姓遭屠殺,卻鮮為人知。這就是發生在1650年的廣州大屠殺,其兇殘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罕有其匹。

對於清初的嶺南歷史發展來說,平南王尚可喜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尚可喜,原為大明遼東廣鹿島副將。30歲時,不堪上級加害,投降後金。因立功累累,45時被封為平南王,受命征廣東。

1650年2月,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近300天的圍城攻堅。

南明將士死戰不退,城內百姓,男子上城,女子送飯。尚可喜的軍隊損失慘重,其弟尚可福戰死,尚可喜本人也差點被守軍的大炮擊中。據《尚氏宗譜》記載,城下的清軍屍體層層疊疊,幾乎有城牆一樣高。

後來城裡出了叛徒,打開城門通敵,於是廣州城破。憋了一肚子惡氣的尚可喜,下令屠城。

從11月24日起,清兵三日內就殺光了十八個街區的百姓。

屠殺持續12天,到12月5日,除了一些炮手和用來運輸物資的強壯男子,廣州城內人口幾乎被屠戮一空。

廣州城內水渠系統——六脈渠中,曾浮屍四萬多人。滾滾的珠江水,都被染成了一片血紅。

五羊城外,十八甫寸草不留;六脈渠中,四萬眾殘生莫保。

據《番禺縣誌》記載,典吏丁有儀夫婦被殺之後,「越日,所棄兒匍匐屍旁,猶吮其(母親之)乳,過者無不淚下。」嬰兒雖已瀕臨死亡,但還本能地要找媽媽喝奶,殊不知,媽媽早已死去多時。

清兵殺入廣州後,一位富家女李氏隨夫投水自殺,留下絕命詩:恨絕當時步不前,追隨夫婿越江邊。雙雙共入桃花水,化作鴛鴦亦是仙。

事後奉命收屍的和尚稱,遇難軍民屍體多達七十多萬具。

有僧人僱人把城內屍體運到東門外焚燒,因為屍體太多,燒來好幾天才燒完。燒出的骨灰堆積如山,遠遠望去,猶如雪堆。後來又在東門外挖了個大坑,把這些骨灰掩埋在一起,立石碑稱為「共冢」。

美國漢學家魏斐德在《洪業——清朝開國史》中寫道,「屍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

200年後還能見到當初大屠殺的遺存,可想而知,那場劫難規模有多大,程度有多慘。

今天廣州有個地名還和這次大屠殺有關。在解放南路,有一條小巷叫謝恩里。屠城七日之後,尚可喜覺得殺得差不多了,這才下令封刀。他命令城內幸免於難的男女老幼,在謝恩里一帶齊齊跪下,謝其不殺之恩。後來就把這條小街改名為謝恩里。

1895年興中會廣州起義失敗,陸皓東被捕。他痛斥耿、尚「兩王入粵」等滿清大屠殺暴行:「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主中國,奪我土地,殺我民眾,據我子女玉帛……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尤多。」

廣州以一座孤城,明知不可守而力守,以一己之力對抗已拿下大半個中國的滿清。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保衛戰,也是明王朝抗清最久最激烈的戰鬥。

清軍入關後,明朝國土逐漸淪喪,一些不願為亡國奴的百姓不斷南遷,最後大多集中到了廣州,他們是明王朝最後的精英和骨氣。他們的死亡,意味著大明復國最後的希望也告破滅。

在此三百多年前,距廣州不遠的崖山,上一個漢人王朝的君王臣子,十萬多人齊蹈海。自此之後,中華斷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tfmS20BJleJMoPMjJ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