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1319-1384),字原吉,號席帽山人,元明之際常州府江陰人。元至正中作《河清頌》,故有聲於文壇。時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園而居,自號最閒園丁。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未備。傳世書跡殊少,陶宗儀《書史會要》評曰:「原吉作行草,初非經意,大率具書家風範。」王逢書《元人遊仙詞冊》,既得歐(陽詢)楷,後影響於趙孟頫的遣筆結體,從中可以窺得大概。
王逢(1319-1384),字原吉,號席帽山人,元明之際常州府江陰人。元至正中作《河清頌》,故有聲於文壇。時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園而居,自號最閒園丁。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未備。傳世書跡殊少,陶宗儀《書史會要》評曰:「原吉作行草,初非經意,大率具書家風範。」王逢書《元人遊仙詞冊》,既得歐(陽詢)楷,後影響於趙孟頫的遣筆結體,從中可以窺得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