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過後還會收監嗎

2020-02-17     靈壽普法

來源:找法網

  經過審理之後,如果證據確鑿,犯罪嫌疑人會在法庭上被當庭宣判,很多情況下,在刑罰中會有緩刑,所以很多人對這個緩刑不是很了解,緩刑指的就是暫緩執行,也就是一個考察期,那麼,緩刑過後還會收監嗎?

  一、緩刑過後還會收監嗎

  緩刑,全稱刑法的暫緩執行,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兩罪並罰。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所以說,被判處緩刑的,在緩刑考驗期內不再犯新罪或者沒有發現漏罪的都不會收監。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不予執行。


 二、緩刑的適用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緩刑適用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處超過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於他們的罪行較重,社會危害性較大,不適宜放在社會上執行,所以不能適用緩刑。

  2、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必須是犯罪情節比較輕微,悔罪表現比較好,放在社會上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

  3、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於累犯不能適用緩刑。這是因為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

  被判處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還判處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應當執行,而不受主刑緩刑的影響。

  緩刑的考驗期限,是指對受緩刑宣告的犯罪分子進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

  三、緩刑制度的優點

  緩刑制度有利於促使罪犯改惡從善。它能夠促使罪犯悔過,促使罪犯自新。由於緩刑沒有關押罪犯,有利於罪犯的再社會化,使其在社會上生活、工作,不至於出現監獄化後很難適應社會的狀況。緩刑制度被認為是現代刑法中「最富有促進機制的制度。」

  被判處緩刑的,在緩刑考驗期內如果表現好,不再犯新罪且沒有發現漏罪的都不會收監。但並不是所有的罪犯都適用緩刑,緩刑也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t07UnABgx9BqZZIdH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