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速新低,為何股市反而漲的好?

2019-10-20   每日股市策略

前兩天,中國三季度的GDP公布,三季度GDP增長了6%,創下了27年新低。很多人認為當前GDP增速創了新低,是很值得擔憂的事情。實際上,隨著經濟基數的增長,增長速度本來就是越來越慢的。

雖然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創下新低,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6.4%的季度最低值,但是今年以來的A股大幅上漲。

滬深300指數漲幅尤其大,已經進入技術性牛市,是A股近五年以來的最好表現。而且從國際比較來看,A股漲幅也領漲全球,主要股指漲幅好於美日歐等發達市場和韓印等新興市場。

事實上,經濟增速下滑而股市大漲的現象不止出現在今年的A股,在美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現象。

近四十年美國GDP年均增速為2.6%,而在1940-70年代的年均增速高達4.4%,經濟增速明顯下了一個台階。但是從股市的表現來看,近四十年標普500指數的年均漲幅為8.7%,遠高於此前四十年的年均5.6%。也就是說,從四十年的維度來看,美國經濟在持續大幅減速,但是股市的表現並沒有同步下滑。如何解釋股市與經濟表現的背離?

實際上,經濟的好壞會影響股市中的企業盈利,但由於市盈率的走勢變幻莫測,就會使得股市的外在價值未必與經濟有關。就好比在選美比賽中,要想當上冠軍,最重要的不是選手本身美不美,而是評委覺得美不美。

從美國的歷史數據來觀察,隨著經濟增速的下行,美國企業的盈利增速確實出現了下降。在1940-70年代,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利潤增速為7.1%,而從1980年至今,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利潤增速降至5.8%,這代表著美國股市的內在價值出現了下降。但是在這兩個時期,市場願意為1單位企業盈利付出的價格完全不一樣,使得股市的外在價值表現出了巨大差異。

從1980年至今,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從7.4倍回升至21.8倍,升幅接近200%,年均升幅高達2.7%,再加上同期企業盈利年均增長5.8%,使得標普500指數的實際年化回報率高達8.7%。由於市盈率上升,使得這一時期的股市外在價值表現遠高於內在價值。

為何在前四十年市場給美股的定價越來越便宜,而在後四十年給美股的定價越來越貴?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利率處於不同的運行方向。從1980年至今,美國處於利率下行周期,其10年期國債利率從11.4%重新降至2%以下,而股票價格受益於利率下降,因而其市盈率持續回升。

理解了美國股市與經濟表現的長期背離之後,我們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為何過去A股表現不佳,其實並非因為中國經濟和企業盈利不好,而是因為貨幣嚴重超發、地產泡沫太大,把資金都虹吸走了,導致A股的市盈率長期下降。

因此,只要我們下決心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收掉超發的貨幣,那麼地產泡沫將難以為繼,而市場的真實利率水平有望顯著下降,同時股市的市盈率也有望止跌回升。未來哪怕中國經濟減速至中速增長區間,但只要經濟保持正增長,股市就可以提供相應的正回報,從而真正成為經濟表現的晴雨表。

作者:百萬資金股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