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我們需要怎樣一塊兒童智能手錶?

2019-11-16     南方周末

理想狀況下,我想它應該是在產品交互和市場反饋中,由廠商、家長、兒童,共同給兒童智能手錶定型,既不是兒童哭鬧後父母的寵溺退讓,也不該是一味的商業利益先行。

(視覺中國/圖)

2019年9月的某一天,我受託接兩位小學生放學。上車之後,他們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過其中一位手上那小小的手錶錶盤,一直到下車為止。

他們所就讀的學校,其實是明確禁止所有電子設備進入校園的。後來我發現,不少孩子是在放學後從書包里掏手錶,有些忙著與家人通電話,也有一些在家人接出來之後,在人行道上邊走邊玩。

這究竟是怎樣一塊手錶呢?

簡單查閱第三方調研機構的資料後,發現其中一家兒童手錶品牌的出貨量驚人地排在了全球智能手錶前三。這是我最初想要做《「賣的不是手錶,而是兒童社交」》這篇報道的由頭。在後續採訪推進時,我發現這背後是一個關於兒童心智與智能穿戴、創新進取與商業冒險,矛盾又複雜的故事。

中國企業最早洞察兒童安全與通訊的需求,開創兒童智能手錶這一智能穿戴設備的細分品類,並逐漸把市場拓展到海外,無疑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某種程度上,它像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這些年堆肥的土壤中,開出的一朵小花。

儘管兒童智能手錶出現只有短短6年時間,但從產品功能上看,它在很多地方走在了成人手錶的前面。2019年11月初發布的某品牌成人手錶,以「可以獨立通話、上網」作為重要賣點,就受到了兒童手錶從業者們毫不客氣的群嘲。

要在小小的錶盤後面,集合通訊模塊、計算晶片、傳感器、電池等元器件,在作業系統中優化各類應用,在性能和功能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非易事。從市場上現有產品的操作和使用體驗看,一些兒童智能手錶做得確實很不錯。

中國移動通訊產業從2G向4G制式遷移,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生態蓬勃發展,也給兒童智能手錶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於是我們看到兒童手錶上有了更多的應用,以及隨之而來的更強用戶黏性。

如果說2G時代,兒童手錶的通話和定位功能已經很好地滿足了家長的需求,那麼4G時代,天平則更多地傾向了兒童的一方。

借鑑智慧型手機的應用市場,兒童智能手錶也提供了不少的應用供用戶自由選擇。讓孩子在碎片化時間裡打開手錶聽音樂、故事、英語,確實是錦上添花,另一些打著遊戲、娛樂旗號的學習類應用,天然也會很吸引兒童,只是那小小的錶盤螢幕如何去承載這所謂寓教於樂的重任?

從一些品牌的產品功能設置看,他們正在有限的框架下極力兩頭討好。一方面,兒童手錶的管理後台、各種應用的開關大權都在家長手中,家長可以隨時開啟/禁用。另一方面,他們又允許兒童自由下載應用,疏於管理的家長很可能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

以目前的電池材料水平,其實已經給兒童手錶划下一道框。兒童智能手錶,究竟是要做成他們手腕上的智慧型手機,抑或只是智能手錶,業界並沒有統一答案。我們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兒童智能手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生的這一代孩子,智能手錶又將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扮演怎樣一個角色?

封閉式的「碰一碰」加好友功能以及現有的市場格局顯示,廠商對消費者心理的揣摩和拿捏已經走在了前面,它們輕輕在家長和兒童前面舉起社交指揮棒,已經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心智占領。

理想狀況下,我想它應該是在產品交互和市場反饋中,由廠商、家長、兒童,共同給兒童智能手錶定型,既不是兒童哭鬧後父母的寵溺退讓,也不該是一味的商業利益先行。

消費電子產品競爭殘酷、更迭飛快,創新和商業的馬達全開,幾乎每兩三年就會有一輪行業洗牌,可能我們很快會看到結果。

讓人欣慰的是,我在這次採訪中發現,不少兒童智能手錶的創業者、產品經理都是80後,他們其實正是當前兒童智能手錶目標人群的家長。我相信,除了商業追求,他們更有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款好產品的初心和恆心,期待中國企業在兒童智能手錶領域,也會出現消費級無人機那樣的世界品牌。

黃金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rUrdG4BMH2_cNUg0f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