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安商幫故事館了嗎?沒機會的,小編帶你神遊……

2019-10-04     新武安

穿越千年古鎮

觸摸商幫印記

飛檐翹角、灰牆紅柱

青石鋪地,古色古香

藥材鋪、綢緞莊……

林立的店鋪門前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好一派清民時期繁華熱鬧的商貿集市景象!

這是伯延古鎮的商幫文化街區

商幫文化是我市的六大文化脈系之一

作為武安商幫的發祥地

伯延古鎮在武安旅遊業中大放異彩

在伯延古鎮商幫文化街區的顯著位置,有座灰色石磚壘砌造型的場館,建築方正、大氣嚴謹,散發著不凡氣度,「武安商幫故事館」七個金色大字赫然醒目。

走進高大厚重的銅門,迎面這幅巨大的藥材鋪壁畫,讓清民時期的商幫氣息撲面而來。頭頂上方帶有「武安商幫」字樣的古樸圖案與現代表現形式完美結合,讓人眼前一亮。

這幅壁畫再現了武安商人在東北經營藥材時的場景。

武安商幫,以一縣之地獨立為幫,同晉商、徽商並列稱雄,與中國十大商幫比肩。《彰德府志》中記載: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武安人經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武安商幫故事館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商幫的歷史進程,隨著暗黃復古的燈光效果,遊人的思緒也仿佛進入了那個遠去的年代。從清乾隆年間,龍泉村武氏五兄弟推著小車到東北經商,拉開了武安藥商闖關東的序幕,到近代公私合營後,武安商幫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轉變角色,以另一種形式發展的漫漫商路;從伯延房家在河南開辦的「祥順公」布店和「四大德」綢緞莊,到補鍋掌羅等特色手工業行走天下;從眾多商號牌匾的展示,到商幫藥商製藥雕塑和工具的陳列,武安商幫故事館以精鍊的文字、珍貴的圖片、獨特的展陳方式,全面、生動地再現了商幫歷史。

故事館總結了武安商幫能夠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商道所起的重要作用。

商道之一:選好主業,突出特色,形成優勢,駕輕就熟

商道之二:東家出資,掌柜經營,利益捆綁,共衰共榮

商道之三:義字當先,以義取利,濟世救人,以德聚財

商道之四:以山里人不畏艱辛、吃苦耐勞而著稱

幾百年的經商史,使武安商幫形成了自己的商幫精神。在雕刻有代表武安商幫的巨大算盤造型的牆面上,商幫精神格外醒目。這些商幫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去繼承和發揚。

武安商幫精神:

敢為人先、縱橫天下的氣魄;

把握機遇,搶占市場的眼光;

善於創新,科學管理的態度;

以德聚財,誠信經營的商業道德;

持之以恆,做專做精的敬業精神。

武安商幫不僅為自己創造了物質財富,還為家鄉的經濟、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故事館展陳了武安商幫先人興文助教、救災濟困的故事,更用大篇幅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武安人民繼承商幫艱苦創業精神,商業才華再次迸發光彩,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將武安打造成為基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並進的工業強市的奮進故事。

在商幫故事館展廳電視螢幕上,播放著由神鉦書院製作的武安商幫的歷史紀錄片。近年來,武安開始了對商幫文化歷史的研究,主要研究學者有明清商業史專家、鄭州大學教授王興亞,神鉦書院院長安秋生以及徐氏後人徐君兒。

厚重的大型浮雕是故事館最後的「講述」,它描述的商幫先人經商的場景再一次將人們帶入了武安商幫歷史的光輝歲月。

往事可鑑,來者可追

探尋武安商幫足跡

弘揚商幫精神

共同努力

讓武安明天更美好

編輯:程金東 陳園園

編審:郝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jCll20BMH2_cNUgds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