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為何難破譯?一位文盲農民「自創」字體,至今影響著學術界

2020-10-16     新車測評

原標題:甲骨文為何難破譯?一位文盲農民「自創」字體,至今影響著學術界

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真正踏入文明,而甲骨文則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文明符號。時至今日,學者們編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個,然而取得共識的破譯字僅1300多個,尚有一大半還不認識。

為此,中國文字博物館曾在2016年發布懸賞,破譯甲骨文單字獎勵10萬元,但三年多來僅有一人獲獎,可見其破譯之難。之所以這麼難,在於甲骨文年代久遠缺少可參照的古文字系統支持,難以突破發音關等因素。

另一方面,在於曾經發現甲骨文的過程中,還有一場荒誕的鬧劇,給考古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這場鬧劇的主角,竟是一位大字不識的農民,一個文盲,是怎樣「自創」上古文字,難倒諸多專家的呢?

甲骨文的發現,源自一次偶然的抓藥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常年被瘧疾纏身,在大夫開的藥方中,有一味叫「龍骨」,其實就是古代動物化石,《本草綱目》中描述「龍骨」有消炎生肌的奇效,王懿榮因此經常去一家叫達仁堂的中藥鋪購買。

有一日,王懿榮剛抓藥回家準備磨成粉,卻發現有幾片「龍骨」上面,竟人為鐫刻著一些奇怪的紋路,精通金石學的他,很快就認出來這是從未見過的古文字!這可是一個大發現,它可能將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大步向前推。

王懿榮興奮莫名,開始大量求購這種「龍骨」,並試圖尋找「龍骨」背後的藥材商到底是誰,但只打聽到此人叫范春清,是個古董販子,他卻無論如何都不透露在什麼地方挖到的。王懿榮無奈,只得繼續加錢購買,幾文錢一斤的「龍骨」飆升到數兩白銀。

隨著帶上古文字的「龍骨」消息傳出,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學者前來搶購,王懿榮自己也收藏了約1500片,並破譯出「日、月、山」等簡單文字。後來近代考古學奠基人羅振玉,用「酒色手段」終於在范春清口中套出「龍骨」出土的真正地點:河南安陽小屯村,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殷墟遺址」終於重見天日。

荒誕的造假鬧劇

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它的發現,有力回擊了一些國外學者聲稱中國商朝不存在的妄言。遺址內發現了大量精美青銅器以及「龍骨」,也就是甲骨文,引發了一股學術研究熱潮,各路專家都許以重金求購甲骨。

然而甲骨畢竟有限,帶文字的數量更少,沒幾年功夫市場上就難以買到。這時候最先販賣甲骨的范春清開始動了歪心思,以牛胛骨、龜殼等材料做舊,然後照著甲骨文刻字,偽造贗品,並靠此大發了一筆橫財。

那時候沒有「碳14」,但收藏家們眼力也是非凡,范春清造的假貨只流行了一段時間,就已經被大量識破,沒翻起什麼風浪。但這股造假的歪風吹到小屯村本地,一位叫藍葆光的農民靈機一動,也開始造假甲骨。

這位藍葆光大字不識一個,自幼就染上抽大煙的惡習,完全是個不務正業的混子,他能造出什麼高超的假貨?但偏偏他就想出一個奇招:「自創」文字。因為甲骨文「一字多形」的特點,他只要在上面胡亂畫一些「鬼畫符」,就能輕鬆騙到大量專家。

奇葩造假帶來的嚴重後果

就這樣,藍葆光買了一大堆廉價沒有文字的真甲骨,然後模仿甲骨文的寫法,故意倒改筆劃、歪著刻,或乾脆自己胡亂刻,反正這些圖案還沒破譯出來,學者買到手之後會信以為真,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卻怎麼也沒想到這些都是假貨。

這一招有文化的人反而用不了,就像成年人畫兒童畫,怎麼也畫不出那股童真味。但其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大量假甲骨文混入市場,讓破譯工作異常艱難,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花費天價購買的5萬片甲骨,甚至全都是贗品。

1928年,甲骨學家董作賓第一次到河南安陽探查甲骨,藍葆光拿來一片自己造的贗品請教,董作賓仔細研究一番,咋看很像是真品,但從刻辭位置以及左右文例看出些許破綻,他細思極恐,這樣的造假以後可能會禍害學界,便送給藍葆光十幾枚銀元,讓他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

董作賓還稱藍葆光是「天才」,但他的好心沒有起到效果,在貪婪的驅使下,藍葆光的造假技術越來越高,無數高仿甲骨流入市場。甚至還出現攻擊甲骨文存在的學派,比如國學泰斗章太炎就在《國故論衡》中,全盤否定甲骨文。

總結

甲骨文的發現,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最佳證明,但因為范春清、藍葆光等造假者的存在,導致甲骨文的後續破譯工作十分艱難,所以學界不僅誕生了「甲骨學」這門新學科,專家還專門成立「甲骨文辨偽」這門畸形的學科。

即使到現在,網上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質疑甲骨文是否真的存在,甚至有人說這是一場大型學術造假,可見造假帶來的影響之深遠。造假令人不齒,歪曲事實也同樣令人不齒,華夏文明延續數千年,那些文字和記錄就是最佳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iNeMHUBd8y1i3sJgT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