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爽約」家長會,男孩爬上27樓天台:別輕易給孩子承諾

2019-10-29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留守兒童是近些年來一直在討論的話題,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長年不在家,孩子在家跟著爺爺奶奶或者是寄宿在學校的這些孩子。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在他們的印象里父母好像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來住幾天,這些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在身邊的日子屈指可數,所以每一次能和父母見面日子都會特別的期待。


剛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事情,一個孩子的父母親本來答應來給孩子開家長會,結果因故爽約不來了,孩子一時想不開拿著刀跑到了27樓的天台邊上。最後還是民警聯繫了家長,讓家長寫了保證書才把孩子勸下來。

​真是一個令人嘆氣的故事,家長給了孩子承諾,卻又不兌現自己的諾言,家長總是感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今天給的承諾轉眼就忘記了。

一位叫「甜甜小湯圓V」的網友評論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孩子,你的隨口一說孩子可是記到心坎上的,天天看著日曆倒數。」

​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扎心。不少人在童年時確實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其實父母的這種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如果父母對於老是對自己的孩子失信,對於孩子的傷害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輕易給孩子承諾,卻無法實現,傷害比想像中更大

1.親子關係疏遠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與生俱來的,但是親子關係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親密的親子關係是需要慢慢建立的。父母對於給孩子的承諾不重視,這是很多家庭都會發生的事。一次兩次的還好,如果多次發生這種情況,孩子會覺得父母說話不算話,或者是偏激的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不愛自己,慢慢的和父母的關係會變得疏遠,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失去威信。

2.不懂承諾的含義

家長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明白什麼是承諾。家長對於給孩子的承諾不重視,說話不算話,導致孩子認為說話不算話也沒用什麼後果,不了解承諾代表什麼,所以孩子對於承諾沒有好的認識,自然不懂得承諾的意義。

3.會讓孩子變得多疑

不願意相信他人的性格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由於父母的言而無信,說話不算話,有可能讓孩子變得不相信他人。在今後的學習或者是工作中當別人給出承諾時,會本能的認為別人會說話不算話,就算是很親近的朋友或者是親人也很難再相信。

承諾是一個有重量的詞,承諾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承諾。特別是對孩子更要如此,孩子對於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不要辜負了孩子的信任,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大家對於父母不遵守對孩子的承諾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hwBGW4BMH2_cNUguE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