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駕游新疆,爬山越嶺走了一條被稱之為中國最美的公路-獨庫公路。作為國內「此生必走一次的景觀大道」之一,獨庫公路可以說是自駕愛好者的終極夢想,在短短半年的開放時間裡,也是新疆最美的旅遊季節。 這條風景無限的獨庫公路從獨山子到庫車,是217國道的早期形態,縱貫天山南北,全長561公里。我們駕駛了五個多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 一邊駕駛,一邊欣賞公路兩旁的風景,的確讓人心曠神怡!
其實,誰能想到這麼平坦的公路是用無數築路工人的汗水凝結而成!還有為了修建這條公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數萬名官兵奮戰10年,168名築路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聽到這些信息時,之前輕鬆、愉悅心情一下子變的沉重了,向這些長年守衛邊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英雄們致敬!
我們駕駛著汽車過半以上地段橫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峽谷。一路上看到很多維修工人在搶修泥石流山路。這條公路也連接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縱貫天山脊樑的景觀大道」。
可能很多過往這條公路的駕駛員對於這樣的的道路搶修速度早已習以為常,更覺得理所當然,又有多少人會想起這些夜間奮力搶修道路維修工人呢?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們? 築路·養護·維修人員他們是這條公路的最偉大的「公路美容師」!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也難保證獨庫公路暢通無阻!
獨庫公路地形特殊,急彎陡坡較多,有280多公里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受天山山區冬季降雪、結冰等自然因素影響,一年僅開放五個月,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會實行長達7個月的冬季交通管制。
由於獨庫公路的通車改變了過去從獨山子到庫車要繞道大河沿或和靖,可縮短里程300~500公里。它對於溝通南北疆交通,增加各民族團結,開發建設邊疆,縮短南北疆的運營里程,活躍經濟,以及鞏固國防,均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當我們駕駛汽車到達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喬爾瑪,遠遠就看到雪山下矗立了一座豐碑-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為了紀念修建天山獨庫公路而犧牲並安葬在這裡的168名革命烈士而建的國家革命烈士陵園。走進陵園,面對革命烈士紀念碑肅然起敬! 這座高聳的烈士紀念碑和新建的革命烈士陵園、天山獨庫公路紀念館共同構成了天山公路烈士瞻仰紀念區。
圖為龔作家採訪陳俊貴和孫麗琴夫婦。
在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我們還採訪到了這位當年修路退伍老兵陳俊貴夫婦,他們堅持為168名為修築獨庫公路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守墓24年。一位軍旅作家根據他們的事跡寫了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守望天山》,後改編成電影。故事講述了陳俊貴和妻子孫麗琴當年從老家遼寧到新疆艱苦守墓24年的故事。
陳俊貴,遼寧人,新疆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守護人。1979年從遼寧入伍來到新疆,1984年退伍。2014年2月10日晚上,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評選頒獎中,陳俊貴入選。
圖為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
喬爾瑪烈士陵園的落成,再次展示了軍政軍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不僅提供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天山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資源,同時也為促進新疆紅色旅遊,弘揚時代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精神載體。
圖為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
獨庫公路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下令修建的戰備國防公路。獨庫公路北起獨山子,南至庫車。該路段全長562.25公里,由解放軍工程某部用了10年時間修建而成。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官兵奮戰10年,其中有168名築路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圖為修建獨庫公路而犧牲的168名烈士名單。
198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烏魯木齊軍區為紀念修建天山獨庫公路而英勇獻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交通二總隊前身)築路官兵,建起了一座烈士紀念碑。2006年6月10日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武警交通二總隊及伊犁州、尼勒克縣政府共籌資150萬元,對這座飽受風雨侵蝕的紀念碑進行全面修繕。
《守望天山》這本書原型就是講述陳俊貴夫婦,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部隊面臨斷炊的危險。和戰友一起從山上向駐守在山下的部隊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凍死而住院3年,被評為甲級二等殘廢軍人。1984年,退伍回到遼寧老家,擔任電影放映員。他想到班長的臨終遺言,作出了改變他一輩子命運的決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長的天山腳下,陪伴班長24年,成了烈士陵園守護人。
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縱貫天山脊樑的景觀大道」的獨庫公路這幅美麗畫卷的背後,有著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養路工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是他們的汗水凝結而成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獨庫公路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張藝 更新:2019.08.0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gC_V2wBUcHTFCnfgy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