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痔瘡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老人、孕婦以及久坐人群最容易患痔瘡,很少聽說低齡幼兒患痔瘡,但是最近幾年,低齡寶寶的發病率也有升高,導致痔瘡發生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肛門清潔不到位,寶寶肌膚嬌嫩,免疫力較差,如果清潔不徹底,就有可能導致痔瘡發生。
張先生的女兒才1歲7個月,前幾天張先生的妻子給女兒換尿布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女兒長了痔瘡,張先生不敢相信女兒這麼小就得了痔瘡,趕緊帶著女兒去了醫院,醫生檢查以後確認是痔瘡,懷疑是因為寶寶的肛門不幹凈引發了感染,最終導致痔瘡發生。叮囑張先生夫妻要在換紙尿褲時清洗寶寶的肛門,還要給寶寶選擇透氣性好的紙尿褲。
張先生聽完,卻直喊「冤」,夫妻倆絕對不敢怠慢孩子換尿布的事情,擔心孩子得尿布疹,所以一直特別注重清潔與衛生,每次都會給寶寶洗乾淨,然後換上乾爽的紙尿褲。但實際上,醫生所說的原因只是其中一種可能,導致低齡寶寶患痔瘡的原因很多。
除了肛門不潔凈以外,飲食不合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飲食和消化排便之間是有密切關聯的,如今家長都比較疼愛孩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除了母乳以外,寶寶的輔食一般較為精細,而且營養比較豐富,熱量可能相對較高,如肉鬆、米果等,與新鮮的水果、蔬菜比,這些輔食的水分少,熱量與脂肪高,寶寶常吃這些東西就很容易便秘,大便乾燥也是引發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
張先生反思了給寶寶的喂食情況,的確給寶寶吃的蔬菜水果比較少,由於擔心寶寶的營養不足,經常給寶寶吃雞肉、豬肉鬆等食物,雖然比較柔軟,但是肉類卻很難消化。寶寶時不時就會便秘,但自己卻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兒。
另外過早讓寶寶學習自己如廁也有可能會導致痔瘡發生,一般寶寶可以在2歲左右開始學習排便,如果寶寶過早學習,就有可能增加痔瘡的發生幾率,1歲左右寶寶還不適應坐馬桶,寶寶長時間蹲坐在馬桶上就容易導致肛門充血,而且如果寶寶不願意或者不習慣坐馬桶,寶寶就可能養成憋便的習慣,排便困難極易影響肛門健康,導致痔瘡發生。
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導致痔瘡的發生,所以在照顧低齡寶寶時,家長應該注意這些問題。張先生聽完醫生的整體分析以後,也明白了寶寶發生痔瘡的原因,決心改改照顧寶寶的方式,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要多鼓勵寶寶吃蔬菜、水果等含水量高、含纖維豐富的食物,寶寶排便後要做好清潔工作,同時也不要急於讓寶寶學習如廁技巧。家長的悉心照顧一定會讓寶寶健康成長。
還有哪些有助於預防低齡寶寶發生痔瘡的方法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蕾媽留言,蕾媽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蕾媽育兒經】文章,蕾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蕾媽育兒經,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