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肯定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
即在同一個班級中面對同一個老師所傳授的同樣的教學內容,經過同樣的習題訓練後,再面對同樣的考試卷,不同的學生仍然會答出不同的分數。
之前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學霸與學神,同樣都是150分,但卻有著天差地別,學霸能考150,是因為學霸的極限就是150分,學神能考150,則是因為試卷只有150分。雖是一種調侃,但也突出了不同學生之間學習效果的不同,哪怕都是滿分,也可能是有很大差距的。
正所謂,同一個老師教,卻一個在北極,一個在南極,學習成績存在著嚴重的分化,並且分化程度往往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越來越重。所以,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給了家長一個很大的困惑,為什麼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教學資源,結果會產生這麼大的差距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習慣。一個事實就是,世界上不會出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的道理,也不會存在習慣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習慣往往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習成績的差別,正是源自於此。
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反之,諸如上課溜號、課前沒有預習、課後不及時複習等一些不良的習慣,則會導致學生對課業知識的接受效果大打折扣,從而導致考試成績出現偏頗。那麼,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注重哪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呢?
一、學習的成功,貴在堅持。
成績好的學生,永遠是一直都在努力,從無鬆懈的。其實,不僅僅局限在學習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唯一的秘訣也是堅持。只有持之以恆地做同一件事,才能在這件事情上做出成效,從而取得最終的成功。
二、成功的過程,就是自律的過程。
人生在世,總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由於涉世未深,經驗不足,是非常容易掉入到誘惑的漩渦中的。其實,學生的成績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律性的缺乏。正是因為難以抵禦各種誘惑的存在,導致了不能嚴格地堅持學習,使得學習成績達不到標準。
三、成績的不理想,往往是因為覺悟的不足。
很多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學生學習的問題上,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是為我學的嗎,你是為自己的將來才學習的。」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學生的成績一直上不去,有一定程度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對學習的認知還不到位。學生沒能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將來起著多麼重大的作用,沒能認識學習對於自身的長遠意義,才會遠離學習,導致差成績的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c3CNnABgx9BqZZIBY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