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
普通人「宅在家」的日子變多了
但對於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而言
卻無法實現「宅家防護」
他們體質較弱、流動性大
是新冠肺炎的易感、易發
及高風險傳播人群
也是疫情防控中最易忽略的空白點
為了讓疫情防控不留漏洞
江埔街把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作為疫情防控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強化集中救助管理
近日,江埔街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流浪乞討人員在轄區的分布情況,在人員比較密集的106國道沿線、吉星社區、沿江南社區、海塱社區、海塱村、江埔社區等地段加強街面巡查,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排查工作,並將流浪乞討人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救助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2月20日晚,江埔街相關部門聯合河東派出所、社工站等在海塱轄區進行地毯式街面巡查。當晚發現一位男性流浪人員,其表面徵象及體溫正常,經河東派出所核查為惠州人,暫已轉送回從化區救助站救助。
2月24日,江埔街相關部門聯合河東派出所、江埔派出所、江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疾控中心、新星居委等部門勸導與救助2名在七星崗橋路段和七星體育公園附近的流浪乞討人員。
2月25日,江埔街相關部門、轄區派出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海塱村委等部門對居住在流溪河邊的兩名流浪人員進行勸導及救助工作。兩人均無相關身份證明,測其體溫正常,自述是雲南人,年齡分別42歲和52歲,經工作人員勸導後送往從化區救助站救助。
救助流浪人員
採取分類處置措施
據悉,在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的工作中,江埔街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義務告知或引導在轄區內的流浪乞討人員前往救助管理站求助。
同時,江埔街做好分類處置工作,對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等及時上報衛生部門予以救治或移送至指定醫院;對精神病人,聯繫救助站後,負責護送到指定醫院;對街頭流浪未成年人,及時上報轄區派出所予以解救保護;對流浪乞討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上報轄區派出所依法處置。做好每日巡查記錄,發現符合救助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由轄區派出所進行身份核查,落實勸導、護送等工作。
此外,對護送回江埔街轄區的外出流浪乞討人員以及困難群眾做好接收與安置工作,解決流浪乞討人員及其家庭困難,同時監督監護人履行監護義務,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同時充分發揮城鄉低保、醫保等作用,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保障範圍,積極做好妥善安置工作,防止困難群眾外出流浪。
截至2月27日,江埔街共巡查發現流浪乞討人員14人次,勸導流浪乞討人員14人次,救助7人次,出動車輛31台次,人員152人次。
來源:江埔街
網絡編輯:黃彥禎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_dNnXAB3uTiws8KVu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