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北京明年將新添一個城市公園~面積有6.5個奧森那麼大!

2019-12-25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淺山梯田、濕地水鄉、蘆葦水淀、探險森林…


明年「五一」,北京又將新添一處休閒娛樂打卡地:


位於朝陽區孫河鄉的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將對外開放。


屆時市民可以在這片規劃面積兩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園群中體驗到「鳥鳴樹巔,蛙聲一片,蝶舞青林,魚翔淺底」的自然之美~

溫榆河公園位於北京東北部,這裡清河、溫榆河兩河交匯,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規劃總面積約44.3平方公里,相當於6.5個奧森公園的面積,建成後將成為北京最大的「綠肺」。


其中,公園一期示範區今年1月18日已開工建設,年底前將完成主體工程,明年5月實現開園。


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鳥瞰效果圖


九大景區打造全年齡段城市公園


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按照規劃結構為「一軸一脈、九區一園」:「一軸」即遊園主軸線;「一脈」即濕地凈化水脈;


「九區」分別為淺山梯田、濕地水鄉、蘆葦水淀、探險森林、花溪錦田、活力東湖、疏林草甸、清河樂谷、月色荷塘九大景區;「一園」即一期示範區公園。


蘆葦水淀景區效果圖


「示範區的建設強調生態優先、親近自然,我們希望打造出來的是一處彰顯『鳥鳴樹巔、蛙聲一片、蝶舞青林、魚翔淺底』自然之美的全年齡段城市公園」,李想向記者介紹說,其中將依託自然現狀營造景區景點,融合多樣景觀主題,兼顧休閒健身、科普展示、農耕體驗、泛舟嬉水、登高遠眺等活動,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水清岸綠、清新怡人,感受到在大尺度的空間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比如,淺山梯田景區將對現狀的基本農田進行保護提升,並規劃種植油菜花、向日葵等集景觀與經濟於一身的作物,為湖畔增添一抹亮色,也為小動物提供覓食地,營造集觀景瞭望、淺山梯田、田間農舍、農耕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淺山梯田景觀;


蘆葦水淀景區將打造以蘆葦盪為特色的濱水環境,形成「蘆花飛雪」的景觀氛圍;


濕地水鄉景區將集中建設集餐飲休閒、互動體驗、水景展示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配套區,塑造以水為核心的科普展示教育平台;


探險森林景區則將打造成為鳥類家園,並設觀鳥台以及科普園地等;


花溪錦田景區將營造田園花海景觀,溪澗跌水點綴其中,共同組成田水相依的獨特景致;


活力東湖景區將局部擴大湖面,建設一座湖心亭,人們可以在這裡戲水蕩舟;


疏林草甸景區則結合現有低洼地勢,面向清河營造開敞大氣的疏林草甸景觀,與蜿蜒曲河遙相呼應;


清河樂谷景區相對獨立,貼臨清河,將設置戶外運動、露天展演等富有活力的景觀內容,結合現狀山丘與陽光草地,構建市民親水遊樂的去處;


月色荷塘景區則依託開敞的景觀湖面營造盛大的荷塘景觀,親水棧橋蜿蜒其中,提供別樣的景觀體驗。


豐富植被重現濕地田園山水畫卷


探險森林景區效果圖


為了讓九大景區體現不同的自然景觀,示範區園林規劃團隊進行了精細化的設計,通過豐富的植被規劃,重現一幅濕地田園山水畫卷。


其中,位於示範區西北側的地塊瀕臨清河水系,在目前保留現狀的毛白楊和大柳樹外,還將增加元寶楓、白蠟等彩葉樹,營造自然舒暢的濱河植物空間,並將在這裡設置可以俯瞰整個示範區的觀景點。


「屆時人們站在松雲華蓋景觀節點,既可以遠眺西山,也可以俯瞰碧波蕩漾」,李想介紹說,而在示範區的西南區域,不僅有特色的蘆葦盪,還設計有層林盡染的彩葉景觀林和疊水瀑布,春季時玉蘭、海棠競相開放,將形成一幅美妙的田園畫卷。



月色荷塘


尤為值得一提的,在示範區的東南區域內將營造一條曲河景觀,屆時緩緩溪水將從林中穿過,增加森林的靈動性,同時也為森林撫育提供水源。


另外,在示範區的西北部還將打造幾處兒童休閒場地,小朋友未來可以在這個區域內貼近自然、盡情玩耍。


遊客可用App對園區虛擬遊覽


根據規劃,溫榆河公園是集生態涵養、生境修復、蓄滯洪功能為一體,兼顧文化、休閒、體育等多元功能,形成林地結合、植物多樣、親水景觀的城市生態公園群。


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一期示範區中的濕地凈化區將通過建設河道型、湖泊型等多重濕地來凈化水質,建成後的日凈水量可達5萬立方米。


同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示範區科學規劃公園地形,將打造地塊微循環水生態景觀。建成後,園區年可利用雨水將達29萬立方米。


探險森林景區效果圖


針對示範區項目建設中的建築垃圾處置問題,朝陽區引入了全國首創的棚改現場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全封閉配套(臨時)設施,把拆除的建築垃圾就地處理為治水造園的原料,並將應用於濕地營造、雨水花園、透水路面等多個方面。


另外,示範區還將基於大數據平台,整合園區管理、遊客游賞、科研監測三大層面的數據信息,打造智慧園區,比如基於大數據分析,可以預測歷年、平日、高峰日的遊客規模和遊客分布,管理者通過服務平台將園區活動、展覽等信息發布到遊客手中,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遊客則可以運用App,對園區進行虛擬遊覽,通過VR等來豐富游賞體驗。通過科研監測機構對水質、土壤、植物生長狀況的大數據積累,還可以為後期的植物群落搭配提供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_TAPG8BMH2_cNUgBY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