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創城在行動】創新植樹形式播綠提質增效

2021-04-20     新疆網

原標題:【烏魯木齊創城在行動】創新植樹形式播綠提質增效

——烏魯木齊各區縣各部門春季綠化活動見聞

4月19日,天山區區直機關、轄區單位幹部在東二環快速路兩側天山區段進行義務植樹。(記者蔣曉攝)

4月19日,水磨溝區轄區各單位志願者在八道灣苗圃附近植樹點培 土植樹。(記者陳岩攝)

新疆網訊(記者 郭軍鴿 賈夢妍 蓋煜 王磊 宋建華 唐紅梅 牟敏 馬婷)春光無限好,植樹最當時。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烏魯木齊市各區縣各部門抓住春季植樹造林的大好時機,深入開展植樹造林,不斷改善烏魯木齊生態環境。

連日來,記者深入春季造林綠化一線,發現各區縣各部門聚焦重點區域,不斷創新造林方式,在增綠的同時,全面提升綠化質量。

發放樹苗齊動手

眾人植樹樹成林。這段時間,不少社區(村)以免費發放樹苗的形式,持續推進植樹造林活動。

走進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板房溝村,不論是道路兩側,還是房前屋後,一排排、一行行樹木錯落有致。

「這都是工作隊給我們發的果樹。它們長大後,我們村的綠樹又多了。」村民張廣田說。

今年春季,烏魯木齊縣醫療保障局、縣委黨校、縣南郊供排水公司駐板房溝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為村民發放了800棵杏樹、櫻桃樹。

「樹苗一發下去,村民就栽種在了房前屋後和自家庭院。」板房溝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管仲軍說,這幾年,村裡通過持續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不少村民靠著好風景掙上了錢、嘗到了甜頭。今年村裡種植果樹,發展庭院經濟,既增綠,村民收入也更有保障。

春季植樹造林活動開展以來,經開區(頭屯河區)多個社區陸續在公共區域、小遊園等地種植了樹木。

挖坑、扶苗、填土、澆水……在經開區(頭屯河區)中亞北路片區北彩門社區,居民們將工作隊發放的樹苗栽下後,還掛了認領牌。

經開區(頭屯河區)衛健委駐北彩門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程崗說,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了居民有參與種樹的意願,他們就聯合社區,購買了花籽、草籽及140棵樹苗,通過認領小樹苗等形式,邀請居民共同為家園添綠。

優化結構提品質

在雅瑪里克山青年峰西側,一片片新綠正在山坡上形成。自今年植樹造林活動開展以來,沙依巴克區各族幹部職工陸續在這裡栽下了百餘株果樹。

「這幾年,我們在山上栽種了紅葉海棠、金葉榆、山桃等景觀樹種,這次主要補植些果樹,不斷優化種植結構,豐富雅瑪里克山的林間層次,將雅瑪里克山打造成為五彩雅山。」沙依巴克區園林管理局技術員李策說。

在為城中山「增彩」的同時,沙依巴克區園林管理局還將在道路兩側、居民庭院等地補植樹苗,不斷美化城市環境。

同樣,今年高新區(新市區)將在杉杉奧特萊斯附近的營口路兩側栽植6000株山桃、海棠等觀賞性較強的本土樹種。

「山桃、海棠的耐旱、抗逆性很強,且觀賞性強。」高新區(新市區)園林管理局園林綠化養護科幹部趙鈺璇說,這兩個樹種都是春季觀花、夏季觀葉、秋季觀果的經濟樹種,對道路綠化美化都有提升作用。

四季玫瑰、海棠蘋果……在達坂城區東溝鄉,適宜本地土質並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喬灌木是今年春季植樹造林的重點。

「我們這次選擇種植的苗木均具有耐寒、易成活等特點,增加綠色、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綠化品質。」達坂城區園林管理局園林隊副隊長唐娟說,今年,達坂城區將根據地域和土壤的不同,選擇適合的本地樹種進行種植,豐富綠化景觀。

因地制宜添新景

在東二環東側八道灣煤礦附近的八道灣苗圃,新栽植的3500多棵小葉白蠟樹整齊排列。今年以來,水磨溝區300餘名幹部群眾在這裡義務植樹。

「由於土質原因,我們種植了成活率較高的小葉白蠟樹。」水磨溝區園林管理局副局長王臻說,今年在嚴把苗木、整地、栽植、澆水、管護五大環節的同時,還將在觀園路沿線道路兩側以及雪蓮山沿線裸露山體種植山桃、山杏樹等,提升綠化品質。

今年,天山區將在烏魯木齊東二環快速路兩側天山區段,進行綠化約150畝,最終形成天山區東南片區生態綠化屏障。

天山區園林管理局局長奚建生說,為達到荒山種植整體效果,此次東二環兩側天山區段,喬灌木採用「三灌一株」和綠籬式兩種種植方式相結合。同時,為營造出茂密多彩的季相變化,種植區域也將採用灌木覆蓋裸露地塊的方式滿鋪種植。

這幾天,米東區人社局駐羊毛工鎮紅雁湖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正在整理村子主幹道兩側的土地。

「在去年新農村改造的基礎上,我們打算在主幹道兩側栽種千餘棵海棠果樹、蘋果樹,打造景觀路的同時增加經濟收入。」村委會主任馬剛說。

不僅是紅雁湖村,今年,米東區既在城區主幹道旁補植新植喬灌木,也充分發揮社區(村)及工作隊優勢,根據居民實際需求建景觀道、小遊園等,提供舒適生活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Rql7ngBrsvY2_Uu-w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