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不間斷值守,
每天兩次體溫監測,
定時對樓梯樓道消毒,
對隔離人員在生活上給予精心照顧,
對產生的生活、醫療垃圾及時清理轉運
……
這些看似簡單卻危險的「規定動作」,
是從化區中醫醫院12名
醫護人員每天的工作,
他們組成的駐點醫療組一直堅守在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出現了無數「逆行者」。除了堅守在醫院大本營的醫護人員,還有這樣一群堅守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白衣戰士」們。正是因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嚴防死守抗「疫」一線,才換來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使出渾身解數的組長
初來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組長歐澤鋒對這裡的工作還是一片空白,他戲稱自己為「水貨」組長。為了儘快讓全體人員熟悉工作流程,他積極與區疾控中心和設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酒店工作人員對接溝通。開始入駐觀察點的四五天,他整天都堅守在大本營。他必須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制定出有效、簡便的工作方案,包括派餐、監測體溫症狀、辦理入住等各個方面的流程指引。
有的留觀者反映拿到飯菜都已經涼了,他記在心上,有空就親自去熟悉酒店的通道,反覆地改進工作方法、優化工作流程,設計最佳的送餐路線。最後送餐效率提高了四倍多,再也沒有人抱怨飯菜涼了。
一周後,送餐、接入住、測體溫、登記等工作,由開始的雜亂無章,到現在有條不紊,從容應對。方案流程、登記表、匯總表、明細表、點數表等讓人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歐澤鋒的妻子是一名急診護士,疫情發生至今一直奮鬥在一線。自從他參加酒店隔離觀察點駐場工作之後,他們就很少見面了。後來工作步入了正軌後,他總算可以偶爾回家。哪怕回到家,他也要處理各種文件、製作表格,根據白天的工作記錄,想著如何完善各種流程,哪怕吃著飯都盯著手機,處理各種新問題。
妻子打趣道:「你回家也就是換了個工作場地,睡覺的時候還說著關於工作的夢話。」
身兼數職的觀察員
得知醫院要組建隔離觀察點駐點醫療工作組後,劉嬋清主動請纓接受酒店隔離觀察點的駐紮任務,開始了兩班倒的工作。接受任務後,她就獨自住在外面,再沒見過3歲的小女兒了,雖然母親癱瘓正在住院治療,臥病在床不能自理,但她從來沒有提出過自己的困難。
她每天悶進「隔離套裝」里,不厭其煩地詢問每名留觀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並測量體溫,做好記錄,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流程,及時清運留觀人員所產生的醫療、生活垃圾,分發一日三餐,送到每位留觀人員的房間門口,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生活所需;同時,還要對留觀人員做好健康防護知識宣教及心理疏導工作,認真處理醫學觀察人員提出的要求,及時答疑解惑……確保留觀人員在觀察期內平穩、安全度過。
在這裡,她身兼數職,護士、護工、酒店服務員、心理諮詢師、朋友、家人……
醫學觀察點的「新秘書」
「媽媽生過病,知道醫務人員的價值。你要認真完成任務,不用擔心媽媽!」傅鴻鈞的媽媽曾患有右半結腸中分化腺癌,1月份又因身體不適住院治療,雖然也需要女兒陪伴在身邊,但是心中的大愛清楚地告訴她女兒該去哪裡,她更希望女兒實現自己的價值。
「你叫什麼名字,從哪裡來的呀?」「這是給你們準備的帽子和口罩,請戴起來保護好自己!」……早上7:50,傅鴻鈞準時來到酒店大堂,開始接待隔離觀察對象。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和叮囑,讓初到觀察點的人員減輕了不安與恐懼,感受到了一絲家的溫暖。
她認真接待每一位隔離觀察對象,收集第一手健康資料。面對不理解的留觀人員,她詳細解釋;面對不耐煩的留觀人員,她耐心安撫;面對留觀人員的生活需求,她認真傾聽和記錄。
私底下,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秘書」。酒店醫學觀察日誌表、入住人員基本資料、14歲以下兒童登記表、孕婦體溫症狀監測表等,她需要把白天記錄下來的龐雜數據登記造冊,上報區疾控中心,經常要忙到凌晨。
留觀者的知心夥伴
李慧楠是一位有夢的女孩,自她穿上白大褂那天起,治病救人就是她的夢想。家人了解李慧楠參加酒店隔離觀察點駐點工作的事情後,便無條件支持她。
雖然每天都要進行重複又略顯枯燥的工作,但她卻不敢有一絲怠慢,耐心地給集中隔離人員測量體溫,細緻地詢問他們的基本情況,詳細地統計上報信息……
恐懼、憤怒、焦慮、空虛無助、抱怨、牴觸、抑鬱、失眠等現象,時間一長,留觀人員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作為他們的第一接觸者,李慧楠能深切體會到他們身心的無助,除了觀察留觀人員的情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她還是他們的知心夥伴,不斷安撫他們的情緒,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每個醫務人員都是英雄,
他們沒有猶豫、沒有退縮,
他們奮不顧身、勇敢逆行,
他們步履不停、日夜守護。
為他們點贊!辛苦了!
文&圖:江楚君 通訊員區中醫醫院宣
網絡編輯:黃麗敏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