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影帝鄧超上學差點被開除,鄧超:感謝我的媽媽始終相信我

2019-07-19   麥克瘋說電影

鄧超導演的新作《銀河補習班》7月18號上映不久便引起了全民熱議,電影口碑高不說,人民網等主流媒體還爭相報道,人民日報更是專門做了一期訪談,讓越來越多人「反思」親子關係,可謂是時下最火、最觸動觀眾淚點的電影了。

在這部電影中,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是一位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橋樑設計師。

前半生,他因設計建造的東沛大橋享盡了掌聲與讚美,甚至被選中成為亞運會的火炬手。

把兒子抱在懷裡的他,驕傲、自信,是孩子敬仰崇拜的大英雄。

然而,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因為東沛大橋的坍塌,馬皓文鋃鐺入獄,一時間,成為人人恥笑的失敗者。

一晃7年過去,妻子早已改嫁,出獄後的馬皓文落魄不堪,而當初視他為英雄的兒子,卻因為家庭變故深受影響,成為老師眼裡無可救藥的問題生。

為了挽救孩子,馬皓文開始了一場與傳統教育體制的賭局,用一種「另類」的教育方式,給了孩子信念、勇氣、以及看世界的態度和看過世界的豁達。

片中身為父親的馬皓文樂觀、堅強,但其實在18號電影上映的當天,鄧超發了一條微博談他拍攝《銀河補習班》的初衷,很坦誠的說到自己從小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初中叛逆期的時候學校要開除他,還稱「鄧超是個社會上的人」,但令鄧超很感動的是,她的媽媽自始至終都願意相信他,為了他跟學校怒辯。

很多人只知道一向以幽默示人的鄧超,卻不知道鄧超少年時期的生活並不那麼順利,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的鄧超,叛逆的時候甚至還有離家出走的經歷,最終還是因為被父母心感動浪子回頭。

連鄧超自己都感慨說他後來沒有走彎路,得益於那天下午媽媽對他的信任。而這一段真實經歷也被寫進了電影里,只是電影里衝進教室的人從鄧超的媽媽變成了鄧超自己。

了解了這段經歷後,再看《銀河補習班》就不難理解,鄧超為何在四十不惑的年紀拍出這樣一部有意義的片子,實際上是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歷無法分開的。

也許是因為這種感同身受的經歷,鄧超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幾乎全程淚目。

也是因為這種感同身受,鄧超把片中兒子馬飛與父親馬皓文的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

如馬皓文入獄後,妻子跟別人重組家庭,年幼的馬飛遭受雙重打擊後像很多求關注的小孩一樣叛逆,家長和老師的疏於管教,成為別人眼裡的「壞孩子」。

父親回來後,終於有人指引,馬飛開始享受被人關注的幸福,慢慢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長大後甚至生出一種不把父親放在眼裡的年少輕狂與驕傲,像極了「翅膀長硬」的你我他,人物的性格刻畫如此真實,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除此之外,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的戲份同樣出彩,影片好幾處細節都戳中淚點。

不論是出獄後面對孩子的埋怨生出的自責與愧疚,還是洪水中尋找兒子時的焦急嘶吼,那種扯動人心的情感也只有當過父親的人才能演繹出來。

尤其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幕,鄧超看到兒子用小紙條寫著「爸爸,像你一樣,永遠不認輸」後,用毛巾捂住雙眼,繃不住抽泣的模樣,讓人仿佛看到自己家中情感內斂、不擅表達的父親。

《銀河補習班》最難得的就是這種真實的情感流露與坦然的父子關係,它並非是一股腦的諂媚解放天性式的教育,而是立足於當下,思考教育存在的意義與困境,通過「父與子」的一段成長史讓觀眾學會換位思考,打破隔閡,這樣的電影值得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