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整個宇宙的探索正在有序進行,卻由於科技水平有限,探索的速度遠比人們想像的慢。為了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甚至宇宙的誕生和演化過程,科學家們研製了不同種類的太空探測器,也在研究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知識。
在關於星系的演化研究中,有科學家提出「星系年輪」的理論,將星系的演化過程看做大樹的生長過程。這種暫時沒有確定的周期性事件向人們證明了太陽系同樣存在末日,沒有永恆存在的星系,科學家們也將進一步探索太陽系滅亡的大致時間,為人類移居其他星系做好準備。
「星系年輪」理論的提出,同樣受到大自然的啟發,人們在年輪中發現樹木的生長年齡,通過判斷年輪之間的寬窄程度判斷它在某一年感知到的氣候變化。
雖然目前這種機制同樣存在一些沒有破解的地方,但是科學家們在很多生物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比如貝殼也存在「年輪」。藉助於探測器,科學家們在很多巨大的星系中也發現了「年輪」。
促成這一發現得到證實的探測器屬於星系演化探測器,早在2003年就被科學家們成功發射到太空中,藉助於靈敏的紫外光探測技術,它已經發現了很多年輕的恆星系統。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年老恆星在進入倒計時之前都會在它們的星系邊緣製造出一個新生恆星,從而使原有的恆星系統漸漸暗淡,仿佛進入了宇宙末日。至於年老恆星為什麼會製造出新生恆星,科學家們認為「星系年輪」的理論或許能夠解釋。
星系的演化過程十分緩慢,卻仍然和樹木的生長過程類似,由內向外地擴展,新生恆星釋放出紫外線,所以科學家們在發現「紅色和死亡」的年老恆星後,在探測器傳回的圖片邊緣,還發現了活躍的紫外線,這是新生恆星的標誌。
太陽系或許也會遵循這一規律,在它進入年老期後,也會在星系的邊緣之外製造出一顆新生恆星,但是這個過程實在超過了人類的承受能力,地球也無法在新生恆星附近活動。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藉助相關技術對該理論進行深入的驗證,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得到更加準確的答案,為太陽系的發展做出嚴謹的判斷。
筆者:三體-小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