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國家的老年人(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達到2.5億,占總人口17.6%,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的趨勢越來越嚴峻,而相比於城市,農村的人口老齡化更加嚴重,青年流入大城市,因此農村的養老問題的解決顯得更加急迫了。
安徽青年劉某常年在外打工,目前家中老母親年紀大了在農村無人看管,萬一出點事更是難辦,如果選擇不外出打工可是收入卻無法保證,生活質量也許就隨之下降。如果將母親放到養老院裡去,那麼青年就可以放心無憂地去打工了,但是養老院的名額有限,一直也排不上名字。
我們可以把農村老人可以分三類:
第一類是特別困難的供養人員,政府設辦的敬老院會給他養老。
第二類是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老人,國家有相關的扶貧政策來幫助他們養老。
第三類老人既不是特困供養人員,也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靠子女供養。
農村老人人數多,但是養老服務的體系和設施很不完善,我們可以看到以上這三類老人,其實最不好辦的,還是第三種老人群體,他們年邁沒有收入來源,沒有政府的幫助,只能依靠子女,但實際上子女一邊要工作一邊要撫養自己的孩子,常常自顧不暇,比較難很好地照顧老人家。
目前國家正在考慮更多地建設村級養老院,因為對農村養老情況比較了解的全國人大代表發現,大部分的農村人不願意去城鎮建設的養老院養老,他們更希望留在自己的村莊,自己比較熟悉的環境,也許這也體現了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
這從縣鄉級別的養老機構入住率偏低就能很好體現出來這一點,農村的老人家其實是想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各種便利的養老服務,村級的養老院常常沒有位置,這說明國家的考慮是很有根據的。
另外,目前也有針對農村地區養老問題的新型農保,農民在年輕有力時積極參加,也是為年老後的養老做準備,存儲一些養老資金。
與此同時,國家也可以成立向社會籌集養老金的專門機構,發動社會的力量來解決養老問題。
總而言之,農村養老的解決,一方面需要農民自身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地購買農村新型農保,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出台好的政策和實施條例,在村一級建設村級社區的照料中心。
如此一來,農村老人想要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也不是困難的事情。
你覺得農村養老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呢?作為農村人你是否為自己的以後的養老生活而擔憂呢?不妨在評論區表達自己對於農村養老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