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說:「不行,這很危險」,不如教孩子提高危險辨識度

2019-09-18     沛澤媽讀心理

2019年8月份,山東棗莊兩個十多歲的女孩模仿小視頻中用易拉罐做爆米花的情節,造成一死一傷的嚴重後果,而辦公室小野因為曾拍過用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視頻,引髮網友的熱議,前不久,辦公室小野的表哥與兩個女孩的家屬已經和解,此事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卻遠沒有結束,且任重道遠。

孩子的安全是家長永恆的話題,經常有新聞報道孩子走失,將孩子遺忘在車內窒息,孩子發生交通事故,孩子墜樓,孩子吞食異物等事件,這些信息都讓家長膽顫心驚,為了防止危險的發生,我們習慣在孩子耳邊嘮叨,注意這個注意那個,不能做這個不能幹那個,總以為我們說的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記住了。其實不然。

第一,孩子最討厭的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父母的反覆嘮叨,你嘮叨得越多,孩子越不當回事,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有時你剛張嘴,孩子就會把你要說的話堵回去,十分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言外之意就是趕緊閉嘴吧,煩死了!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它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也許孩子原本就想認認真真地寫作業,你這麼一嘮叨他,反倒把他嘮叨煩了,故意和你作對,「我就不好好寫了,看你能怎麼樣?」

第二,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生活中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就越有魔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力,會促使孩子想方設法地去做父母不讓去做的事情,他非要去看一看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會怎麼樣。這就是心理學中講的禁果效應,即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多次警告他不去觸碰插座,一開始他還老老實實地聽話,想看電視的時候,會叫我幫他插插座,隨著孩子的增長,他越來越有主意,開始嘗試自己去插插座,因為我曾告訴過他,手觸碰到插座上的鐵片會觸電,他便很小心地拿著插頭,遠離插頭上的插片,成功之後很興奮地告訴我,「我的手離鐵片很遠,不會觸電的。」

所以說,家長出於安全考慮,反覆嘮叨、禁止孩子不去做危險的事情,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弄不好適得其反。我認為要讓孩子遠離危險,最主要的一點是提高孩子對危險的辨識度。

1.家長先要提高安全意識

兒子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站在台階上向下跳,我站在台階下接住他,為了考驗他,我故意將張開的雙手收回來,放在背後,兒子就不再跳了。只有我的眼睛在注視他,並張開雙手的時候,他才跳下來。

當時和我兒子一起從台階上向下跳的還有一個男孩,他媽媽接了他幾次之後,就分心了,只顧著和別人聊天,沒有把手伸出來接孩子,男孩以為媽媽還會像上一次一樣去接住他,於是他從台階上跳了下來,結果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家長帶娃一定要有預知危險的能力,對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出一個提前預判,當然有時是很難的事情。我家老大一歲半的時候,非要拿鑰匙玩,老公擔心他摔倒會扎到自己,一直跟在屁股後面,並試圖將鑰匙要過來。孩子拿著鑰匙一下子插進停在樓下的一輛電動三輪車的充電孔,瞬間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火花,孩子的手被燻黑了,還燙了三個水泡,老公的魂都嚇沒了。

所以說,看孩子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你永遠不知道熊孩子下一步會做出多麼出格的事情,家長時刻要繃著一根安全的線,安全意識時時有,隨時做好準備,應對孩子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

2.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危險

平時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可能經常會說「這個東西危險」,這其實起不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因為孩子對「危險」一詞是沒有概念的,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危險。

昨天,二寶折了一個紙飛機,非要打開窗戶,從樓上丟下去,「這樣可以飛得好高」,被我嚴厲地制止了。一個紙飛機從七八樓上丟下去,不會有多大的危險,但這是安全意識的問題。今天你允許孩子從樓上丟下一個紙飛機,保不齊明天他就把一個啤酒瓶子從樓上扔下去。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告訴孩子,從樓上丟東西不文明,如果砸到人是很危險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兒童最擅長的是具體形象記憶,直觀、形象的東西,尤其是視覺映像,容易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講安全知識時,不妨給他看一些視頻。我就給二寶找了一個雞蛋從高空留下摔在地上的視頻,告訴他一個雞蛋從樓上掉下去就能把人砸傷。我為了告訴孩子遠離井蓋,堅決不能踩井蓋,給他看過一個孩子走在馬路上突然掉進井蓋的視頻,從那以後,每次孩子看到井蓋後,都會說:「不能踩井蓋,會掉下去,太危險了。」

3.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吃些苦頭

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理解什麼是危險的了。我家老大七個月的時候,曾從床上摔到地上,這次不愉快的經歷,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他再也不往地下爬了,爬到床沿上,會主動向後退。當然我不是有意讓他從床上摔下來的,而是意外。

我們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吃些苦頭,能讓他對危險有所忌憚,家長百分之百地呵護孩子,往往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意識,在危險來臨時,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比如,有的孩子在遊樂園會橫衝直撞,沒有一點安全意識,有的孩子則會先觀察,確定沒有危險後再玩耍。

孩子,早晚會長大,家長再怕孩子受傷,他也要終究學會自己走路,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提高對危險的辨識度,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8q_RW0BJleJMoPMKO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