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2020-01-26   慶余

縱觀我國古典詩歌史,詩歌數量可謂浩如煙海,數不勝數。僅《全唐詩》中收錄的詩歌,就多達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如此多的詩歌,學習起來自然也就難以全部熟知。因此就有了很多所謂的名句被我們廣為傳誦,儘管它的上下句我們並不清楚。

如唐代詩人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詩人黃庭堅《竹枝詞》:「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清代慈禧《祝母壽》:「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等,你是不是只清楚後面一句呢?除此之外,由於名句實在太多,還會出現串場的情況,即錯把不同詩歌中的詩句組合在一起。

像有人就把「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下一句,錯記成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其實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它出自李煜的詞作《虞美人》。而「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則出自李煜的另一首詞《相見歡》,應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當然,這種串場的情況還有很多。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例來具體看看。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不假思索地答道「此恨綿綿無絕期」。但事實上,「此恨綿綿無絕期」出自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原詩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正確版本的則是「好夢由來最易醒」,它出自清代魏秀仁所作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記錯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1998年,香港TVB推出的電視劇《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口頭禪就是「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不得不說,雖然這兩句詩被串場了,但是從意思上來看還是相得益彰的。畢竟古往今來,多情之人用情太深,常常會因情生恨,而這恨往往又沒有盡期。

而在原詩中,首聯「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的意思則是古往今來,世間不乏多情之人。然而多情之人用情太深,往往也會因情生恨。於是對多情之人來說,人世間的愛情就像一場好夢,很容易就醒了。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這兩句詩的意思,都是有著親身體會的。既然說到了這首詩,我們便接著往下看一看。

頷聯「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即不是多情之人易傷春憐花,難以解脫出來,而是多情之人用情太深,會害怕失去後就像飛絮一樣隨風飄零。很顯然,詩人在這裡主要是通過「落花」和「飛絮」,進一步描寫出首聯所說的「好夢由來最易醒」,也就是愛情的縹緲易逝。

頸聯「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它的意思則是說,不久之前,兩個人還像鴛鴦一樣恩愛,共同書寫著美好的詩句。可是一轉眼,翡翠屏上的詩句還在,人卻忙著要別離了。詩人並沒有在這裡說明別離的原因,但是可以想像出,必定是「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人心已變,自然就要別離。

尾聯「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所描寫的正是別離的情景。即還沒有到別離的那一刻,就已經斷腸,淚水也早已經濕透了青衫。詩到這裡便結束了,其實總的看來,這首詩最精彩的部分,正是容易被人記錯的那兩句「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相信讀到這裡,「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你已經很清楚了。雖然很多人都記錯了,但是從某些方面來看,串場的詩句也未嘗不是一種趣味的嘗試。最後你還知道哪些容易串場而有趣的詩句呢?歡迎大家補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