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10月10日,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脂肪肝多學科聯合門診。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脂肪肝中心診治和管理的患者已超過萬例,並建立了脂肪肝患者臨床資料庫和標本資源庫,開展了多項大型脂肪肝臨床研究項目。2019年9月9日,在中心負責人施軍平教授的推動下,杭州師範大學大學附屬醫院脂肪肝中心為主體聯合內分泌、心血管、營養科、外科、健康管理等學科成立了「醫、教、研」為一體的高級代謝病中心。近期,施軍平教授接受了《肝博士》雜誌採訪,分享中心建設經驗,介紹未來學科的發展規劃。
點擊欣賞精彩視頻
中心現狀:強強聯合 分工明確
施軍平教授: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脂肪肝診治中心建於2012年10月10日,主要由脂肪肝多學科聯合門診、非感染性肝病病區以及肝病與代謝實驗室組成。中心成立初期,多學科聯合門診充分利用體檢中心充裕的門診空間與患者資源,主攻脂肪肝高危人群的篩查和評估、脂肪肝合併代謝異常患者的診療以及疑難複雜脂肪肝患者的診治等工作;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醫、教、研」協同發展,以科學研究來推動學科的發展。我們脂肪肝中心通過7年的建設和發展,脂肪肝中心規模和學科影響力逐步擴大,相繼成為中國醫師協會第一批脂肪肝診治中心和首批脂肪肝專病醫師培訓基地,牽頭成立了中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研究協作組。
2019年9月9日,脂肪肝中心聯合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營養科、健康管理、骨科、普通外科等科室成立了高級代謝性疾病中心,組建了6個多學科聯合診療團隊和聯合門診以及支持學科的病理與分子生物學基因檢測和遠程會診兩個平台,通過多學科的強強聯合,真正實現以「疾病為本」的一體化診療服務。
中心特點:規範協作 診研結合
施軍平教授:
第一,志同道合的團隊:脂肪肝診治中心團隊不僅涉及科室內部、科室之間的協作,甚至需要科室與醫院的協作。
第二,規範的診療:包括脂肪肝診治中心內部、醫院的診療、診治中心與社區、診治中心之間如何進行同質化的管理。
第三,臨床與科研結合:不僅要開展臨床診療工作,還要建隊列,建資料庫和標本庫,開展臨床研究工作。
第四,共同獲益:病人和醫生首先要獲益,相關科室要獲益,醫院也要獲益,只有共同獲益,脂肪肝診治中心的多學科診療才能健康、持久地發展。
發展規劃:與時俱進 提升臨床研究水平
施軍平教授:
第一,任何學科的發展應該與國家醫改的方針政策一致,根據國家醫改的趨勢確定未來學科發展的方向。其中,未來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如何適應分級診療的政策是我們一直持續關注的重點。針對分級診療,我們考慮逐步增強社區全科醫生脂肪肝診治的意識,提升脂肪肝規範的診治水平,然後脂肪肝診治中心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共體模式,實現脂肪肝病人有序的雙向轉診。
第二,實現上述模式需要良好的溝通及數據聯通,所以我們也將建立高效、暢通的信息化的診治、管理渠道。
第三,繼續做好多學科診治的聯合工作。以往關注更多的是脂肪肝合併糖尿病、肥胖的患者,與相關科室合作較多,但是脂肪肝涉及更多的健康問題,如骨質疏鬆、早老性痴呆等,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其他相關科室的合作。
第四,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針對脂肪肝的診療方案不斷進展,新的診療技術需要與脂肪肝診療中心的診治規範結合,診治方法與時俱進。第五,開展脂肪肝新藥臨床研究工作。目前進入臨床試驗的脂肪肝新藥較多,脂肪肝診治中心應義不容辭地參與到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工作中,為脂肪肝藥物的研發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