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彩虹丨「橋」,我們的70年

2019-10-10     武漢文學藝術

長江東去,漢水西來

當漢水在數百年前改變了奔流的方向

這個城市的雛形便塵埃落定

武昌、漢口、漢陽

在兩條大江的交匯處鼎足而立

明明是一座城池,卻又「天下三分」

武昌持重,漢陽古典,漢口繁華

三鎮三個模樣,三鎮三種氣質

串聯起了武漢三鎮的江、湖、景、人

對於武漢而言

它不僅僅是空間上的物理連接

江南江北,它更是人們習以為常

往來穿梭的生活紐帶

黃文瑞/攝

沈昭龍/攝

武漢人愛橋,武漢人的生活離不開橋。橋,對於武漢人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在江城架起的一道道「人間彩虹」,像一種空間構造的藝術。

60多年過去了,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白沙洲長江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11座跨江大橋應運而生,加之市內無數的人行天橋、立交橋、公路橋、農用橋、景觀橋等,武漢已經變成了一座「橋都」。

圖源網絡

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竣工時曾有5萬武漢市民參與通車典禮,後被列入國內首批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黃蕾/攝

趙廣亮/攝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對於武漢而言

大橋永遠是最知名的地標

是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也是家住江邊的市民們傍晚最愛的去處

對於江城人民而言

大橋暮色漸漸漫起

籠罩成金色的江面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夕照下的江灘

人與景才是他們記憶中最美的鄉愁吧

長江武漢段的第二座大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歷時4年建成,1995年6月9日通車,與大橋一起改變了武漢三鎮一線牽的交通格局,使被長江、漢水分割開的漢口、武昌、漢陽三鎮首次形成28公里的交通內環線。

鄭小平/攝

趙廣亮/攝

張斌/攝


斜拉橋的白色鋼索

宛如振翅欲飛的沙鷗

儘管是最低調的白

卻不失為最樸素、柔和的色彩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秋末冬初時節

橋下白浪翻滾,綿延數公里

瀰漫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浪漫與溫情

長江武漢段的第三座長江大橋,也被稱為武漢長江三橋。2000年9月9日建成通車,是武漢88公里中環線上的重要跨江工程。

趙廣亮/攝

趙廣亮/攝


白沙洲上夕陽晚照

斜拉鋼索的縫隙間投下落日的金色餘暉

遠處的輪船在江面緩緩地駛來

悠揚的汽笛聲迴蕩在你的耳畔

趁著秋日,穿過車水馬龍

尋一處靜坐觀橋

看天空被落日晚霞染成紅色紫色

賞城市霓虹斑斕

長江武漢段的第四座長江大橋,連續半漂浮體系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2001年12月15日建成通車。

柳斌/攝

趙廣亮/攝


2847米的橋身跨越江面

從容一邁

一頭連著蔡甸區軍山鎮

一頭連著江夏區金水鄉

是武漢外環高速公路西南段的重要咽喉

清晨

軍山長江大橋上籠罩著蒙蒙的薄霧

不自覺行駛到江城西南郊

京港澳、滬渝兩條高速公路在這裡跨越長江

你可以放鬆油門,搖下車窗

讓視線盡情撒野

橋上觀日出

應該會別有一番興致吧

長江武漢段的第五座長江大橋,2007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是京珠、滬蓉等國道主幹線武漢繞城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

肖勁松/攝

趙廣亮/攝


武漢市的東大門

西起鄔家後村,北至鄢家湖

恢弘大氣,富於變化

建設過程中,建橋團隊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

其中,大橋南錨碇基礎工程被譽為「神州第一錨」

堪稱科技橋與景觀橋的完美結合

武漢市的第六座長江大橋,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的武漢第二座公鐵兩用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鐵兩用橋。

黃蕾/攝

趙廣亮/攝


它的建成通車

實現了長江上高鐵的第一次跨越

使鐵路過江能力擴大二至三倍

緩解了大橋、二橋通行能力緊張的狀況

武漢市路網得以進一步完善

一早一晚

曠野灰般的橋身被霞光「染色」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煙雨迷濛的秋日

天興洲大橋在霧氣中若隱若現

斜風細雨不須歸

別有一番情趣

武漢市的第七座長江大橋,2011年12月3日建成通車,作為城市二環線的節點工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橋。

陶進/攝

趙廣亮/攝

黃蕾/攝


二七長江大橋上

斜拉索像三把展開的巨傘

牽手高聳的三塔

象徵著武漢三鎮攜手並進

光陰歲月的流轉中

鋼筋鐵骨浸染上朝九晚五的溫度

車來車往連接著啟程與歸途的憧憬

武漢市的第八座長江大橋,2014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是世界首座主纜連續的三塔四跨懸索橋,同時也是世界同類橋樑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

周國強/攝

舒運平/攝


高聳的三塔

寓意著武漢三鎮鼎立

簡潔、輕盈的輪廓

勾畫出一道富有韻律美的風景線

它是武漢最美長江大橋

在白天

它似乎只是晴川紅的忠實追隨者

只有夜幕降臨之後

華燈的照射才讓它彰顯出自己的個性

有晴川紅在前

要怎樣才能紅得不一樣

答案是國際橘


武漢市的第九座長江大橋,2017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也是武漢四環線重要過長江通道。

黃文瑞/攝

趙廣亮/攝

 

如果不能藍得像古田橋那樣優雅

也不能白得似二橋那般純粹

不如用藍白組成一條「天空色」

橫亘於白沙洲長江大橋

和軍山長江大橋之間

北起漢陽沌口徐家堡

南抵江夏區龔家鋪

不同於傳統市政橋樑

作為高速公路橋

它串起武漢四環線西南段

承載著無數大大小小的貨運車輛

武漢市的第十座長江大橋,是武漢第一座雙層公路橋,是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雙層懸索橋,其懸索橋跨度在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據悉,將於今年10月8日通車。



黃文瑞/攝

黃蕾/攝


一經亮相

便格外引人注目

一身金黃「外衣」

猶如身披黃金鱗片的巨龍

橫臥在長江之上

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兩千多位市民組團參觀一睹其風采

這個月底,它將完成首次通車

與軍運會一道共同慶賀祖國70歲生日

武漢的第十一座長江大橋,原起名為武湖長江大橋,是武漢四環線重要過長江通道。該橋南岸距青山區武鋼外貿港碼頭下游約1公里,北岸至黃陂區武湖街花樓街與沙口村之間。

陳一波/攝

圖源網絡


全長7548米,主跨938米

橋面48米,設計雙向10車道

據悉,這是目前長江上最寬的橋

也是世界上跨度第五的斜拉橋

主塔高279.5米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A」型塔

青山長江大橋

獨特的全漂浮體系

主橋鋼樑沒有橫樑支撐

依靠斜拉索的拉力處於全懸浮狀態

跨越在浩渺的長江之上

19級大風中也能屹立不動

《四岸繁景映八橋》 吳羅庚/攝


武漢,從1949到2019

70年的流金歲月里

一代代築橋人砥礪前行

在長江上架起了11座美麗的大橋

橋,是水上的彩虹

也是凝固的歷史

11座長江大橋,連接了武漢三鎮

也連接了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相信在江城人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們會穿越一道道「彩虹」

走向更加光輝的未來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李沂陽/吳曉君 編輯:簡簡

圖片:部分源自《武漢印象》攝影卷

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qMwW0BMH2_cNUguC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