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是最早是氣象學的一個概念,由美國科學家洛倫茲提出,後來又運用到其他行業和領域。是指在長時間和大範圍內,微小的空氣系統變化,可能導致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產生極大變化。有人形象地比喻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輕拍打翅膀,引起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
黃靜潔提出的「第三種力量」,和「蝴蝶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微小的力量如果有效加以調節利用引導,會產生如「狂捲風」般的巨大效果。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不起眼的「第三種力量」到處都是。她認真記錄下和孩子生活里的12個美好片段,代表看不見的12種力量。
這些力量或許是一個故事、一張機票、一個導師,甚至是一次旅行和一連串的錯誤,以及所面對的挫折、困難和挑戰。
其實,這些力量是可遇不可求的,悄悄改變著孩子的身心健康、行為模式、性情塑造、和品格養成、理想確立。如何進行巧妙轉換,適時利用,發揮作用,需要父母仔細探索,及時發現,並且要求耐心和持久去踐行。
蒙台梭利說:「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雖然父母和學校的力量會促進孩子成長,但只有當孩子產生內在驅動,震撼心靈,第一、第二種力量才會有效果。
因而,藉助多維度「第三種力量」,找到孩子的特色與標籤,重視孩子綜合能力提升,賦予孩子內心強大驅動力,讓「外在壓力」變為「內在動力」,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隱形財富,也是父母應該學習的大智慧。
一是杜絕做「直升機家長」,從「原生家庭」之外,尋找合適的「延伸家庭」,幫助孩子成長。
很多父母會以安全為由過度保護孩子,緊緊將孩子局限於「原生家庭」的範圍內,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或家庭有過多接觸,就像「直升機」在孩子頭頂不停盤旋,卻從不放手離開。
而孩子有天然的社交需要,需要在學校和家庭之外,有個全新的環境,可以接觸更廣泛的人、事和物。在西方,這樣的親密家庭,稱之為「延伸家庭」,就像從自己家庭里延伸出的另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