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成交型朋友圈,可能會想到用私人號在朋友圈賣貨,然後首先想到微商!那麼對於微商,你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反感還是排斥?
我們現在之所以對微商那麼排斥,是因為早期的「壞微商」太過泛濫了:他們在朋友圈賣東西,要求人屯貨,貨物在一千個人之間傳來傳去,價格被不斷抬升,結果最後接盤的那個人便倒了大霉。這種微商是「壞微商」、不好的微商,我們不能學、不能做!
那麼「好微商」是什麼樣的呢?他們其實就和傳統零售(你去超市門店買東西)、電商(你逛的天貓、淘寶)一樣,你給錢,他給貨,沒有其他中間商賺差價。
但是,微商和傳統零售和電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微商是以人為中心的,而傳統零售及電商,都是以貨為中心的。傳統思維主要研究產品,認為只要產品好,價格合理,就會有人買。
而微商模式更看重微商本身——你這個人。只要你的人設好,大家信任你,就會信任你買的任何產品。說白了,傳統模式賣的是貨,微商模式賣的是人。到底哪一種模式更好呢?
不妨回想一下你在線下門店、線上商城、微商等渠道購買商品時的畫面吧——你去線下商店,看到一排排貨架,從貨架上拿了商品去買單,走出店之後,你還會記得店裡的老闆嗎?又或者:你在網頁上打開淘寶京東,看到一列列商品表單,於是挑了最便宜、評論最好的一家,點擊付款,完成訂單,你能看到生產商品的人及訂單背後的賣貨人嗎?
在傳統零售和電商中,你是完全看不到人(或者說很難對賣貨的人產生深刻的印象)的,只有貨。
而微商就不一樣了。當你在朋友圈刷到某個微商的廣告,適逢他所賣的產品為你所需,而你又比較信任他這個人,你會怎麼做?當然是直接找他、打款購買!如果收到貨後發現產品不錯,你可能還會忍不住把他的微商名片推薦給其他朋友,是不是?
當你第一次在他這裡實現了不錯的購物體驗,你對他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就會上升,即便他現在賣的是蘋果,明天換香蕉賣,你如果正好需要,多半也會選擇繼續從他這裡購買,對不對?微商賺錢的邏輯和傳統零售及電商是剛好相反的:微商是先有人,才有產品;而傳統零售及電商是先有產品,才有用戶。
微商顛覆了線上及線下零售,強調人,樹立信任,打造個人 ip,有了人,才有她背後的商品;我們信任了一個人,就信任她賣的產品甚至無論他賣任何商品我們都信任,他換了商品我們也去買。而微商賺錢的核心工具是什麼?私人微信號。
所以,用好了私人號,你的朋友圈就會變成一座金礦!
成交型朋友圈拆解的結構分享:
用朋友圈相比私聊有一個特別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批量成交。
你一條朋友圈,可以有上千好友看到,但是你私聊的話,一天能深度聊三五十個就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
第1個部分是打造高信任朋友朋友圈的2個核心前提。
這個部分主要是講,什麼樣的好友組成,才能給你帶來訂單。以及每天到底要發多少條朋友圈既能被看到又不被反感。
第2個部分是成交型朋友圈的3個必要模塊。
這個部分主要講,客戶喜歡看的朋友圈到底長什麼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有些人發圈的互動率就很高,而有些人發圈的互動率很低,只有幾個贊,或者沒人贊。
我們為什麼發圈,互動率那麼低是什麼原因。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你要去看你現在的微信號好友屬性,好友構成是什麼樣子的。
這也是2個核心前提里的第1個:微信好友屬性。
微信好友屬性,我們這麼理解,也就是你現在的好友裡面不管你是有一千兩千三千四千五千。但是這些人如果是你的親朋好友為主,以及都是你自己主動加的。那麼這樣的朋友圈是沒什麼用的,是做不了生意,賺不到錢的。
一個成交率高的微信號,好友類別比例構成:
1、少量親朋好友(小几百);
2、客戶(幾千);
3、同行(大幾百)。
比如現在,假如你拉一個群,然後你拉到的群裡面人很少。像這種原因最主要是你的朋友圈構成,可能基本上都是你的主業,也就是說你是做減肥的,可能微信裡面的好友都是想要減肥的這些客戶。
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的朋友圈,裡面有同行。也就是比如跟你一樣做新媒體,但是做微商,想學這些,網際網路知識的,這種同行是比較少的,如果你這種同行比較少,你發這種引流,裂變,或者是朋友圈的打造這一類的朋友圈,可能點贊的人就比較少。
因為什麼樣的用戶就會喜歡看什麼樣的內容,他是被你用減肥或者是用美食攝影吸引過來的,那他就是對那一方面的內容會更關注,更喜歡一些。但不代表他沒有其他的需求,但是在他眼裡,你的專業可能就是減肥,他就會忽略掉你,其他的他不會認可你,關於其他的除非你有刻意的去打造一個其他的形象,比如你除了會減肥,然後你還會做引流,還會做裂變。
對於朋友圈互動率比較低的這種,我建議是你重新去梳理一下你的好友屬性,看一下你缺少了哪一塊的用戶,然後你需要去吸引別人來加你,你主動去加的人基本上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別人對你不信任,他不知道你是做什麼的,他也不知道你的專業性到底在哪,他不認可你的能力,你發朋友圈是成交不了的。
第2個核心的前提是:發圈數量。
很多人都不願意發朋友圈,覺得發多了自己朋友圈的人會煩,還有一些人,朋友圈設置3天可見或者一個月,半年可見,這些通通都不利於你來打造一個成交型的朋友圈。
為什麼說三天可見或者是半年可見這種對你的成交是不利的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你設置三天可見,還有或者是半年可見這種,不利於你去打造朋友圈形象。現在別人看到說你才三天可見,她根本看不到你以前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不知道或者看不出你是不是一如既往的這麼靠譜。
記得之前有一個段子,一個人他的電話號碼十年都沒有變,然後這個人是一個靠譜的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其實我們朋友圈也是一樣的,假如你的朋友圈,微信已經註冊了四五年,然後你四五年一如既往,都是這樣子的,那你給客戶的感覺,別人來加到你,第一感覺看完你朋友圈就覺得,哇厲害,這個人挺靠譜,他四年前五年前就是這個樣子,他一直在做這件事情。
除了信任度的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曝光。我們每天發朋友圈。這裡的建議是,我們每天至少要發五條。因為你每次發的話,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你的朋友圈,只有一部分人,他剛好在刷,然後你發的剛好被看到。我們幾千人的朋友圈,展示是有限的,也就是說發一條圈,他不會展示給所有的幾千個人看,只有部分人才能看到你這條圈。
我們只有被別人看到,才有機會去成交。才有機會在別人那裡留下一個印象,別人才能知道說你是做什麼的。
以及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你如果覺得你天天發圈,別人會煩,其實不會,至於這個問題。一部分人會把你屏蔽掉,一部分人會把你刪除或拉黑,還有一部分人什麼都不做,因為他在觀察你。但是你的產品對於那些真正有用的人來說,能夠給他提供價值的人來說,他是不會去屏蔽你的朋友圈的。
說到屏蔽,以及我們這個主題成交型的朋友圈,接下來第二部分,也就是下面要用的三個模塊,來讓別人喜歡看你的朋友圈,並且付錢給你。
這三個模塊,其實也就是別人願意看你的圈,以及願意付錢給你的決定性的因素,關鍵點就在於這三個模塊,如果你能好好的把這三個模塊利用起來,天天發圈,堅持去發,很快,基本上半個月到一個月,你就可以打造出來一個成交型的朋友圈了。
第一個模塊:乾貨。
乾貨你也可以理解為:你的朋友圈能給你客戶什麼價值。
能夠讓客戶認可你的能力,這是成交的第一步。在乾貨模塊里,經常會用的兩類內容是:觀點、技巧。觀點是你對一件事的看法,你有觀點,別人才會覺得你是一個有料的人。乾貨,可以是自己對某事某觀點獨到的見解,解決某些問題別人不知道的技巧,或者某各產品相關的知識。
第2個模塊是:過程。
過程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我們要在朋友圈去展示你的這個過程,其實是我們讓別人知道你是怎麼樣成為現在的你的,或者是說用了你的產品以後,整個過程是怎麼樣子的。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花了多長時間學了什麼,然後在每個階段,有哪些成長,認識了哪些人,花了多長時間,花了多少錢,然後才做到了今天的這個結果。
我們用減肥來舉例子就是,你學了哪些減肥的知識,然後,你一個月減了多少,花了多少錢,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給自己帶來哪些改變等等。
我們要把這個整個的過程展示出來,給我們的客戶看。那最好的展示的地方其實就是我們的朋友圈。因為你很難做到把這些過程一對一的私聊他們,每天都去告訴他這些事情。
那展示過程的時候,最常用的內容有:
1、學習成長的路徑,有哪些經歷;
2、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付出了什麼。
結合前面講的朋友圈,不要用三天可見,不要用半年一個月這種。因為如果你用三天,或者是半年,別人是無法看到你這個成長的過程的。比如你從0到一,你是怎麼成為現在的你的,比如說我朋友圈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去年到今年是怎麼過來的,這一整條路徑是非常清晰可見的。
所以這裡,最終我們回到的一點是結果。也就是客戶他想看到的,他想得到的是一個確定性的結果,他想知道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花了那麼多的錢,學了哪些東西,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也是我們朋友圈三個必要的模塊裡面的最重要的一個模塊叫做結果。
第3個模塊:結果。
結果的展示,除了發自己的,還要發客戶的。我們在朋友圈會看到曬單的,曬好評的,曬成單數據的等等這些。
當你獲得這個結果的時候,有兩個就是,我們除了要發自己的,還有發客戶的,這個原因主要是,你如果只發自己的,那別人他會在想就是,你的這個結果我能不能領得到,我能不能複製出來,所以,你要去發客戶的,然後客戶的結果,是要發很多個客戶,不能說只發同一類型的客戶或者只發一個的。
關於成交型朋友圈的打造是有跡可循的,回到最上面,在朋友圈做成交用戶最在意的其實是微信頭像後面的那個人——你這個人。只要你的人設好,大家信任你,就會信任你買的任何產品。從賣產品到賣人設,就是這麼來的。
(本文轉自小豬導航 www.xiaozhu.hk ,原文作者: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