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古建築:「低調奢華有內涵」

2019-06-25   民眼看天下

作者: 仝一


雲南省雖地處邊疆,但是人文歷史源遠流長。而且,相比於其他地區,雲南的古建築映射著更多彩的文化。擁有600多年的老建築、多樣風格的和順古鎮就是這樣,有悠久又獨特的歷史和文化。

丨和順古鎮



1

留得住的鄉愁

和順鎮位於騰衝市西南4公里處,古稱「陽溫墩」。這個名字據說來源於一種久遠的鄉愁。傳說最早來到這片土地的,是某些已經無法追溯朝代的兵士們。當他們因戰亂從四川東部來到這片異鄉的土地,看到夕陽照在村前的河裡,特別像家鄉的海棠溪傍晚溫和宜人的美麗景色,所以把他們新建起的村落取名「陽溫墩」。這個浪漫故事的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卻給這個村落留下了淡淡的鄉愁。

丨華燈初上



後來,因為村前有條河,改稱「河順」;再後來就改為了同音的「和順」,有「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意思。

騰衝是少數民族眾多的邊陲小城,傣族、白族、阿昌族、傈僳族等民族世代生活在這裡。但隸屬騰衝市的和順,卻算得上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漢族古鎮,是明朝初期大量移民戍邊而形成的小鎮。

這些移民大多來自中原,也有一些來自重慶、江蘇、湖南等地。所以和順的文化很有意思,是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丨房屋外在建築風格上推崇簡單,但是室內可不簡單。精細的雕花,透露出這個文化繁盛的古鎮對精緻的追求



多彩的文化、悠久的歷史,都投射在和順獨特的建築文化上。

從明中期建鎮以來,和順已經有近600年歷史。不遠萬里來到這裡的移民,把家鄉的文化蓋在房子裡。今天,在和順方圓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傳統民居就有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在中國的建築史上,可謂完整保留了明清漢族文化的特色,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

丨明清風格建築的模型


在建築方面,明清達到了中國傳統建築最後一個高峰,呈現出形體簡練、細節煩瑣的形式。而且,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結合, 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這不僅簡化了結構, 還節省了大量木材

和順的傳統民居,基本是傳統的木結構。整體風格主要是傳統的「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但無論哪種格局,都是院落外牆用粉牆灰瓦,房屋則是木結構建築,室內用石板鋪地,氣派宏偉。不過,和順人崇尚樸實無華,所以房屋的木雕和裝飾,都儘量保持木料本色。

丨和順古宅中,牌匾隨處可見,濃濃的書香氣息要幾代人的積澱和傳承


在北方已經很少能見到保存完好的古代村鎮了。而這個小鎮,百年間偏安於邊疆一隅,得以躲避戰火,保留至今

但是,選用的木材卻不簡單,基本是用黃心楠木、禿杉和楸木等上等木材。倒不是因為和順人錢多,而是這些在北方很貴重的木材,在和順並不罕見。

和順自古就是森林茂密,大樹參天,適合建築的上等木材自然很多。

高檔木材,是古建築得以保存的基礎。好的楠木,可以千年不腐不蛀,禿杉和楸木,也是使用幾百年都不會腐爛蟲蛀。

丨千手觀音古樹群



和順的很多古建築,梁枋、大柱等結構大多是用禿杉,隔扇、垂花門、隔斷等內檐部分,大多使用上等楠木,而入門等,就使用楸木。這些高檔木材,就是和順古鎮的傳統木結構房子能保存到現在的原因。

2

建築的密碼

也經常會有人問,和順的建築真的都是明清時代的原建築嗎?其實並不是。

丨和順中天寺



到晚清時期,和順還保留著大量的明代建築。但「文革」期間,興起「破四舊」運動,古鎮很多古建築都被破壞了。時代的風雲變幻,再加上天災人禍,年久失修,目前保留下來的清朝古建築,也只有近100座,明朝的建築是幾乎看不到了。

不過現在和順重修的古建築,基本是按明清時期的建築形式1:1復原的,明清風格算是保留了下來。



丨寸家祠堂又稱寸氏宗祠,是和順古鎮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騰衝寸氏宗族的象徵



和順的明清漢族風格建築,比起其他地方也更有特色。由於明朝時移民來自大江南北,所以也帶來了中原、徽派、江南等建築風格。各種建築風格,在這個山清水秀的西南邊陲,水乳交融、和諧並存,形成了和順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

丨寸家祠堂



而且,和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讓它深受外來文化的浸染。翻開歷史,不難發現,這裡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順所在的騰衝,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滇西抗戰的主戰場,駐紮過很多美國大兵。所以和順的很多房子,就是這種文化碰撞的產物。

在和順,可以看到明清漢族傳統民居,也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神韻,還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築的元素……

丨和順圖書館



比如著名的和順圖書館。1924年建成時,這座圖書館是典型的清朝傳統建築形式。後來在1938年重建時,這座坐南向北的二層木結構樓房融入了西方風格,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和順圖書館,是典型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

這座鄉村圖書館,被冠以中國「最大、最優美、最古老」圖書館的頭銜,1994年,還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丨和順圖書館



像和順圖書館這樣「混血」的建築,在和順並不少見。

就這樣,在和順的方寸之地,中原、江南、湖南,東亞、東南亞和西洋,交匯融合;古典和現代,相映成趣。

雖然風格獨具,但和順老宅並不張揚,很古樸,豪門大戶也並不追求奢華。只有在精細的木質雕花和隨處可見的牌匾里,才能發現濃厚的書香傳承。這裡的民居,也都因地形、地勢而建,質樸和諧。

丨和順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古建築



但即便平常人家,每家或多或少都有前人留下的老家具,諸如上百年的搖椅、英國製造的鋼窗、美國的掛鐘……在普通的和順人家裡,一不留神就會撞見一個古董。

和順也有一般小鎮的特點:寧靜的田園、淳樸的村民。不同的是,它將沉澱了6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起融匯、凝聚在傳統民居的一檐、一瓦中,讓古鎮和順有了與眾不同的韻味。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古建築,是一種歷史的記憶。但讀懂這種記憶,需要先擁有關於這份記憶的知識。今日君想約你這周就帶本書去和順,在那裡來一次精神與知識的時光之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