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成都市一般的中心城區的概念都是五城區,那麼傳統的五城區是那些呢?傳統的五城區是指:金牛區、成華區 、武侯區、錦江區 、青羊區,當然成都還有個高新區,雖然是屬於經濟區範疇,但是在成都好像又當著行政區在使,所以實際上中心城區被稱為六城區,後來又搞出來個天府新區,屬於成都部分的被叫著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也就是所謂5+2中心城區。
其實在沒有再重新規劃之前,所以成都第二圈層和第三圈層的吃瓜群眾還基本相安無事,當然除了羨慕嫉妒恨中心城區福利待遇好、社會資源好、教育資源好、醫療資源優秀外,也就大家擺龍門陣說說,發發惱騷而已。
但是在2017年成都決定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5+2城區範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和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第一次出現了11+2中心城區的概念,那麼郫都、新都、龍泉驛、雙流、溫江等原屬二圈層的行政區也屬於成都中心城區了。擴編後的成都中心城區範圍是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郫都、新都、龍泉驛、雙流、溫江等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
首先原來的第二圈層區縣一下被中心了,心裡自然興奮啊,中心城區肯定接受的政策傾向會大些,基礎設施建設會加速,教育質量會提高,醫療資源會進一步布局優化等等,但是發展肯定有快有慢,於是民間就各自擺龍門陣進行比較,甚至存在一些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