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總里山藝術節的春日風光,攝影:中村脩
12月15日,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啟動「東湖生態與生命藝術計劃」,展開全新藝術探索。該計劃由國際策展大師、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全權策展,試圖透過藝術、建築和景觀設計詮釋生命美學。
=======
「讓藝術走進生活 」
怎樣才能與藝術邂逅?除了去美術館、博物館見其真容,是否能讓藝術作品主動走入我們的生活?本次於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開啟的全新項目「東湖生態與生命藝術計劃」便是這樣一個人性化的藝術實踐。
石門峰紀念公園
王文志《小豆島の戀》
該計劃由日本著名策展大師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領銜,意圖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和建築師,依據本地資源開展在地項目創作。待藝術項目完成後,石門峰紀念公園將永久收藏該系列作品,公眾便可隨時前往園內感受藝術的薰陶。
越後妻有的鄉村「藝術綜合體」:農舞台
Tobias Rehberger《トビアス・レーベルガー》,奧能登國際藝術節
本次計劃的策展人北川富朗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他從1978年開始從事藝術策展工作,後以歷時20年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為開端,開闢了公共藝術創造城市活力的先河。
總策展人北川富朗
從起初奠定現時高迪風潮基礎的《安東尼·高迪展》,到舉辦於2000年的《大地藝術祭 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北川富朗先後在日本13個地區舉辦巡展,並在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之路上越走越遠。他將藝術的觸手逐漸延伸至百貨公司、街頭社區,甚至是鄉土農村。
越後妻有是著名的雪景勝地
在北川富朗看來,城市之外的靜謐之地是容納藝術的絕佳場所。在農村,他致力於用藝術再造鄉土,讓鄉間的每條小徑、每根稻草,都成為展覽空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奧能登國際藝術節復興在地的Kiriko祭典活動,攝影:Naoki Ishikawa
房總里山藝術節結合在地的活動,攝影:村上圭一
所以,公共藝術項目的重要作用正是能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切身感受當地自然的美好。而且更加實際的是,它能展現鄉村獨有的在地性特徵,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此,時尚芭莎藝術專訪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與之深入探索生命、藝術、生態三者間隱晦卻緊密的聯繫。
Christian Boltanski+Jean Kalman《最後的教室》,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經典作品,攝影:H. Kuratani
Leandro Erlich《Palimpsest pond of sky》,越後妻有里山美術館,攝影:Osamu Nakamura
=======
「生命與藝術的旅程 」
對於北川富朗來說,武漢無疑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為籌備本次項目,他先後造訪武漢三次,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旅程,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發現。
BAZAAR:武漢之行為本次計劃提供了怎樣的靈感?
北川富朗:因為本次藝術計劃涵蓋了「生態裝置」、「生態建築」和「生態園林」三個單元,所以我的靈感也都來自於與自然相關的事物,包括花草、音樂,甚至體育。但拋開以上事物,這裡最令我著迷的則是中國人之於親情的厚重感。
山口啟介《Walking Ark》,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作品
James Tapscott《Arc ZERO》,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節作品
在他看來,中日兩國在生死觀上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就本計劃來說,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作為「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禮讚生命」的終極關懷者,以「公墓變公園+博物館」的發展理念為目標,致力於將藝術與生態相結合。
草間彌生《紅南瓜》,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作品
所以,策展人特別想通過本項目傳遞這樣一個觀點——逝者已經逝去,親人來此紀念時大可不必懷著沉痛的心情。其實祭奠本身既是一個反思,也是一節讓生者學會如何健康、快樂地活下去的課程。「我相信這是逝者最大的心愿,同時也是我參與此項目的精神所在。」北川富朗說。
藝術節上銀髮族的笑容
BAZAAR:與此前的項目相比,本次計劃有何特別之處?
北川富朗: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對我本人而言亦是挑戰。石門峰紀念公園是一種全新的場景,它不同於以往熟悉的鄉村和城市生活空間。這裡是一個與生命對話的獨特場域,有構建生態與城市空間全新關係的可能性。對於這個不同的課題,我所感興趣的地方是藝術如何為地域創造價值。
鹽田千春《The boat which carries time》,奧能登國際藝術節作品
BAZAAR:如何理解生態、藝術、生命三者的關係?本次展覽的三個部分有何內在聯繫?
北川富朗:首先,「生態」(Seitai)和「生命」(Seimei)二者的首字母都是「S」,這就是最玄妙的聯繫。而「生命」與「藝術」的相似性大約在於它們都擁有無數張「面孔」,都千姿百態。但與此同時,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又千差萬別。
========
「公共藝術走向大眾 」
總策展人北川富朗
公共藝術要想與大眾產生具體關聯,就應與當地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極富在地性的創作與當地的人物、歷史相結合,從而與大眾產生情感上的交互。只有這樣,公共藝術才能真正走進大眾的內心。
主辦方代表石門峰紀念公園總經理秦軍民
BAZAAR:公共藝術的意義很大程度取決於觀眾的參與度,如何才能使觀眾覺得此次項目有意義並促使其參與生態建設?
北川富朗:在這幾次對園區的考察中,我觀察到許多來這裡祭奠的人都是長輩,他們面帶愁容、心事重重。而我希望將本項目打造為一個溫暖、美麗的公園,希望每一位踏入園區的祭奠者,或是遊客都能感受到一絲善意。
另外,我認為在園內設立音樂廳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讓生者在祭奠時聽到逝者生前喜愛的音樂。如此一來,既能為公園營造一個相對安詳的氣氛,又能緩解家屬的悲傷情緒,使生者和逝者獲取更多心靈上的溝通。這一點意義非凡。
東湖生態與生命藝術計劃啟動儀式現場
對於生死和祭奠,策展人還說道:「最終希望通過此項目,我們對生死都能從容以待。因為人來人走都是大自然的生態循環,我們要以敬畏的心情去接受它。」
東湖生態與生命藝術計劃啟動儀式現場
東湖生態與生命藝術計劃的正式啟動,標誌著武漢這片擁有豐厚藝術淵源的土壤與世界一流的藝術策展人完美對接。此舉不僅會為武漢公共藝術的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樣會為生命美學添上更為精彩的注釋。
正式啟動
[編輯、採訪、文/趙子琛][圖片提供/各藝術節官方、北川富朗團隊]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