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導語:星球移民計劃似乎是勢在必行了,但是火星的希望越來越小。隨著木衛二的出現,是否會出現轉機呢?最佳的實驗對象不是烏龜而是它,理由又是什麼?
2019年8月29日,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與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展開了一場時長40分鐘的暢聊對話,就關於火星、教育以及人工智慧等話題進行了意見交流,成為本屆大會最精彩的環境。
對於馬雲,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畢竟現在誰的日常生活能離得開線上支付呢,這關乎於我們的生活;而馬斯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計劃正在影響未來人們的生存。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火星移民計劃」,早在數年前馬斯克便對外宣稱,將於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選派數十名志願者前往火星體驗生活,為未來人們移民火星做鋪墊。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各大領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與此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自然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災難頻繁出現,再加上資源緊缺、溫室效應等問題,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因而移居其他星體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火星成為了未來人類的殖民地之一。距離2020年只剩下短短數月,然而馬斯克的計劃尚未得到實施,這不禁讓人對此產生了質疑,火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其實不僅僅是普通人,就連科學家也拿捏不准,畢竟火星的自然環境太差了,大氣層稀薄、有毒氣體濃度高、晝夜溫差大等等,這些都是阻礙移民計劃順利實施的困難。
據最新消息稱,近日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人類宜居星體,那就是木衛二。1610年,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這顆衛星,位於木星內側的第六軌道上。據觀測發現,木衛二的直徑比月球小,屬於矽酸鹽實質天體。
最讓科學家感到興奮的是,木衛二表面覆蓋著厚度約有30尺的冰層,期間裂縫和條紋交錯,隱約可看見冰層之下就是海洋,裡面存活著生命體的幾率極高。最重要的是,木衛二擁有一個稀薄的含氧大氣層,是生物存活的必備條件。
美中不足的是,木衛星二的表面溫度過高,大約有171℃,遠遠超出人類所能承受的範圍。而且至今對木衛二的探索數據過少,無法給出準確的說法。為此,網友們腦洞大開,想出了一個方法:發送壽命最長的生物前往木衛二,看看其生存情況。
說到壽命最長的生物,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烏龜。其實除了海龜以外,其他龜類生物的最長壽命不會超過40歲,與人類的相差一大截,它們不是最適合的實驗對象。你們知道嗎,水熊蟲才是地球上壽命最悠長的生物。
水熊蟲即為緩步動物,身體只有50微米長,主要生活於水中沉澱物的水膜中。它們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即使是在零下二十度的環境亦可存活30年以上。因而它才是最佳的實驗對象。
據悉,2030年美國宇航局將會發送一艘探測器,攜帶9台探測儀器前往木衛二執行任務,收集數據,為未來的計劃做準備。屆時他們是否會帶上水熊蟲一起前往目的地呢?結果又會是怎麼樣?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想法,不妨一起來討論一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x7f-HQBeElxlkkanm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