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後玉米倒伏如何處理?又是哪款種子風雨過後屹立不倒?

2019-07-30   北方新農村

這是鐵嶺昌圖雨後玉米倒伏的視頻,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玉米不經風雨的摧殘全都倒地。這其實和其玉米種子有絕大關係,該玉米種子不具備抗倒伏的特性,所以風雨一來就很脆弱。

最近大部分地區雨水還是比較多的,這降雨過後玉米倒伏厲害可成了頭疼的問題,所以今天咱講講雨後玉米倒伏的補救措施。

雨後玉米倒伏的補救措施

夏季是雨水的多發季節,主汛期來臨,惡劣的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會給玉米造成一定的威脅,往往導致玉米的倒伏。那麼玉米倒伏後有什麼補救措施呢?

一、不同倒伏類型的補救措施

1、莖倒:又稱彎倒,植株根部位置不變,莖部彎曲、匍匐。此類地塊要在雨後用長杆輕輕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以減輕植株壓力,土壤太濕不宜扶直以免造成莖稈折斷,待天晴後讓植株慢慢恢復直立生長。

2、莖折:植株根部位置不變,從基部三四節位折斷。此類倒伏植株通常很難恢復,基本上不會形成產量,不宜採取挽救措施,建議直接清除。

3、根倒:植株從根部位置發生傾倒。此類倒伏雨後要及時扶起,使莖稈與地面呈30~50°,同時進行培土,加固植株根部,促進植株恢復,以便重新將植株固牢。

二、不同倒伏時間的補救措施

1、小喇叭口期(8-10葉期)前出現的倒伏,植株可自動恢復直立狀態,不會影響將來正常授粉,對產量影響不大,無需須採取人工扶起等措施。若人工扶起容易傷根,不再紮根,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容易發生二次倒伏。

2、大喇叭口期(11-13葉期)後出現的倒伏,植株不能自動恢復直立狀態,不僅直接影響正常授粉,還影響到光合作用進行,對產量影響較大,應採取人工扶直等措施。

三、不同倒伏程度的補救措施

1、抽雄授粉前後出現的倒伏:要從倒伏時的上風頭開始扶起,扶起的同時要將玉米根部用土培好,最好兩人一起操作,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輕輕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培土高度以6-8厘米為宜,培土後要用腳踏實。最好當天倒,當天扶,最多不能超過3天,3天後不能再扶,再扶傷根反而更加減產。

2、雌穗抽出後出現的倒伏:中度倒伏(與地面夾角30—60°),按上述方法人工扶起,每2壟為一組(每壟的3-4株玉米),在玉米結穗部位用細線繩把秸稈綑紮在一起,3天後將綁繩剪斷使玉米自然生長,這樣對玉米的後期灌漿和產量基本沒有影響;對全倒伏的玉米植株,可在確保不傷莖稈和根的前提下,於穗位以下用木棍等進行支撐,使玉米穗離開地面30厘米左右,防止鼠害、防止霉變,同時可結合打掉底葉,增強通風與透光;可追施速效氮肥,增加營養,促進成熟。

四、玉米倒伏後相關配套措施

1、加強水肥管理

玉米發生倒伏,光合能力減弱,對灌漿結實產生影響,導致產量降低。若玉米田只追肥1次,且未追施磷鉀肥,可再追肥1次。為改善粒重促進葉綠素蛋白質合成,可用1.4%豐產素5000倍液噴洒植株。

2、注意防治病蟲害

玉米倒伏後,往往發生病害。重點防治「三病一蟲」即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在紋枯病初發時可採用20%井岡黴素375g/hm2兌水噴施植株基部;大斑病、小斑病可用50%敵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每畝用石灰粉15~20公斤拌細土50公斤均勻撒施田間,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玉米螟在植株節間鑽孔是倒伏折斷絕產的原因,防治方法是在玉米喇叭口時期每畝用辛施螟0.5公斤撒入芯葉內,或採用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按有效成分量16.2-21.6g/ hm2拌細砂土150kg/ hm2成為毒土,灑入新葉叢最上面4-5個葉片內或用辛硫磷 3.75 kg /hm2摻細土 120 kg/hm2混勻後灑入芯葉內。

3、預防倒伏措施

(1)選擇抗倒伏能力強的高產玉米品種;

(2)加深耕層,深耕能促進玉米根系發育和入土加深,能明顯減輕後期倒伏程度;

(3)中耕培土,宜在拔節期至大喇叭口期進行,促進氣生根發育,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4)合理肥水管理,施肥要以基肥為主,追肥分苗期和穗期兩次追施,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4:1.3,鉀肥可以提高莖稈強度,但宜作種肥或苗期肥用,拔節期不宜大量追施氮肥;

(5)苗期蹲苗,能使地上部節間縮短,根系入土深廣。拔節後1次灌水量不宜太大,以防徒長;還可噴洒控旺促壯產品如玉米金得樂或矮豐素等

(6)合理密植,依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或採用寬窄行種植方式,高密度條件下可適當增大行距,一般不小於60厘米,以保證玉米根系和莖稈都能得到良好的發育,以減輕倒伏。

玉米抗倒很重要,為了避免後期因處理倒伏玉米所多付出的人力物力,所以今天來得大家介紹一個防風抗倒的好種子。粒收一號

植株較矮,約2.45m左右。

節莖之間距離較短,防風抗倒。

適合機收,產量可觀。

這款種子的特性使得它有很強的抗倒伏性,使得莊稼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得到降低。

北方新農村原創發布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