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英國「脫歐」是一場離婚,那麼詹森的意思就是:談得攏咱就協議離婚,談不攏就起訴離婚,我凈身出戶都行!
|作者:二水 隋唐
終於出結果了!
昨天,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結果正式出爐,前外交大臣鮑里斯·詹森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接替特雷莎·梅成為新首相。他也是英國史上首位由單一政黨黨員、而非由國會議員或全體選民選出的首相。有外媒稱,結果在意料之內。
要說起這個詹森,簡直就是英國政壇的「泥石流」,以不按常理出牌聞名,動不動就靠誇張的表情包上熱搜,渾身上下找不到一丁點兒英國紳士的痕跡。
這麼一位不走尋常路的「奇葩」,在家裡也是「一枝獨秀」:他的祖父詹姆斯·法塞特爵士曾擔任歐盟人權委員會主席,父親斯坦利·詹森曾任歐洲議會議員,兄弟喬·詹森也是「留歐派」,偏偏出了他這麼一個堅定的「脫歐派」。而且這個叛逆小子還將「叛逆」到底,無論如何都要帶領英國徹底「脫歐!
含著金鑰匙出生
詹森出身於政客世家。老爸是畢業於美國名校的英國政客,家裡和英國王室也能扯上關係。媽媽是畫家,1964年6月19日在美國生下了他,所以詹森有英美雙重國籍。
雖然詹森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金髮,看起來與傳統英國紳士大相逕庭,但他的成長經歷著實傳統。
在牛津郡長大的他,13歲時通過了盛產紳士的伊頓公學入學考試,並獲得僅有70個名額的國王獎學金。在他之後入學的卡梅倫以及威廉、哈里兩位英國王子都要稱他「前輩」。
不過,校規嚴格的伊頓公學,愣是沒能把詹森打造成紳士。
從伊頓公學畢業後,詹森又去了牛津學習古典文化。和那些混日子拿文憑的紈絝子弟不同,他拿的可是貝利奧爾學院古典學專業獎學金,《荷馬史詩》都能張口就來。
很快,詹森成為了校園的風雲人物,還加入了一個頗為神秘的俱樂部——布靈頓俱樂部。卡梅倫也是會員之一。
該俱樂部以入會條件嚴苛著名,會員必須具有純正的「藍血血統(歐洲貴族或名門出身)」,還要有超凡的個人魅力。若不是那個小圈子的人,連報名申請的門兒都摸不著。要說這個俱樂部幹啥的,沒人說得清,因為會員活動時只做兩件事:喝酒、搞破壞。誰在醉酒後玩得最開,更有趣,誰就是大BOSS……
詹森(前排左三)和卡梅倫(後排左二)
所以,詹森後來總能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也是有跡可循的。
不走尋常路
但玩歸玩,詹森深知玩物喪志不可取,抓住自己的未來才是要事。
大學畢業後,他先是到《每日電訊報》工作了一段時間。在牛津大學古典學教育下造就的典雅、犀利和揶揄式的文風,幫助他迅速積累起一批忠實的中產階級讀者。後來,他又從駐布魯塞爾記者一路做到助理主編和首席政治專欄作家。1999年,詹森成為《旁觀者》雜誌主編。
2001年,詹森在牛津郡亨利選區勝出,成為一名保守黨的地方議員,自此正式步入政壇。3年後,他成為保守黨副主席。結果沒多久,就被曝出與一名《旁觀者》女性采編人員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被解除職務。
2005年12月,詹森的學弟卡梅倫成為保守黨領袖,詹森也隨即當上了保守黨「影子內閣」的教育大臣。兩年後,他辭去這一職務,全力以赴競選倫敦市長,還為此取消了美國國籍。他當時的競選宣言也有點「辣耳朵」:「選保守黨市長,會讓你妻子的胸脯更大,你抽獎贏輛轎車的機率也會增加。」
人們都不看好這位一沒長相二沒紳士范的男人,全在等著看笑話。
其實,看起來傻傻的詹森很聰明。外媒曾經分析說,他的誇張表演和黑話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幕後還一遍一遍排練,演講稿都是一遍一遍改,為的就是吸引選民關注,繼而扭轉輿情。
您別說,這招還真奏效!
詹森在當時以多出對手百萬選票的優勢當選倫敦市長,讓全英國人民都覺得不可思議。後來,他的選民說:「我投票給詹森,因為他是一個搞笑好玩的人。」儘管理由太兒戲,這卻是詹森的政治生涯中第一次有人認同他,而「好玩」「搞笑」也逐漸成為他的個人標籤。
在擔任倫敦市長的8年任期里,詹森也是本著「不走尋常路」的風格,時常上演叛逆風。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他頂著一頭金色亂髮、西裝不系扣、手插口袋裡,站姿像極了企鵝……
在主持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他被滑索卡在20米高空的尷尬樣子引發人群圍觀和嘲笑,但他以輕鬆幽默的玩笑化解了尷尬,還增加了人氣。卡梅倫對此評論:「這世界上如果換了別的政客被卡在滑索上,那就是個災難。擱詹森身上,便絕對是榮耀。」
別看詹森老是做些不靠譜的事情,他也實打實地為倫敦市民做了不少實事:他借著舉辦奧運會的機會著力打造發展相對落後的倫敦東區,使其從污染嚴重、失業率和犯罪率雙高的角落變成奧林匹克公園、奧運場館和社區林立的新區;他在2011年倫敦騷亂期間頂著罵名上街,扛著掃帚與民眾一起清掃騷亂留下來的垃圾,最終使奧運會順利召開;他主導出台了「幫助黑人青少年」計劃,聘請千名導師前往社區「助學」,使倫敦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下降……
憑藉著點滴細節,詹森的民意支持率不斷攀升,最終在2012年的選舉中擊敗對手,連任成功。作為多年的「好朋友」,卡梅倫還特地祝賀他連任,沒想到兩人卻在「脫歐」問題上有了分歧,並愈演愈烈。
「報!!!詹森反了!」
詹森與卡梅倫算是風雨同舟的「好朋友」,兩人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就是校友,踏入政壇後更是惺惺相惜。
他們曾攜手經歷了不少政壇風雨,直到卡梅倫執意進行「脫歐」公投。
詹森剛當選倫敦市長時,卡梅倫(右)親自給他慶功。
關於「公投」,這一直是卡梅倫的慣用手段——既能刷自己的存在感,又能把鍋甩到選民身上。蘇格蘭獨立公投時就玩過一次。雖然同意進行獨立公投,但卡梅倫整日忙著在公眾面前哭訴「大不列顛不能沒有蘇格蘭」。
最終,不同意蘇格蘭獨立的選民以微弱優勢獲勝,卡梅倫也給自己賺足了政治資本。
但「脫歐」公投卡梅倫玩脫了。原因之一就是作為重要幕僚的詹森臨陣起義、支持「脫歐」......當時英國媒體這樣形容詹森。
對於「脫歐」態度的影響,英國民眾認為詹森是僅次於首相的「二號人物」。
其實,詹森支持「脫歐」一直有跡可循。
早在1989年,他就以批評歐共體的文章在英國政壇引起關注。當時,英國保守黨內正掀起「疑歐派」浪潮,所以這篇文章甚至獲得了時任首相柴契爾夫人的青睞。
這樣看來,詹森2016年的這次「反水」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他竟反得如此徹底。
作為校友、政治生涯中的夥伴,詹森在「脫歐」問題上一點都沒給卡梅倫留面子。據英國媒體報道,詹森「反水」之前僅給了卡梅倫9分鐘的反應時間。
他先是公開挑戰時任黨首卡梅倫的留歐宣言,稱公投是「一生一次的機會,投下真能有所改變的一票」,鼓動民眾同意「脫歐」,隨後又在《每日電訊報》發表一篇2000多字的專欄文章,稱英國留在歐盟會導致「民主被侵蝕」。
當時,詹森憑藉別具一格的政治魅力,在選民當中拉攏了不少擁躉。除此之外,他還是保守黨內的重量級人物,被視為接替卡梅倫黨魁位置的人選。
詹森的反水,就像是從背後狠狠踢了卡梅倫的屁股,最終英國也通過公投同意「脫歐」。
當然,詹森支持「脫歐」可不只是說說這麼簡單。2018年,已經是外交大臣的詹森向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遞交了辭呈,而理由是「與首相政策存在分歧」。
「特蕾莎·梅的政策很有可能違反宣言承諾,會令英國面臨談判弱勢,目前的政策趨勢以及策略令執行『脫歐』公投的結果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支持留歐的首相,詹森不認,「脫歐」不力的首相,詹森同樣不認......那時候人們終於相信,詹森這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不同意特蕾莎·梅的「脫歐」政策,那麼他自己的「脫歐」政策是什麼呢?
在宣布競選黨魁的那天(6月3日),詹森祭出自己的這一政策:無論是否達成「『脫歐』協議」,自己都將在10月31日帶領英國脫離歐盟。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無協議脫歐」。屆時,英國將單方面切斷與歐盟的所有聯繫,沒有過渡期,也沒有雙方公民權利的保障。到時候企業會面臨著邊檢、搬遷等問題,民眾們也將面臨著食物、藥品短缺問題......
如果說英國「脫歐」是一場離婚,那麼詹森的意思就是:談得攏咱就協議離婚,談不攏就起訴離婚,我凈身出戶都行!
為了防止英國「凈身出戶」,很多英國大臣曾急得抓耳撓腮,包括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內的一些內閣大臣早就宣布,如果詹森當選,「很可能會辭職或者被詹森解職」。
隨著詹森正式當選英國首相,他面臨的無疑將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爛攤子。光是英國保守黨內就分成了「保遜派」和「倒遜派」,更不要說還有一幫「留歐勢力」正虎視眈眈......
嘴皮子好動,做起來難。連梅姨都在首相路上折戟沉沙,不知道詹森又能在這條路上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