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 「德國政壇的鐵娘子」,「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即將完成她的第四任總理任期,以16年的執政時間打破了英國首位女首相瑪格麗特·希達爾·柴契爾歷時11年的執政時長記錄。
相比與她同時期的,韓國首位女總統朴槿惠被捕入獄,泰國首位女總理英拉流亡海外,默克爾這位德國首位女總理堪稱傳奇。
默克爾
1954年,安格拉·默克爾出生在聯邦德國的一個牧師家庭,後來一家人遷往民主德國。默克爾的童年正處在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割裂成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時期。西邊的聯邦德國由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治理,東邊的民主德國歸屬社會主義陣營。
當時,民主德國相較聯邦德國,經濟上相對落後。直到今天,德國的執政黨都在努力彌合東德和西德的發展差距。少年時的默克爾在經濟上相對落後、政治壓力較大的東德長大,作為牧師的女兒,她尚未表現出對政治的熱情。
為了能夠考上好的大學,她放棄了自己擅長的俄語和英語專業,轉而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畢業後在德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物理學的嚴謹性、科學性對默克爾從政後的穩重、富有原則性的政治作風影響頗深。
1989年11月1日,柏林圍牆倒塌。
默克爾
這一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了民主覺醒黨,在民主覺醒黨黨主席施奴爾的辦公室打雜。當時民主德國的各個黨派都在為競選東奔西走,由於人手不夠,默爾克被臨時調用為民主覺醒黨的新聞發言人。
當時沒有人記住這個小黨派,卻記住了這個「聲音不高、語速平緩、有問必答、突出重點」的新聞發言人。
默克爾在懷抱遠大政治抱負的同時,總是以科學家才有的特質步步為營。
1990年民主覺醒黨與基民盟合併,默克爾隨之成為基民盟的成員。3月18日,基民盟在民主德國人民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在組建內閣時,默克爾被德·梅齊埃總理任命為東德政府新聞副發言人。
其後,默克爾在君特·克勞澤的舉薦下,出任聯邦新聞局副處長,從此開始了競選生涯。
1990年12月20日,默爾克在波恩選區獲得勝利後,成功進軍聯邦議會。在這裡,她得到了全德基民盟主席、東西德合併後首任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賞識。
1991年1月18日,36歲的默克爾就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成為德國最年輕的聯邦議員和聯邦部長。她不喜空談,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家作風,讓她成績斐然。
默克爾
在4年的部長任期里,她推動德國通過了《扶助兒童及青少年法修正案》,規定「3歲及3歲以上兒童上幼兒園的權利受法律保障」,並推行了一系列保障婦女的工作。即便如此,默爾克的成績仍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還是被當作「政治花瓶」。
1994年,認真勤奮、沉穩務實的默克爾終於等到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好機會,這一年的11月17日,她擔任「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反應堆安全部部長」。作為物理學博士,這份工作可謂得上是專業對口。對內,她大刀闊斧地進行環保改革,為治理德國的空氣品質,她在重重阻力下推動了《反煙霧臭氧法》。
對外,她出色地完成了柏林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氣候峰會上,一些大國對碳排放的責任進行推諉的時候,代表德國的出席峰會的默克爾率先表態,願意擔起德國應付的責任。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德國將在2012年實現減排溫室氣體8%的目標,此後默克爾一直在為這一承諾而努力。她還推行了其他一些環境保護法規,如針對工業「三廢」的《循環經濟法》。
德國
1998年9月,聯盟黨在大選中敗北,成為在野黨。此時,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內部的科爾和朔伊爾勒的爭鬥正在愈演愈烈。最終,朔伊爾勒成為聯邦基民盟黨主席,而默克爾以高票當選為基民盟總書記。
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爾時期收受軍火商政治獻金的「黑金案」被揭露,一片譁然。基民盟的支持率一落千丈。2000年2月,朔伊爾勒引咎辭職,同年四月,默克爾當選為基民盟主席,登上了基民盟的權利頂峰。
2005年10月,聯盟黨與社民黨聯合執政,默克爾成功當選為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總理。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來,她以出色的政績和沉穩的形象贏得了德國民眾的支持,四度連任。
默克爾
在基民盟「黑金案」中,默克爾的恩師,前總理科爾,就是暴風的中心。
早在1995年,德國稅務機關的人員發現了基民盟接受政治獻金的嫌疑。
1999年11月,基民盟前任司庫基普被德國警方逮捕,罪名是參與軍火商施萊伯黑金案。
2000年1月,事態擴大,越來越多的黑幕被挖出。比如1986年,基民盟收到價值275萬馬克的非法捐款;基民盟黑森州從1989年至1996年受收1300萬馬克;軍火商施萊伯給基民盟約100萬馬克政治獻金;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涉嫌參與埃爾夫公司對東德煉油廠的收購事件。
1月3日,德國檢察官下令開始調查。法國富商安德雷·圭爾費揭露了法國埃爾夫公司收購前東德煉油廠的大量細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埃爾夫公司給科爾、基民盟的回扣,以及價值2600萬英鎊的佣金。2000年1月18日,科爾辭去基民盟名譽主席的職務。
在這一個月里,除了國內的交易,德法交易、德國與阿拉伯的交易等全部受到審查。2001年2月,科爾承認自己接受了政治獻金。轟動一時的「黑金案」也就此終結。
科爾
也就是在這樣特殊而敏感的時刻,默克爾決心同科爾決裂。性情中的謹慎、果敢、穩健,推動著默克爾做出決定。她在《法蘭克福彙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章中,她對「黑金案」和對科爾的歷史功績等表達了看法,表明了要與科爾劃清界線。
默克爾寫道:科爾的確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早已過去,新的一代必須要創造屬於新一代的東西,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時代里,因循守舊已經毫無出路可言。
外界普遍認為,這位一直被戲謔地稱作「科爾的小女孩」的默克爾能平步青雲,少不了科爾的提攜之恩。默克爾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她曾公開回答道:「在很多層面上,我的確從科爾那兒學到了很多,也確實對他抱有感激之情。但是『感謝』這個詞,我認為用在這裡不太恰當。因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沒有任何成績的取得不是靠自身的付出,沒人會平白給你任何東西。」
如果不努力,自己的政治前途將充滿變數。
在這場轟動德國的「黑金」風暴中,默克爾堅定她的立場,始終如一地保持冷靜,不被任何人左右,這樣的姿態為她瞬間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默克爾
說起默克爾,就不得不提2013年的美國竊聽事件——「稜鏡」案。
2013年6月5日,英國《衛報》一則披露「稜鏡計劃」的報道,報道中稱,美國政府以反恐為名,實施代號「稜鏡」的秘密監視項目,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地監視人們的電話通訊和網絡信息。美國政府的「稜鏡計劃」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和憤怒,人們紛紛譴責歐巴馬政府的無良行徑,要求美國政府停止監聽。
6月19日歐巴馬訪問德國時聲稱,監聽是為了打擊恐怖活動,德國是美國的夥伴,絕對不會被監聽。此時,默克爾與歐巴馬立場一致,希望德國民眾保持冷靜。
不久,德國《明鏡報》從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斯諾登手中拿到了一份絕密情報:德國是美國在歐洲主要的竊聽國家之一,每月德國被竊聽的數據高達5億次。
消息一出,原本已經漸漸平穩的德國輿論瞬間爆炸,不少德國民眾走上街頭進行抗議。
默克爾與歐巴馬
作為政府代表的默克爾陷入兩難處境:一邊,她希望繼續走好德美親善之路以助力於德國經濟發展;另一邊,大選在即,如果置民眾情緒於不顧,一定會遭到反對黨的攻擊和責難。
最後,謹慎的默克爾決定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她不停地向民眾表示,她理解民眾的憤怒,並且與德國人民站在一起,她會維護德國人民的利益與安全;同時,認為美國的監聽計劃有一定的反恐作用,而且在德國的監聽範圍是嚴格遵守德國法律的。
儘管默克爾的親美態度,被反對黨攻擊為「一隻不敢同美國叫板的羔羊」,她還是憑藉著出色的政績繼續連任總理。
很快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10月23日,《明鏡報》透露總理默克爾的私人手機可能也被美國監聽。此事一出,謹慎克制的默克爾怒了,她作為德國的總理,代表著德國的國格,這種侵犯尊嚴和隱私的監聽,無疑是對德國唾面般的羞辱。她一改以往同美國曖昧不清的態度,向美國發難。
默克爾
10月25日,默克爾與歐巴馬直接通話,表示了憤怒:德國把美國當作朋友,難道換來的就是這般監聽嗎?在憤怒質問的電話那一頭,歐巴馬也感到面子掛不住,只好訕訕地說:我們現在不會監聽德國,以後也不會監聽。
這是默克爾上任以來,首次如此強烈地直接向美國表示不滿。歐盟其他國家緊跟其後,元首們紛紛直接給歐巴馬打電話要求美國給出解釋。
一時間,美國陷入監聽醜聞的泥淖之中。
為了分化瓦解譴責大軍,美國開始攻擊默克爾的出口政策,卻遭到默克爾的反擊。
11月18日,默克爾首次將監聽門這一政治醜聞與經濟掛鉤,她聲稱,美國的監聽行為讓歐盟感到失望,彼此之間的信任已經消亡殆盡,將會影響到即將簽署的《美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
至此,這位親美的德國首相出人意料地在竊聽醜聞上給了美國反水一擊。
默克爾
默克爾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政客,她有著科學家的踏實務實、嚴謹勤奮的一面,也有著審時度勢、老謀深算的一面。
她不苟言笑,不修邊幅,「出門總穿一身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腳穿一雙平底涼鞋,頭髮永遠都是鍋蓋頭,額前是直挺挺的劉海兒」,不會刻意營造親民形象,但是卻擁有謹慎、果敢、穩健,不逢迎、不退讓,在任何事情上毫不畏懼的「大膽妄為」的真性情。
正因為她的多面性,不按常理出牌,使她具有獨特的魅力,憑這些她就足以俘獲德國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了她的政治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