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進入到5月底,伴隨《速度與激情9》的上映,內地電影市場將再次迎來一波高峰,同時6月多部重點國產片也將配合暑期檔集中投遞,無論對於觀眾還是電影行業,進一步的恢復和提升仍然是當下的工作重點。
在其他平台和娛樂方式不斷對傳統銀幕發起衝擊的當下,讓觀眾回到電影院已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尤其現階段,工作日的票房表現已經愈發疲軟,僅靠節假日的加持已經很難將市場的維度和格局又進一步的提高。
無論是社交功能還是本身影片內容和口碑的擴散,內地電影仍舊存在一定的剛需和文化沉澱的功能,也是門檻最低,討論性最易的文化現象,現階段的觀眾也更樂於在全社交平台對電影進行自己的解讀和討論。
好在近年中國電影在類型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僅僅是傳統的商業片、喜劇片、愛情片都有相對穩定的輸出,同時一些全新類型影片也逐步的占據更主動的位置,獲得更多的關注度。
其實中國電影現在仍舊需要依靠類型來打開突破口。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單一類型有直接吸引力,
新類型有更多話題性
無論是資深的影迷,或者是臨時興起的觀眾,基本上所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用戶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和衝動性,能夠驅動大家走入到電影院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一些必要的社交功能之外,更多還是出於對影片的好奇和受到宣傳的影響。
但大部分的觀眾並非職業影迷,很多人幾乎都不會仔細觀看和閱讀影片所能提供的信息,影片的片名、主要海報上的人物信息才大家是否有消費衝動的關鍵因素。但對於影迷而言,在上映前儘可能獲取到更多有效信息(但要不涉及劇透)才是最理想的。
在很多電影專業教學的課程中,導師會讓學生儘可能僅用一句話去闡述一部電影的梗概內容,同時也會表示大部分成功的電影,其能否用儘可能少的內容去表達影片的內容是很必要的。
實際情況在內地也是如此,單一類型(也就是簡單直接)仍舊是大部分國產電影主打方向,儘管在宣傳角度來看,儘可能糅合多項元素會讓影片獲得更多潛在的觀眾群體,但大部分觀眾在接受到影片信息時,更多以第一印象為出發點。
《戰狼2》對於大部分觀眾主要的標籤是吳京和動作戰爭大片、《你好,李煥英》則是喜劇加上賈玲和沈騰的組合、到了《流浪地球》則變成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唐探系列」影片則主打喜劇懸疑大片。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這些影片其實都不乏其他吸引觀眾的情節和演員,只不過基數更大的觀眾只會被單一的信息所帶動,特別是觀影頻次較低的觀眾,簡單直接有效才是推動他們的因素。
除了傳統的類型片以外,現階段無論是對於資深影迷還是新觀眾,去體驗新類型仍舊是很有挑戰性和刺激性的,大家更希望看到自己前所未見的影片類型,儘管可能傳統類型的觀影體驗會更有保障,但新類型的吸引力仍舊極具話題性。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前期突出影片核心,
後期依靠發酵
今年五一檔《懸崖之上》成為了一匹不大不小的黑馬,之所以這樣講,更多還是因為在前期同檔影片的預售、影響力和熱度更巨大,如果僅僅依靠「諜戰片」和張藝謀導演是很難搶占先機。
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在前期已經接受到了影片足夠多的諜戰的信息,這已經能夠驅動一部分類型片愛好者和發燒影迷進到電影院,同時也會根據宣發方所預設的信息和方向自行推演影片,在影片中潛在的驚喜才是給予這些觀眾的回饋,也是很多影片能夠突破票房限制的關鍵。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到《你好,李煥英》身上,對於一部「小品改編」電影,大部分觀眾都應該對原有故事耳熟能詳,影片也在前期的宣傳和影片前90分鐘將觀眾所希望看到的情節都很好鋪陳開來。最精妙絕倫還是「雙穿越」的結尾,雖然會有一部分觀眾能夠猜測到該片最終會以煽情為結尾,但巧妙的設定仍然是影片的驚喜。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成功的影片和宣發都會在前期更多強調影片優勢點,著重刻畫並形成強烈的記憶點,畢竟現階段每一名網友和影迷大家日均能接受的各種有效&無效的信息更多,在影迷埠這個數字則會成倍的疊加,所有的影片如果都在宣傳窗口期投放足夠量的信息,大家直接面對的信息量可想而知。
其實提供足夠多物料和宣傳品的營銷宣傳方式更多還是來源於好萊塢的「傳統」營銷方式,只不過對於內地的電影市場而言,我們在宣傳策略、檔期制定和製作周期內都會存在太多的制約,其實是較難用一套規劃完備的方式去推出物料信息,儘管目前手機平台上有相對方便的推送方式,不過仍舊對於觀影頻次較低的觀眾難以及時送達。
其實在國內票房可以有巨大突破的國產影片之中,除了像概念強化的「唐探系列」影片之外,大部分影片長尾效益的推送並不是依靠沉澱觀眾的N刷達成,這一點會存在一些進口片,但國產片仍舊要依靠後期較長的口碑發酵過程,特別是在近些年逆襲頻現的內地電影市場,前期宣傳落後可能只是一種謹慎或者等待觀眾的有效反饋。
大部分觀眾對於自己所看的影片更多都是一場陌生之旅,大家基本上不會帶有色眼鏡去刻意給影片減分或加分,觀眾也更期待在自己預想的範圍內得到應有的滿足,在自己的預期之外,獲得一份特殊的驚喜,這更多是一種理性且常態的觀影訴求。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觀影消費逐步趨向理性,
宣傳路徑更趨多元
從去年疫情後市場恢復起,內地電影市場的消費理性在進一步加強,但這種理性更多會存在到工作日和淡季,節假日、黃金檔期和重點影片仍舊會存在絕對剛需的消費衝動。
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會獲得像《八佰》《唐探3》碾壓態勢的關注度和話題性,即便他們並不釋放出足夠的信息,僅僅是定檔和堅守檔期,並能夠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這也是此類影片前期宣傳和被壓制的消費所形成的特定情況。
絕大多數影片還是需要更多把自己積極有益的信息傳達出去,更多要結合前期同一類型、同一主創陣容去尋求相應的宣傳點,畢竟就觀眾的審美和消費習慣來看,這可能是最穩妥和安全的。
很多人都會表示短視頻平台現階段對於大銀幕的衝擊是巨大的,但由不得不承認有不少的電影會藉助短視頻平台獲得更多的加持,其實從平台方和製片方的角度來看,相比於短視頻平台的初期,現階段對於大部分影片在自身定位和用戶群體的甄別上,已經有了更便捷和通暢的推送渠道。
中國電影要靠類型吸引觀眾、用驚喜提升票房
事實來看,無論是早期的微博和現階段的短視頻平台,簡單的信息永遠都可能是最有效的,但永遠都是很難被掌控和拿捏準確的,這就好比5月17日的熱搜居然是「瀋陽 雞架」,本來疫情突發是一個相對嚴肅的事情,但又因為內地整體對疫情有效的控制,而形成網友關注度的一次錯位,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也在某種程度上會給予電影在熱點捕捉過程中的多變帶來提示。
在婦孺皆知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一顧茅廬在叩拜時和書童報上了自己複雜無比的名號(漢左將軍、宜城亭侯、令豫州牧、見屯新野皇叔劉備云云),書童回復其,「我記不住許多名字」。
其實現階段對於大部分的觀眾可能也是如此,觀眾很難在短期內去了解一部影片所有的信息,甚至很多觀眾來預告片都不會去看。但這並不妨礙觀眾愈發謹慎的觀影行動,更簡單有效的口碑和更直接物料信息的確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到觀眾。
現階段的觀眾群體已經更傾向於年輕化,如果是2015年內地電影大爆發時我們的觀眾群體還是90後,現階段已經開啟傾向於00後,在絕對消費能力已經提升一個相當高的階段後,消費的衝動性並沒有減緩,可能僅僅是消費的慾望沒有被激活、消費後所能得到的驚喜甚少。
現如今內地的頭部影片如果仍舊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到盈利已經是很局限了,突破自身的限制和瓶頸,儘可能的提高票房天花板才是大家的目標,這不僅僅需要依靠自身過硬的實力和優質內容,配合完備的宣發手段,製造影迷預期之外更多的驚喜才是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