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年年有,今年格外多」,從1月開始,上海、北京多個城市的培訓機構頻現倒閉關門潮,涉及機構包括韋博教育、帕皮科技、凱瑞寶貝、愛樂樂享等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培訓範圍從英語、早教到藝術培訓等多個不同教育品類。教育培訓企業似乎真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
盤點2019年 倒閉、關店教育培訓機構
據幼教觀察不完全統計,2019年出現跑路、倒閉等情況的教育機構共用34家,其中,涉及早教托育品牌機構達24家。而這些早教機構關門跑路原因是什麼?梳理髮現原因多為資金斷裂,盲目擴張,亦或店面轉讓過程中出現股權糾紛,突然閉店後家長維權艱難。
遍地開花的教育加盟存在運營風險
瑪爾比恩早教中心隸屬於北京上和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後,除在北京亦莊有1家直營店外,已在全國設有700餘家加盟店面。2015年和2016年,成都、北京兩地的瑪爾比恩門店曾因股權轉讓後突然關門。同時成都悅寶園也是因為股權糾紛,原股東收費後退出,新股東運營困難,不得不關門歇業。
一直以來,早教機構運營模式依靠「直營+加盟」,但多數早教機構選擇加盟模式進行品牌擴張,依託品牌機構,加盟的好處在於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快速規模化,相較直營的重投入,在投入相當的情況下,加盟模式的擴張效率往往能夠高於直營數倍。但在快速跑馬圈地的同時,加盟管理和品控問題也在逐漸暴露。
如果說把教育加盟形式劃分為買賣關係與上下級關係。買賣關係即加盟商以加盟費的形式購買品牌使用權,品牌方不對加盟店的運營管理做過多約束,且不參與分成;上下級關係即除提供品牌使用權和解決方案外,品牌方還會對加盟店進行持股或對營收分紅。對於加盟店的生源,瑪爾比恩會派專人去加盟店招生,並抽取協助期間產生流水的15%,而店內的真實情況,卻鮮有人知曉。對於遍地開花的教育加盟,業內人士表示,原因在於鬆散的「聯盟」式合作對於品牌方和加盟方的規限都不強。
一二線早教市場競爭激烈運營成本高
即使沒有股權糾紛,陷入跑路、閉店風波培訓機構也依然存在。據幼教觀察統計發現這些突然閉店的機構多分布在一二線城市,以北京、上海居多,同時也從側面表明一二線城市早教市場競爭激烈,運營成本高。
韋博英語自1998年成立,運營多達21年,在全國60多家城市已有150多個門店,百萬名學員。近些年在線教育興起,韋博線下業務受到衝擊,業績持續下滑,成本攀升,運營困難。而創辦於2003年的培正逗點早教中心,為吸引用戶瘋狂燒錢降費,試圖打造「百店大計」,結果導致多店關門。愛樂重慶盟商中心倒閉使品牌受損,樂成商場裝修,大峽谷商場租賃糾紛以及外部經濟形勢惡化等原因使愛樂的運營舉步維艱,每個月都要虧上百萬資金。歐拉早教創始人誤入白穆春資本局,資金鍊出問題、運營失控。但對於2000多名會員,平均每個月營業額近百萬元,最高單月盈利達到286萬元。
在融資方面,在此之前,韋博未曾獲得融資記錄。而隨著韋博英語板塊業績的持續惡化,原定融資計劃也在被推遲。
隨著人口紅利,早幼教賽道備受資本關注。據母嬰行業觀察統計發現,2018年,早幼教行業共發生了121起融資事件,其中早幼教服務占76.03%,而早教品牌凱瑞寶貝、愛樂樂享、迪貝芬蘭之前曾獲得過資本青睞,凱瑞寶貝曾於2018年7月獲得港粵資本天使輪投資;愛樂樂享曾於2018年12月獲得老鷹資本的A輪投資;2018年4月迪貝芬蘭曾獲得華鼎投資的天使輪融資;然而凱瑞寶貝、愛樂樂享、迪貝芬蘭2018年剛獲得融資,2019年即陷入閉店、跑路風波。
可見,無論是盲目擴張還是戰略失敗,都和運營有著莫大的關係。教育產品的盈利周期較長,可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盈利,但也可能是不盈利。從早教機構的單店模型來說,動輒三、四百萬的單店投入,回本卻在3~4年,早教中心服務對象幼兒上課通常只能持續8-12個月,最長也只能到18個月,用戶生命周期短,回報周期長也是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線下機構來講,首要的則是場地成本,人力成本在支出。一二線的培訓機構多開在商場人流中心,如北京國貿處一韋博英語培訓中心面積為346平方米,一二層平均租金為每日15元/平方米,一年的房租近200萬元。而通州萬達1000平的商鋪租金為12元/m/天;
如果以北京一個800平的商鋪來看,早教機構的房租成本按10~15元/m/天,單月的房租就需要24~36萬左右,外加15萬元/月員工成本,這意味每月至少需要近40~50萬元的營收來平衡開支。但對於早教機構來講,以平均一節課100~200元的客單價,用戶每周銷課兩次來算的話,這就需要每月至少上千人的活躍用戶來機構銷課才能維持機構的正常運營,而對於千人的獲客成本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從地區政策執行上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托育機構建築面積不應低於360㎡,且幼兒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8㎡;戶外場地幼兒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6㎡。而對於托育機構而言,房租和人力成本兩項支出已占運營總成本的70%-80%以上,產出投入比和利潤率較低。對於家長選擇早教托育機構3~5公里需求,一條街上可能同時存在3~5家早教機構,生源競爭異常激烈。除此之外,線下早教機構還需要和線上早教機構競爭,比如在家早教的出現。
校外培訓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教育體系不過或缺的構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頻現倒閉關門潮,包括一些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關門跑路,讓家長們「報啥班都提心弔膽」,這種現象極不正常也需要進行有效規範。2018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規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於目前早教中心流行的年費制顯然是不符合規定的,而年費制存在違約跑路風險。
新時代下,教育培訓行業正在經歷巨大變化。消費者更依賴網際網路進行消費和決策,機構和消費者必須建立新的連接方式。2019年被業內稱為早教機構的「洗牌年」,在早教行業洗牌期下,考驗的不僅是早教品牌的經營能力和現金抗壓能力,同時考驗在新時代下機構的自我革新能力,比如隨著托育政策的日趨完善,部分早教機構在重點布局托育領域,向下延伸產業生命線。或者開發在線早教產品,比如運動寶貝、金寶貝開發在線早教產品,在保持擴張速度的同時,尋找更多的業務線和營收突破點,強化競爭核心競爭力,實現整個行業的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