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又到總結早餐病例時。早餐病例制度已經運行將近兩個月,有越來越多的熱心群友提供珍貴的病例,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整理。不管是出題方,還是答題方,都有很多進步。坑越來越少,命中率越來越高,討論的亮點頻頻出現。
今天我們回顧一下8月26日至8月30日這一星期的早餐病例吧。由於內容較多,本期內容分兩次進行介紹,昨天介紹了本期內容的上半部分,今天繼續介紹下半部分。
本次病例整理:李凱 (北京醫院)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8月29日(病例提供:張龍河南省人民醫院,劉新建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汪文勝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整理:孟慶貴。審校:梁新明,申永國,黃波濤)
病例1
女患,15歲,主因雙眼上翻,下頜陣攣2天來診,伴發熱,體溫38-39度,發作性左側上下肢、左側口角強直-陣攣。入院查體:記憶力較前明顯下降, 左側肢體輕偏癱(左上肢4+,左下肢5-)。
答案:Rasmussen腦炎
下面是劉新建老師和張龍老師的精彩解讀:
2年後,行「右側額葉病變切除+右前顳葉切除+皮層熱灼術」,持續3個月無發作。隨後再次發作,表現為:間斷出現左上肢或左下肢強直-陣攣(每次數秒至十餘秒)。1年後出現左側面肌、左手指、左腳趾呈近持續性抖動,清醒期明顯,睡眠中基本消失。
診斷依據:右側半球;多灶性,輕偏癱,認知下降;視頻腦電圖(VEEG):EPC,PET:右側半球代謝減低;抗癲癇藥物療效差;術後病理:腦組織小膠質細胞和T細胞浸潤。
Rasmussen腦炎:為單側性大腦半球受累為主的進展性疾病,常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局灶性發作為其主要特點,部分性癲癇持續狀態(EPC)為其發作的主要表現形式,多伴有受累側半球相關的運動和認知功能減退。RE主要的病理特點:局限於受累大腦半球的炎性疾病,以T細胞浸潤、小膠質細胞增生、小膠質結節形成,以及隨後出現的神經元脫失、星形細胞增生等為主要表現形式。MRI特點島葉及島葉周圍出現輕度局灶性大腦皮質萎縮;同側腦室擴大;大腦皮質和(或)皮層下T2和FLAIR像的高信號;尾狀核頭部信號增高或萎縮。在上述改變未發生之前可先出現一過性大腦皮質局部腫脹。
EPC定義:基於臨床症狀學的定義:EPC是自發的某個局限部位受累的規律或不規律的陣攣樣肌肉抽搐;可能被感覺或動作刺激加重;持續時間至少1小時,最長間隙期不超過10秒鐘。(1894-1895,Koshewnikow首次報道4例患者部分癲癇持續狀態伴受累部位輕癱。EPC不同於普通癲癇:無擴散趨勢,通常不能自限。)
EPC症狀學:典型臨床症狀為重複的肌陣攣伴偏癱(或其他皮層性神經功能缺損,少見);受累肢體的發作形式單一,簡單、短暫;肌肉抽搐規律或不規律;遠端肌群比近端肌群更易受累;感覺刺激或精神緊張可增加肌肉抽搐的振幅和頻率;上肢比下肢更易受累;睡眠中持續存在,可能程度減輕但並不停止;平均90次/分鐘(1.5Hz);尚無文獻報告哪一側肢體更易受累。
病例2
男, 41,頭痛頭暈3個月。
答案:結核性肉芽腫
又是非常豐富的影像學資料。乍一看又像是個大瘤子,鑑別脫髓鞘假瘤。
灌注成像,病灶這一塊有高有低,像是病灶核心有點高灌注,水腫的地方低灌注。波譜也只能提示神經元受損,有一點脂質波,沒有很強的特異性。DWI高,似乎支持淋巴瘤。沒想到結果出來卻是結核性肉芽腫。
複習一下腦結核性肉芽腫(也稱結核瘤)的影像特點:
圓形或分葉樣結節,CT呈等密度、稍高密度或混雜密度。核磁上T1等信號或低信號,T2新鮮病灶可呈稍高信號,老病灶常呈低信號。
中心乾酪樣壞死的信號變化取決於坏死物內水的含量及蛋白質、脂質濃度,可呈長T1、長 T2,等T1、長T2信號,等T1、短T2信號改變。
可有伴中至重度水腫。增強掃描可呈結節樣或環形強化。CT上可表現為中心鈣化、環以周圍增強,稱為靶征。
一般總感覺結核性肉芽腫似乎比較小,沒想到也遇到這種長的比較大和其他腫瘤相似的。今後要注意鑑別。
病例3
男患,12歲,發作性四肢無力,再發3天。主要表現:無明顯誘因四肢無力,雙下肢不能抬起,雙上肢可抬起,但不能持物,持續約3小時後自行緩解,緩解期無不適。
答案:靜脈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也稱為腦發育性靜脈畸形(cerebral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這個比較考眼力:DWI可見端倪, 箭頭處為引流靜脈。
不過這個疾病,上個星期剛剛學習過,所以大家比較熟悉,紛紛一針見血的猜中
腦發育性靜脈畸形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常在CT、核磁檢查時偶然發現。多數情況下為良性病程,個別情況下可伴臨床症狀,包括癲癇、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如運動感覺障礙、頭痛、引起顱內出血相關症狀等。可伴其他血管畸形,最常見的為海綿狀血管瘤(12%-40%)。
典型徵象:水母頭征,由很多較細的髓靜脈組成,這些髓靜脈的血液匯入較粗的引流靜脈。SWI和CT/MRI增強掃描尤為明顯,其他核磁序列和CT平掃亦有可能顯示。
不知道是不是前一天成功猜出梅毒嘗到甜頭,有的群友趁勝追擊,第一個病例仍然押寶梅毒。可惜紛紛跳進了坑裡。第二個,以前討論的太少了。估計以後會想到的。第三個,上周剛剛學習過,準確率高的驚人。
8月30日(病例提供:邱喜林湘雅常德醫院神經內科。整理:李惠明。審校:梁新明,申永國,黃波濤)
病例4
77歲男性,發熱2天,嗜睡1天。查體:嗜睡,呼之能應,不能回答問題,不能按指令完成相應動作,肌力肌張力不能配合。
答案:化膿性腦室炎
補充圖片,DWI也證實T2、FLAIR上四腦室、側腦室似有液平的地方,是積膿。
綠色無坑,充分體現一個臨床病例的特點,急性起病,發燒,神經功能缺損。影像上腦室增大,T2、FLAIR上四腦室似有積膿,室管膜高信號。很多人都猜對了。
病例5
74歲男性發熱、頭痛伴食慾下降1月。
補充病史:既往有皮肌炎,長期服用激素。
答案:腦膿腫
也是發燒,病程稍長。但影像上比較典型,T2、FLAIR高信號的地方,DWI也是高信號,提示膿腫。如果配上增強掃描就更理想了。病史中一是發熱,二是有免疫抑制的因素,也提示感染性疾病。
病例6
19歲,女性,頭暈1年余。既往口吃,智力稍低下。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徵。
答案:Dandy-Walker畸形(變異型)
Dandy-Walker畸形典型三聯征:小腦蚓部發育不良+四腦室囊樣擴張+後顱窩擴大。
Dandy-Walker畸形可合併其他異常,70-90%可合併腦積水。
三聯征不全,只有前兩聯,沒有後顱窩擴大時,稱為Dandy-Walker變異型。
該病例後顱窩擴張並不明顯, 應該符合Dandy-Walker變異型。雖然到了周五,大家熱情不減。有理有據的分析,不管是對是錯,總是會有收穫。
歡迎神經科、影像科同道入群一起學習,入群請加微信xijing029 。歡迎群友分享病例供大家早晨學習。提供病例請聯繫各群群主。
往期專欄文章回顧
通過兩個病例,聊一聊神經梅毒
滲透性脫髓鞘綜合徵,你了解多少
CADASIL、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徵、脊髓硬膜動靜脈瘺
Cogan綜合徵、DNET、神經節細胞瘤、頭痛
假性SAH、生殖細胞瘤、PRES、低血糖昏迷、MELAS、癲癇後腦改變
MMA伴cblC型並發ICH、巨細胞病毒腦室腦炎、霉曲菌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徵、放射性腦病、錳中毒
肝豆狀核變性、PRES、腦膠質瘤病、低顱壓綜合徵(上&下篇)
NBIA譜系病、阿米巴腦膜炎、惠普爾病丨3分鐘讀片· 周末特刊
腦實質轉移瘤、PRES、頸動脈體瘤、肝豆狀核變性丨3分鐘讀片· 第9期
神經梅毒、大腦中動脈閉塞、神經纖維瘤病丨3分鐘讀片· 第10期
急性脂肪栓塞、神經白塞病、NMOSD極後區綜合徵丨3分鐘讀片· 第11期
血管周圍間隙擴大、CCALD、發育性靜脈畸形、神經鐵蛋白病丨3分鐘讀片· 第12期
急性壞死性腦病、腦腱黃瘤病、Labbe靜脈血栓、亞急性聯合變性丨3分鐘讀片· 第13期(上)
參考文獻:
[1] Mediators Inflamm. 2015;2015:792578. ANE不錯的綜述,吉大一院張洪亮教授的大作.
[2]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4Mar;85(3):257-65.Leigh綜合徵不錯的綜述.
[3]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8) 15:134.
[4]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March 2010, 31 (3) 559-564.
[5] Neuroradiology. 2013 Mar;55(4):379-88.
[6] Ann Neurol 2009;66:271–28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BIEW0BJleJMoPMOB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