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千山萬水,來看看中國最美的10座寺廟

2019-07-10   旅行說

佛海起起伏伏的兩千多年裡,佛教的花開遍了中國大地,尤其是那許許多多的寺廟,不但成為了信仰的標籤,更是成為了今人旅遊的聖地。

江蘇蘇州──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


1000多年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等。寒山寺的古建築和樓台亭閣,至今保存完整。景色依然美麗!


沿著古人的足跡,漫步于楓橋鎮曲徑通幽的石板小路上,或者走在楓橋橋頭之時,眺望遠處



江西奉新──百丈寺

百丈古寺,坐落在江西奉新的百丈大山之中,風景秀麗,景色迷人,堪稱仙境。


這座流傳至今,已達1200多年歷史的佛門古剎,雖然年代久遠,卻至今仍被奉為「禪林清規」的發源地,名頭響徹海內外,瞻仰朝拜之人絡繹不絕。


在這裡靜思、品茶,要知道如今遍傳天下的「禪茶」之道,百丈寺其實是其根源之地。


在這裡,不單單是擁有著「仙花三月不間色,晨鐘暮鼓碧雲端」的幽靜美麗,更是有著一代代的歷史傳說與典故,所以如果有幸,即便遠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要來到此處欣賞


雲南大理──崇聖寺


聖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


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使蒼洱風光增添了不少光彩。


三塔歷來都是大理的象徵。是舊時崇聖寺(即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所云「天龍寺」)前的建築,今古剎無存,唯此三塔依然鼎足矗立。


三塔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也是在國內享有盛名的塔群



北京──潭柘寺

常聽老人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古老的潭柘寺,不僅在朱自清的筆下栩栩生輝,更有「京城新六景之一」的稱號


潭柘寺廟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岫雲寺」,山門上匾額「敕建岫雲禪寺」,即為皇帝下旨所建之意。


據傳說,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建寺如此之早,則不難理解民間有關「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了。



甘肅夏河──拉撲楞寺

拉卜楞寺,甘南占地面積最大的一所寺廟,也是全藏區唯一的一座供奉藏傳佛教各派宗師的高層建築名剎,有藏學博物館之稱。


「拉卜楞」,本意就是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沒有親身去到這裡,大抵是永遠無法真切的感受到這裡濃厚地散布到到每一絲空氣的宗教氛圍。


即使對藏傳佛教的不了解,也並不影響到人們被這裡震撼到的感覺。



河南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譽顯赫的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


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廣東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不同於國內任何寺院完完全全是一座新建寺院,同時也是1949年建國後,國內興建的首座寺院。


圳弘法寺坐東南,朝西北,依山拾級而建,建築面積三萬餘平方米。弘法寺沿中軸線自下而上建有:山門殿、天王殿、佛教文化展覽樓、大雄寶殿、藏經樓。


兩邊及側面分別建有客堂、祖師殿、伽藍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功德堂、方丈樓、退居樓、臥佛殿、齋堂、禪院、僧寮、客寮、雲水堂等。



青海西寧──塔爾寺

佛陀說:「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麼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閃電,就像急流衝下山脊,匆匆滑逝。」


塔爾寺藏語稱為「兗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象的彌勒寺」,座落在湟中縣城西南隅一個小山溝里,為藏傳佛教「規善派」(即「黃教」)的六大寺院之一,


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就誕生在這裡,因而這裡被信徒視為黃教的聖地。



海南三亞──南山寺

據史志所載,三亞南山即菩薩長居之"補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稱,三亞南山寺占地400畝,仿唐風格;


建有仁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鐘鼓樓、轉輪藏、法堂、觀音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莊嚴肅穆,清凈幽雅。


南山寺地處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南山寺位於三亞市以西40公里的南山南麓,占地400畝。


南山高500多米,山上終年雲霧繚繞。南山寺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左右有山丘環抱,面向南海萬頃碧波。



西藏拉薩──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