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能開到春天的映山紅,現在卻黃葉掉苞,哪裡出了問題

2020-03-21     花卉盆栽大全


本以為能開到春天的映山紅,現在卻黃葉掉苞,哪裡出了問題

在品種眾多的年宵花中,杜鵑花絕對是大多數人的養殖首選,花朵盛放時殷紅似火的模樣仿佛連周圍的空氣都可以點燃,由此可見杜鵑花的俗稱叫做「映山紅」不是沒有道理的。而過年時在陽台上養殖這樣的一盆花卉,也算是提前「窺」見了春意。

只是原本可以順利開放至春天的植株,室內養殖沒兩天就開始葉片乾枯發黃、無論是新生的花苞還是原本就長有的花蕾也都大量掉落。難道是人們養護的方法出了差錯?今天小花就來教大家5招養護杜鵑花的辦法!

首先,因著杜鵑花長有毛鬚根的緣故,種植其植株的土壤需要具備足夠的排水性和透氣性才好,不然就會有很大機率產生積水。

雖然也可以通過控制澆水的量來降低積水爛根的風險,但如果在養殖的開始就能夠選對正確的土壤,後續便會省去很多麻煩。倘若可以在合適土質的基礎上讓其略微呈現為中性,酸性次之的話,杜鵑花就可以生長的更好。

其次,杜鵑花喜「酸」,酸性的土壤環境更有利於其植株生長得枝繁葉茂。但平日裡大家習慣性用來澆花的自來水一般為鹼性水質,長此以往,原本的土壤環境會發生酸鹼中和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情況嚴重者就會出現土壤鹽鹼化的問題,以至於植株表現為上述提到過的「症狀」。

而當大家開始意識到水質的影響後,不少朋友開始以淘米水作為代替品澆花。對於那些已經有向鹽鹼化趨勢發展的土壤,可以用勾兌好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間隔性的澆花,後者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酸鹼性,讓其呈現為一種利於杜鵑花生長的狀態。

既然花盆中積水過多是導致杜鵑花生長「受限」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家在養護植株的時候就一定要把控好「水」的量,既不能一下子澆水過多,也不可過於頻繁的進行澆水。

尤其大家在每次澆完水之後,需要把花盆從托盤中抬起懸空一段時間直到花盆裡的土壤基本被土壤吸收不再往下「漏水」,才可以將花盆歸到原位,此舉是為了有效「瀝干」多餘的水分。畢竟杜鵑花特殊的根系構造決定了它對水分的吸收能力不強,過於富足的水分會加劇爛根的程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lVS_XABrZ4kL1Vi72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