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並非大富大貴的普通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一條高贊回答說:
「要盡人事,聽天命。這世上最不幸福的,是命比紙薄,還心比天高。」
你面對平凡生活的態度,隱藏著人生幸福的指數。
《邊城》里有句話: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風清好過河。
平凡的人生,也有月白風清,山河浩蕩。
不辜負歲月,不為難自己,努力過亦是一種幸福。
生而平凡,不必抱歉
都說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而立年。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短短二十字,卻詮釋了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
曾看過一部催淚紀錄片《生活萬歲》,電影拍攝了14組普通人的故事。
帶著4歲女兒開夜班出租的單身母親;街頭賣藝22年維持生活的盲人伴侶;黃土高原上堅守學校的鄉村教師;唱歌、賣螺供女兒上大學的中年父親;身患癌症天天扮小丑傳播歡樂的青年醫師......
同樣的生,別樣的活。
他們不是虛構故事的某個角色,而是真實生活的主人公。
一邊被無情的現實打擊,一邊依然努力前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句台詞:
「誰小時候不覺得自己將是金燦燦的一生呢?但殘酷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迎接的將是平凡的一生。」
多少人拼盡全力,也只能平凡到塵埃里。
作家梁曉聲講過一個故事,一位國外朋友曾經問他:「近年到中國,一次比一次更加感覺到,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梁曉聲說:「也許大家都在怕著一種平凡的東西。」
她追問:「究竟是什麼?」
梁曉聲說:「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平凡的人生,大抵相似。
如我,如你。平凡的相貌,平凡的資質,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學歷。
沒有光鮮亮麗的背景,也沒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在平凡的日子裡,做著平凡的事。
但生而平凡,並不可恥。一輩子自命不凡、自怨自艾地活著,才真正不值。
梁漱溟說:「這個時代最大的騙局,是把慾望當志氣。」
俗世意義上的成功,少不了機遇,少不了命運。
而我們普通人最需要的自我教育,是如何在平凡的人生境遇里,不怨天尤人,不盲目焦慮,心平氣和地跋涉過漫長的歲月。
接納平凡,跟自己和解
歌手毛不易在《像我這樣的人》里唱道: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一邊是「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一邊是「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你還見過多少人?」
是啊,這個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不甘平凡又碌碌無為的人。
近些年的新聞里,不乏理科狀元、清華畢業生當保安,文科狀元、北大才子賣豬肉的報道。
多少人在評論里困惑:
為什麼那麼優秀的人到了最後,也只活出了一個普通人的人生?
其實接納平凡,是經歷過迷茫和痛苦之後的釋然。
敢與自己的平凡和解,沒什麼可悲可泣,反而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的勇氣。
芸芸眾生,人人生而不同。
有人選擇創業打拚,功成名就;有人按部就班,娶妻生子。
沒有誰比誰的生活容易,也沒有誰比誰的人生高級,每一個認真努力的靈魂,都應該被尊重。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無憾地說出這句話,又何嘗不算不負此生呢?
接納平凡,不代表妥協或放棄,而是終於認清了:
英雄或王者從來只是少數,平凡人有平凡人的富足。
想當初朴樹也是鋒芒畢露,鮮衣怒馬。但歸隱半生後,人到中年的他,眼中褪去年少的張狂,不喧不嘩,透著溫和平靜的光。
他說:「我覺得我沒那麼好,然後也沒那麼糟,我只不過跟大家一樣,經歷了一段平凡的複雜的人生而已。」
十年的時間,他從渴望「生如夏花般絢爛」,終於走到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生下半場,平凡是智慧
人生就是一個修羅場。
前半生風塵僕僕,志在四方,後半生沉澱生命,歸隱平凡。
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人生苦短,有些道理,別懂得太晚。
無論多麼波瀾壯闊的生命,最終都要歸於日常的油鹽柴米。
終其一生,我們摸爬滾打的,不過是滾滾紅塵里的煙火人事。
亦舒曾說:
「當我40歲,略有積蓄,丈夫體貼,孩子聽話,這就是成功。」
一定有人訝異這算什麼成功?明明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但只有一次次撞過南牆、一次次被現實狂虐之後,才能看明白,活通透。
接納平凡,不是平庸,而是智慧。
一顆平常心,面對萬千事。
能放下的就放下,能釋然的就釋然。
不糾結已失去,不執迷未得到,珍惜塵世的幸福,淡享內心的寧靜。
林語堂說:
「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人生的幸福,都藏在最俗常的煙火里:健康的身體,溫馨的家庭,努力的工作,休閒的周末,還有幾個小愛好,三兩好朋友......
如此平安喜樂,足矣。
餘生不長,修得一顆平凡心,亦是人生小圓滿。
共勉。
作者:洞見梅風,洞見旗下專欄作家。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