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賽季結束後 所有球隊都要改名
2020賽季中超新政昨天公布,要點內容如下:
一、外援:新賽季外援政策為註冊6人報名5人上場4人,全年累計註冊7人,意味著在夏窗球隊可以更換一名外援;
二、限薪:新簽國內頂薪球員稅前不超過1000萬,新簽外援薪水不超過300萬歐員;
三、歸化:非血緣歸化球員的相關政策今日不公布,歸化球員是否跟外援名額掛鉤還在商討之中,目前暫無定論。
四、U21球員:新合同稅前年薪不超過30萬人民幣。如該球員達到中超中甲出場標準,則不受此規定限制,具體辦法由職業聯賽政策聯合工作組研究並發布。國內球員2019年11月20日之後簽訂的合同為新合同。
五、球隊名稱:2021年賽季開始前完成中性名。
解讀:
新政策總體來看,可以理解為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避免了在現有球員合同的框架之內,因為限薪而出現大面積被動違約的情況。
新政主要施行於2021年開始簽訂的合同,但是現在的外援合同到期後,或許可能會出現很多外援不願續約的情況。
與施行了兩個賽季的報四上三相比,外援政策有所放寬。
另外在上場外援人數上,新政有所放寬。此前在2017年的1月,足協規定3+1外援政策(3名外援+1名亞洲外援)取消,改為3外援政策。
如今,在這個辦法實行3個賽季後,中超重回4外援時代,這4名外援並無亞外限制。這一點上,對於各隊來說都屬於利好消息,
對於聯賽的競爭水平來說,也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每場兩隊合計可以出場8名外援,能帶來更多精彩的比賽。對比之下,目前日本聯賽是出場5外援政策,韓國聯賽也即將實施「3+1+1」的5外援政策(包含1名東南亞外援和1名亞洲其他地區球員)。
對於中超參加亞冠的球隊來說,外援增加令俱樂部有較大的調整餘地,這對於近幾年亞冠成績有所滑坡的中超來說無疑有好處。
目前亞冠仍在施行外援3+1,即3名外援+1名亞外。由於2021年世俱杯要在中國舉辦,目前能確定的是2020年中超冠軍、2020年亞冠冠軍能參加世俱杯。足協如今放開了外援人數,鼓勵俱樂部提升實力,也是在為打好世俱杯作出謀劃。
至於球員限薪部分,因為足協只作出了合同工資的規定,並未對各隊的贏球獎金以及球員的個人商業合同施加影響。因此總體而言,有實力確保上場機會且能拿到代言合同的球員,收入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廣州球迷關注的兩家俱樂部,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下賽季都將是最後一個賽季使用上述隊名,兩支球隊目前仍未確定中性隊名。
在外援的使用方面,廣州富力可操作空間很大,且他們沒有亞冠任務,不需要考慮亞外。
對於廣州恆大而言,由於歸化球員的使用還未出台細則,目前他們可以確定的是,艾克森由於早早就辦好了歸化手續,因此不在限制範圍內,「小熊」已經是實打實的國內球員。
目前恆大隊內真正的外援只有保利尼奧、塔利斯卡和朴志洙,預計三人都可以全部留下。另外除艾克森外,還有4名無血緣歸化球員,高拉特、洛國富、阿蘭和費爾南多,即便需要在其中剔除1人,想必也不難作出選擇。
來源:信息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51QW8BMH2_cNUg7s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