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區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桂中盆地東南部,地處北緯23°54』30」~24°29』00」、東經108°54』40」~109°44』45」之間。北面連柳州市,柳城縣馬山鄉、社沖鄉;東北隔柳江與鹿寨縣江口鄉、導江鄉相望;東及東南部與來賓市象州縣運江鎮、馬坪鄉相鄰,南面與來賓市興賓區大灣鄉、鳳凰鎮、北五鄉、七洞鄉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來賓市忻城縣安東鄉、大塘鎮、歐洞鄉、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三岔鎮,是聞名中外的「柳江人」古人類文化遺址所在地。
柳江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面積2539.16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60.9萬人[1],轄12鎮,127個村民委員會,2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203個自然屯[2],擁有白蓮洞、九頭山、都樂岩等景點,曾獲「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和「中國西部百強縣」榮譽稱號。
2018年6月1日,廣西發布了《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批次名單》,柳江區上榜。
秦,今柳江區屬桂林郡,尚未建區。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區地劃入潭中縣(柳江古名潭水,以區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屬鬱林郡,為柳江區建區之始。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縣為桂林縣;旋又析桂林縣置馬平縣。以後歷經唐、宋、元、明、清到民國前期,一直沿用此區名,區境大體包括柳州市區和柳江區地。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銷馬平縣,由柳州府的行政長官直接處理縣政;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撤銷柳州府,復置馬平縣,直屬廣西省;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馬平縣改為柳州縣,縣治在柳州;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縣改為柳江縣,屬柳州行政監督區,縣治在柳州。
1949年11月25日,柳江縣城(今柳州市市區)解放。12月10日,柳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柳江縣和柳州市從行政區划上分離。原柳江縣城區及部分郊區劃歸柳州市。城區外18個鄉劃為柳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3月19日,柳江縣人民政府從柳州市遷縣屬拉堡圩。柳江縣先後屬柳州專區、宜山地區、柳州地區。1983年10月,國務院批准柳江為柳州市轄縣。1984年1月10日由柳州市正式接管。
柳州市柳江區掛牌成立
1984年10月4日,柳江撤銷人民公社制度,恢復鄉鎮制;1996年始,自治區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柳江區先後有10個鄉鎮撤鄉建鎮。
2016年3月30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以原柳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柳江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1月6日,廣西柳州市柳江區掛牌成立。
1996年,柳江縣面積2527平方千米,人口約49萬人。轄5個鎮、8個鄉:成團鎮、里高鎮、進德鎮、拉堡鎮、洛滿鎮、三都鄉、土博鄉、白沙鄉、百朋鄉、里雍鄉、穿山鄉、流山鄉、福塘鄉。縣政府駐拉堡鎮。
1999年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1999]13號)同意土博、里雍鄉改為鎮建制,兩鄉改鎮後原轄行政區域不變。1999年12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1999]217號)同意流山鄉改為鎮建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2000年,柳江縣轄11個鎮、2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柳江縣總人口523300人。其中:拉堡鎮44770人,里雍鎮27710人,百朋鎮56967人,成團鎮48733人,洛滿鎮19981人,流山鎮19183人,三都鎮29087人,里高鎮22241人,進德鎮87280人,穿山鎮54970人,土博鎮37973人,白沙鄉15850人,福塘鄉12975人,開發總公司11862人,柳州露塘農場10624人,柳江開發區23094人。
2003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3]240號)同意柳州市調整柳江縣拉堡鎮與進德鎮部分行政區域界線:將進德鎮的黃嶺、木羅、思賢、塘頭、基隆等5個村委會劃歸拉堡鎮管轄。涉及調整的行政區域界線要同時勘定,行政區域界線走向以所附地圖為準。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5號)同意撤銷福塘鄉,原福塘鄉福塘、龍范、高興、北林、鳳山、鳳陽、橋木7個村劃歸洛滿鎮管轄,原福塘鄉三加村劃歸三都鎮管轄。【註:1968年12月,洛滿區改為洛滿、福塘兩個公社;福塘公社後改為福塘鄉。本次撤併後,洛滿鎮人口由原來的3萬6千多人變為47413人,總面積為216.44平方千米,村居委由原來的6個增加到調整後的13個。
位置境域
柳江區位於桂中盆地東南部,地處北緯23°54』30」~24°29』00」、東經108°54』40」~109°44』45」之間。北面連柳州市,柳城區馬山鄉、社沖鄉;東北隔柳江與鹿寨區江口鄉、導江鄉相望;東及東南部與來賓市象州縣運江鎮、馬坪鄉相鄰,南面與來賓市興賓區大灣鄉、鳳凰鎮、北五鄉、七洞鄉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來賓市忻城縣安東鄉、大塘鎮、歐洞鄉、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三岔鎮。地勢西部高,東部次高,中部低平。總面積2539.1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柳江區境內呈岩溶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峰林谷地、峰叢谷地、孤峰平原和峰林廣谷地貌明顯,山地面積占 51% ,平原面積占 29% ,丘陵面積為 11% 。
氣候
柳江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平均降雨量多於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時,無霜期331天。柳江區季風環流影響明顯,其氣候夏長炎熱、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低濕乾燥少雨。一月平均氣溫10.4℃,七月平均氣溫28.9℃,年平均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為39.1℃,極端最低氣溫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發量1419.5mm,年相對濕度76%;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和西北風,頻率為13.5%,靜風頻率為28%,年平均風速2.0m/s。
水文
轄區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條,即:柳江河、龍江河、逢吉河、鳳山河、大橋河、里雍河、王眉河、水源河和大渡河。其中,柳江、龍江兩條為過境河。9條河流境內總長335.63公里。
水資源
柳江區內水資源相對缺乏,水資源總量20.3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65億立方米,地下水7.71億立方米,全區庫區水能可開發量為20萬千瓦。
截至2010年末,區內有龍懷、北弓工農和逢吉水電站4個,裝機14台,容量2335千瓦,年發電量402萬度;境內柳江河段建有紅花水電站,年發電量9.02億千瓦時;全區總庫容為1.35億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21公頃。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末,全區耕地面積為86620.4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1%;園地面積為2451.4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林地面積為116128.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8%;草地面積為17087.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7%;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為10197.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1%;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4690.1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7596.9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0%;其他土地面積為8955.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
森林資源
柳江區有三伯嶺、龍漢嶺、沖馬嶺、鹿嶺等4個國有林場;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桉木、荷木、樟木、香椿、苦楝、椎木、檸檬桉、泡桐木等;經濟林有油茶、柑桔、沙田柚、龍眼、柿、桃、李、梨等。、
截至2010年,全區林地面積12.24萬公頃,森林面積11.10萬公頃,林木活立木總蓄積量20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4.6%。全區當年完成造林1120.70公頃,其中:荒山造林完成269.10公頃,人工跡地更新(含人工促進更新)851.60公頃,封山育林3213公頃。
截至201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46.6%。
礦產資源
柳江區境內的主要金屬礦產有錳礦、鐵礦、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岩(建築用灰岩、溶劑用灰岩、飾面用生物灰岩)、方解石、磚瓦用頁岩、矽土等。其中,八一思榮錳礦、柳江區錳礦開採於20世紀50年代,截至2010年末累計開採錳礦石數百萬噸,估計礦區尾殘礦儲量在60萬噸左右。石灰石年開採量約250萬噸。
臥龍岩
位於里高街西面約2公里處櫓鍋山上。岩洞高約3米,寬約5米,深約4米。
臥龍岩
洞下一巨石上刻有「臥龍岩」三字,字高68厘米、寬67厘米。題款文字為「嘉定乙亥八月望重開岩,釋慶宗摩崖,轉運判官方信儒書」,題名者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方信孺,題刻時間為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宋代《輿地紀勝》記載此處稱為臥龍山。岩洞即為壽聖寺(原名龍泉寺)所在。此石刻為區(即原來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弓水庫
北弓水庫是柳州市素質教育基地。位於柳江區成團鎮北弓村委距區城拉堡16公里,占地270多畝。
北弓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