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同事琳姐總跟我們抱怨家裡老大和老二的"戰爭",一個5歲的兒子和2歲的女兒
"媽媽,為什麼哥哥的牛奶比我多!"
當琳姐忙給妹妹多倒了一點時,哥哥又不滿意了:"我也要!"
"不行!這樣你又比我多了!"
……
雖然琳姐每天都在接受周圍人"一兒一女,有好福氣"的羨慕,但是琳姐卻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往更年期的路上疾馳。
現在政策放開,有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父母需要面臨老大和老二這種躲不掉的時常打響的"戰爭",兩個孩子之間很有可能出現各種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如何安撫好兩個孩子?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了。
讓很多夫妻猶豫是否生二胎的原因之一,就有擔心老大的問題,也有很多父母在生二胎之前會跟老大進行心理建設,但是老大總覺得多了一個人跟他搶奪爸媽的疼愛,怎麼也不肯,就算是勉強答應了,孩子生出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有一組研究報告表明,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頭胎與二胎之間的利益爭奪戰。
可能對於先出生的孩子來說,身上自動多了很多擔子,"妥協"、"讓步"、"乖巧"一下子捆綁住了他們。
而後出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壓力,容易被欺負、被嘲笑、被嫉妒、被忽視,沒有話語權,也是他們的煩惱。
我們每個人都沒法選擇出生的次序,而這兩者的壓力就很容易形成衝突,導致頭胎與二胎的爭吵。
事實上,倆娃的很多爭吵源頭是因為他們都陷入了嫉妒的心理。
"哥哥經常會在我不在身邊的推妹妹,一問他他就緘口不言。"
對於二娃來說,有時候會仗著想要父母的更多關注,而"冤枉"大娃,以此尋求更多的關注感和滿足感。
罵也罵過了,道理都講爛了,但是就是沒有什麼好效果。
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倆娃"不公平"的爭吵,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鬧得全家都"雞飛狗跳"的,重則可能傷害孩子之間和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不少家庭已經籌划著二胎的計劃,想著兩個孩子能夠相伴長大,互相也能有個依靠和扶持,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幸福,但是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卻讓很多家長心煩。
這種不知如何平衡倆娃之間的愛,就是父母最大的困擾。
通常家裡有了二胎,父母都會格外關注老大的心理情緒,擔心老大受委屈,生怕落下一個"偏心"的帽子,所以也會非常主義"公平"的原則:
買任何東西都會一下子買兩份,如果給老二買了奶粉就要想著給老大買一樣東西;給老大買了一件衣服,就要想著給老二再買一件……
有的父母為了避免孩子不停地吵"公平"問題,乾脆將孩子吃的、穿的、玩的都買的一樣。
有時候甚至都不敢讓"老大讓著老二",就怕讓老大心生不滿。
父母學會關注倆娃的情緒和想法,這是值得稱讚的地方,但是也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
孩子還小,他們能很敏感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緒,當父母對老大的虧欠情緒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在孩子心中種下委屈的種子。
其實,對孩子"一碗水端平",並不意味著凡事都要平等、一樣、追求絕對的公平,而是要給兩個孩子各自適合他們、獨特的愛。
黃磊在一次談及自己對兩個女兒的教育時,他說:"一定要對大的說要讓著小的,作為姐姐需要呵護妹妹。等小的長達了,就要和她說,姐姐已經出去了,你還跟在爸爸媽媽身邊,所以你要讓著姐姐。"
真正的公平是看見每個孩子獨立獨特的需求和特點,並真心給予、關注和尊重他們,有針對性地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比如在給孩子分草莓的時候,你可能給妹妹的草莓多了,這時候老大就不滿了:"為什么妹妹的草莓比我多!"
這時候家長可能有以下的回答:
"你都多大了,妹妹比你小這麼多,就不能讓一下嗎?"
"媽媽明天再多買點,你就別計較這次了。"
"妹妹平時喜歡吃草莓,你不太愛吃,不要浪費了。"
"好了好了,媽媽再平均分一下就好了。"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回答,都會傷害到孩子,因為他感覺到不公平,感覺媽媽偏心,一點也不關注自己。
所以即使即本心想做到"絕對公平",也很難。
但是聰明的媽媽不會選擇"一碗水端平",她會說:"因為妹妹平時草莓吃得多,就給她多了點,你不是喜歡吃蘋果嗎,媽媽就給你削一個。"
這樣大娃也會感到開心滿意,因為媽媽並沒有忘記自己喜歡什麼,她的需求在另一個方面得到了補償。
所以,平均的分配,並不能讓孩子覺得公平,反而會讓兩邊都覺得變少了,真正的公平,不是讓孩子知道平均,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獨一無二的愛。
想要讓孩子停止"戰爭",就要讓"獨特的愛"讓孩子接受"不公平"。
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感受。
比如在給哥哥買了玩具,但沒給妹妹買。
妹妹感到很難過,這時你對她說:"媽媽上個星期才給你買了玩偶呀,但是哥哥的玩具都很久沒買了,很多都壞了。"
很多家長一聽覺得挺合理,但是效果卻不那麼好,以為關注"不公平"的孩子是"無理取鬧"的,。
這時候,關注孩子的內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選擇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描述他們的感受,達到共情的效果,效果可能會更好:
"我知道我給哥哥買了玩具而沒給你買,你很難過,雖然你知道為什麼我沒有給你買,但是你還是會覺得不公平。"
其實,無論我們在買任何東西時,讓孩子難過的都不是我們沒給買一樣的東西,而是我們對他們的難過不理解、不接納,甚至粗暴地責罵、強迫孩子接受你的觀念,這才是真正讓孩子覺得"不公平"的原因。
1.首先,給予大寶照顧二寶的權利和更多掌控權
父母在生二寶的時候,可以時不時讓大寶幫忙做一些小事,讓孩子參與進來。
比如幫二寶穿穿衣服、沖泡奶粉、幫忙行走、梳頭等,老大容易在這些事情中提高責任感,加深他們的感情。
2,其次,適當給予大寶"專屬的愛"
就像剛才的例子一樣,我們不要選擇"絕對公平",而是在選擇"專屬照顧"。
比如二寶剛出生時很多同事、親戚來家裡祝賀,這時候大寶會感覺到了被忽略、被冷落,可能有些失望,這時候你可以說:"你看這麼多人,只有你'升職'當哥哥了,可更有權力了。"
孩子聽後會一掃失落,重獲開心。
3,最後,不要干預孩子的吵鬧
"你是哥哥,就不能讓著妹妹嗎?"
"妹妹還小,你就跟她一樣不懂事嗎?"
父母千萬不要以"護小"的心理加入"戰爭",而是應該再矛盾中多關注大寶的情緒,告訴大寶自己並沒有因為二寶的出生而忽略他。
當然,父母並不是要全然不管,而是要適時干涉,以正確的態度教養。
二胎問題宛如漫漫長路,需要家長們努力求索,不管怎麼樣,不要追求"絕對公平",而是關注每個孩子的特點,給予"獨特的愛",這才是熄滅倆娃"戰爭"的根本。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