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製版西服定製體型修正(六種不同版型男士西服尺碼對照表)

2019-11-05     服裝紙樣師之家

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看過不少西服尺寸表,但總覺得有些欠缺,根據以往客戶尺寸總結了5種不同版型(瘦身版、標準版、健壯版、舒適型、寬大型)男士西服尺碼對照表,希望能幫助大家。

本文針對西服定製行業,側重討論特體的樣板修正方案,尤其針對後仰體型的特體進行的樣板修正技術,此特體是相對於A體(標準體)而言。主要修正手段是對特體樣板進行開切放和疊收的技術性處理手法。

1後仰體人穿標準型上衣會出現問題

後仰現象分析



後仰體型

從圖3-1-22人體模型才智服裝製版技術微信754093490 上萬G服裝資料側面圖可知,後仰體型的縱軸後傾,頸部後傾,身體的上半身後仰,胸部厚實,胸部寬闊而後背狹窄。多為溜肩和凸臀體型,而且手臂位置向後偏移。



後仰體人穿標準型上衣正面示意圖

量體時,穿著標準體型的樣衣後,正面如圖3-1-23所示,側前身從側縫向領窩方向呈現吊皺;駁頭下端上移,前下擺重疊量過多,出現前身長度不足。



後仰體人穿標準型上衣側面示意圖

側面如圖3-1-24所示,由於體型後仰,因此後背余鈹明顯,後身卜部在後臂上方出現兜皺。從側面觀察,自側身向前胸方向呈現斜皺。後身相較丁肩寬而言,其後背狹窄,在後背緯向上呈波狀余皺;同時經向上呈兜皺,後身臀部上放衣片兜皺,後身下方向前側身呈吊皺,後衣衩外翹。

樣板修正



訂做西服後仰體型後背修正示意圖

如圖3-1-25所示,將後背余皺部位的紋路調整呈經緯向垂直(直角),使圖中的V點保持水平狀態。在後衩重疊量符合設計尺寸要求的條件下,用別針別住、疊收余皺的量,即為修正量。

作為修正的尺度,將別針收掉的餘量平均分配到前身和後身中,如別針收餘量為2cm,則前身和後身的修正量分別為1cm,平分調整。



訂做西服後仰體型前、後衣片樣板對應修正

如圖3-1-26所示,在前身將N點向N′點移位,同時通過提高N點位置來加長N-D之間的距離,以此彌補前身長度的不足。同時將M向M′移位,以縮短M-B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確保前身與後身長度能夠協調。



定做西裝後仰體型袖片樣板修正

如圖3-1-27所示,肩線後移後使袖山對位標記也相應後移。



標準體型修正為後仰體型側面示意圖

如圖3-1-28所示為標準體型修正為後仰體型的對比圖。

2領(窩)口斜吊皺修正


後仰體型領窩斜吊皺示意圖

領窩(肩縫內側)部位之所以出現斜吊皺(圖3-1-29),是因為前肩部位的尺寸不足。將領和肩部拆開,移動合縫量直至消才智服裝製版技術微信754093490 上萬G服裝資料除吊皺為止,用別針別住、固定。如圖3-1-30所示,加長N-D之間的距離,補足前肩量的不足。



訂做西服後仰體型樣板修正

將N點余皺量的一半,作為肩頭上調整後加出的縫合量,袖窿加大,同時移動袖山對位標記(對位刀口)。

3前肩斜皺修正



西裝前肩斜皺向頸寬點牽拉成斜皺

當拼縫的肩縫作業完成時,上衣穿在人體或者掛在衣架上,如出現前肩斜鈹的話,其原因固然有拼肩不良的可能,但不單純是縫肩線問題,也有裁剪原因(圖3-1-31)。



訂做西服前肩斜皺樣板修正

前肩尺寸不足,造成前片向N點呈斜吊皺。如圖3-1-32(a)所示將N點後移並上升,可以彌補前肩斜鈹。

後領寬過小,也會使前肩出現斜鈹。如圖3-1-32(b)所示加大後領寬,讓M點外移,可達到修正效果。

4後背余皺的修正



西服後頸皺示意圖

後仰體型的人在試穿標準樣衣時,其後背部會出現橫皺和後身余皺。因為身體後仰,其領子向後壓迫,後領腳和後背衣片接口下部會出現橫皺,我們稱它為「後頸皺」。這還會因為其下壓使後身形成余皺,如圖3-1-33所示。



西服去後頸皺示意圖

按圖3-1-34所示用別針別住余皺,收掉的餘量等於樣板上修正的量(圖3-1-35)。



西服去後頸皺樣板修正

5前身吊皺修正



西服前身上吊皺示意圖

在試穿標準樣衣時,扣位用別針代替紐扣固定,上半身、後身都合體,但前身下擺向腰節線呈斜拉皺(圖3-1-36)。這是因為在第一、第二門扣位置,人體後仰導致前身長度不足。如圖3-1-37所示,在前身腰節處放出所需的量,以滿足前才智服裝製版技術微信754093490 上萬G服裝資料身長度需要。



西服前身上吊皺樣板修正

6袖斜皺修正



西服袖山斜皺示意圖

後仰體型的袖子偏後,袖山呈斜皺。仰體的後仰程度越大,則鞝袖越容易失去協調效果。在圖3-1-38所示的位置,將餘量用別針別住固定,收掉餘量。如圖3-1-39所示修正,可以使袖子袖勢(下垂位置)後移,消除袖子上的斜向皺。



定製西服袖山斜皺樣板修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GqCRm4BMH2_cNUgHr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