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我一個辦公室的小王整天的請假,即便來了也慌慌張張的靜不下心來,一問才知道是在提前給孩子運作上重點小學的事,託了半天人也不得法。
他說現在都是電子戶籍,想跨區域上小學就要交3萬元的贊助費,花錢倒是小事,最難的就是你交錢都不一定能排上,到現在找了3個人了,都說在努力,不敢給准信兒。
最討厭的是家門口的普通小學也給指定時間讓報名,如果錯過了報名期家長責任自負。而且你不能說報了不去,報了不去的話,市裡任何小學都不會再接收。
他心裡實在是太沒底了,就等今天這個重點小學的一個副校長給回信呢,如果今天定不下來,就只能上普通小學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不管是從幼兒園最基礎的習慣教育,還是往上的技能教育。但這種教育的投入,還要從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就拿同事小王的情況來做講解:
第一、重點小學的孩子都是各個區的尖子生,你家孩子要是成績特別好的話,資料遞上去早就有回覆了。如果成績不好,肯定進去了也進不了實驗班,與其在普通班裡瞎混,還不如在普通小學的實驗班能得到老師的重視。
據說那個你家孩子想進的重點小學,恨不得提前1年就被各種關係戶給占好了,這會兒一再增加班容量,60~70個孩子擠在一起,你說學習效果能好到哪裡去。
第二 、那個重點小學太遠,每天花1個多小時在路上,來回就是3個小時,即便是你不嫌麻煩每天接送,但是早晨孩子至少要早起2個小時。
現在的孩子上了小學後普遍的作業都得寫到半夜,每天嚴重缺乏睡眠,一天少睡不明顯,很多天少睡就會影響長個子。而且上課精力不集中,非常影響聽課效率。
第三、經濟壓力也不小,聽說在那個小學借讀的學生入學就要交3萬,而且每年還要交1萬元的其他費用。
雖然國家是義務教育,但是借讀生是等於你們自己選擇的,而接受學校的班容量有限,只能增加成本聘請額外的老師來擴大教學範圍,這樣的收費也是合理的。
而且這種學校的潛規則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都配置到實驗班,後增加的學生基本都是沒啥教學經驗的新畢業的老師。
其實與其耗費金錢和時間去上個重點小學的普通班,還不如上個普通小學的重點班,如果你還是心裡沒底,你有交贊助費的錢不如把錢請一對一家教,或者買點重點學校的網課,可以一對一的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來補習,效果肯定不一樣。
孩子剛剛上學,說白了要是有好的學習習慣,根本用不著補習,你著重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學習是場耐力賽,一時的領先並不是最後的贏家,往往很多孩子既沒有目標,也沒有興趣加持,學習只是為了謀求一份好的工作而已,拿到了文憑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樣會錯失很多成長的機會。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學習是一生的事,在小學期間,幫助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幫助孩子找到興趣點
現在孩子多數從小就進行各種才藝訓練,才藝訓練幫助孩子找到他最有興趣的一方面。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音樂,沒上小學就已經考到一定的級別。
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技能的增長,更是發現孩子潛能的最好時機。孩子上小學前一直能夠很有興趣的事,家長要引導孩子興趣的延伸,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練琴的孩子往往領悟力非常好。
第二、如果孩子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家長要幫他養成好習慣。
一個孩子的好習慣會讓他受益終身,這樣才能確保他的認知狀態是不斷升級的。也就是說,習慣越好的孩子自律性就越強。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能很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學習,那麼就很容易成功,而學業上的成功會刺激到他的自信,讓他自動追求更高的目標,從而人生會是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讓孩子學習的目標不要是學習之外的任何東西,他才可能保持終身的學習興趣。
未來社會一定是終身學習的社會,孩子只有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適應這個社會。而許多人出了學校就躺在學歷上開始不思進取,慢慢的就被社會前進的步伐所淘汰。
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的孩子一定是本身就很喜歡學習,不會因為分數去學、不會因為想找到好工作去學,他只會因為熱愛去自動的學習,自動的修正自己。
學習不要以階段性的成功為目的,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他才能保持持久的動力。
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統籌安排、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籌劃自己的人生,相信孩子能夠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惴惴不安的想把孩子護在翅膀底下,讓孩子學會飛翔,學會找自己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GPpAHMBiuFnsJQVHX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