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系統戰疫場上的娘子軍

2020-03-16     山西政法

國有疑難,祭出紅玉;春逢苦雨,開遍木蘭。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省戒毒系統的女民警女職工沒有缺席。面對洶洶疫情,她們以巾幗之名,凝聚戰「疫」力量。患難時刻,她們展示女性的堅守;危急關頭,她們盡顯巾幗的分量。戰「疫」中的她們,光亮而溫暖,堅毅而剛強,個個都是「女漢子」,人人都是女英雄。

高牆內的「硬核擔當」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大同市戒毒所的最前線總是不乏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岸身影。其中,有一名巾幗英雄被大家稱為高牆內最美的戰「疫」女將,她就是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張月仙。

2003年抗擊非典,風華正茂的張月仙沖在戰「疫」一線;十七年後,已經有著35年警齡、早已是班子成員的她,再次主動請纓、衝鋒陷陣,肩挑封閉執勤區副總指揮長的重任,又一次站在抗疫最前沿。

面對警力嚴重缺乏的困境,張月仙在全所各崗位上認真梳理、挑選人員,教育勸解,保證了戒治區三班警力的正常動轉。她還積極制定下發相關活動方案,細化了戒毒人員應對疫情的每日活動內容。

張月仙的兒子、護衛隊隊長孫傑本不在大隊工作,但因所里警力不足,孫傑中斷了正在吃的中藥,換成方便攜帶的中成藥,被張月仙安排在了第一批封閉備勤的隊伍里。現在孫傑也已在一線連續作戰30天了。這對上陣「母子兵」過年都沒時間一起吃頓飯,卻在疫情前線這樣「團聚」了。

在戒毒場所,張月仙是守衛平安的戰士,是出謀劃策的軍師。她看似柔弱,內心卻無比堅強,信念無比堅定。在疫情面前,她挺身而出、「硬核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

負重前行的白衣天使

今年的大年初二,大辛莊戒毒所戒毒醫療中心醫生焦艷君像往常一樣,早晨交班後回了家。但當天晚上她就接到了院長張進的電話:需要進戒治區分批隔離上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批封閉值勤。這樣的封閉隔離對她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她也是第一批進入管教區隔離上班的。作為醫生,她十分清楚,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嚴防死守、防護到位是抗擊疫情的好方法。

1月27日,隔離工作正式開始。門診就診人數不斷增加,每天平均40人次以上,有時甚至一天能達到50人次以上,六大隊和二大隊的一些戒毒人員還出現了發燒、咳嗽、咳痰等症狀。考慮到戒治區封閉管理的實際,她根據每個人的發熱程度制定治療方案,並決定將發熱病患安排到隔離宿舍,體溫正常後再解除隔離。

除門診工作外,所內長期病患有200多人,高血壓、糖尿病占2/3以上。隔離期間,焦艷君定時給他們監測血壓血糖,及時調整藥物,使長期病患得到很好的治療,她還迅速穩妥處置了10餘例急診病例。此外,她深入各大隊指導做好消毒工作、防護工作和錯時就診,嚴防接觸和交叉感染,真正做到了嚴防死守。

能戰能扛的「百變達人」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省戒毒所美沙酮門診成為全所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成為阻斷疫情輸入鏈的最前沿。作為美沙酮門診萬柏林延伸服藥點負責人,李婧主動擔責,奮勇作為,成為疫情防控以來,美沙酮門診參戰時間最長的白衣天使。

疫情期間,針對服藥人員防控信息掌握不準確、流動量大的特點,美沙酮門診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和服務措施,李婧主動留在了最累的打藥崗位。她上班前不敢多喝水,儘量避免上班時間去廁所。

巾幗不讓鬚眉,平凡見證偉大。李婧是妻子、是母親、更是女兒,她在生活中「扮演」著諸多角色,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她舍小家為大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事業,大部分時間留在了單位。雖然對家人有所虧欠,但是,她始終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拼搏中實現了自我價值。

任勞任怨的文秘姑娘

在太原市戒毒所,有一名「80後」女孩叫牛路捷。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就忙碌在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中。

按照司法部要求,場所進入戰時全封閉前,科里連夜討論,決定全部選男同志參加封閉。消息傳來,牛路捷立即撥通主任電話:「我去,好多報送環節都是我長期對接,我在家也呆不住啊。」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她成為辦公室唯一一名參與封閉執勤的女同志。

從全封閉第一天起,牛路捷沒有一天是凌晨一點前休息的。上傳下達,這簡單的四個字,具體操作起來,卻遠沒那麼容易。一天24個小時,她最多能收到相關單位來文22份。她經常是接著內線電話,外線電話響了;剛放下外線電話,手機又震動起來。桌上倒了一杯水,總是放涼了也顧不上喝。

每天忙完上級彙報材料和所內文件的草擬編髮,往往已是晚上十點多。她還要準備當天微信公眾號里發播的宣傳稿。領導看她每天頂著黑眼圈,沙啞著嗓子,還在深夜調整宣傳稿的題目和照片,就說「今天不用發公號了,停一天沒事」,可是她不願意,「一線的同事這麼辛苦,我要把大家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戒毒民警的辛苦和不易。」

與疫情狹路相逢,她忘掉了女性的柔弱,選擇了警察的堅強,這是她選擇這身藏藍時就選擇了的使命與擔當。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為自己是戰場上的一員而驕傲。

義無反顧的「戰士」

「有困難我自己克服,關鍵時候不能落下我。」這句話在常人眼中也許是困難時期一句普通的表態,但在虞鄉戒毒所民警閆中秀身上卻是內心的真實寫照。

今年54歲的閆中秀從事護理工作已有37年,從1983年參加工作到如今,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戒毒人員打針、輸液、發放藥品等。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她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著,用微小細緻的工作獲得了諸多榮譽:2003年抗擊非典過程中,她被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工作者」稱號;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工作者等。

在光鮮榮耀的背後,她卻承受著大家難以想像的艱難。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丈夫在陽煤集團上班,女兒在省女子戒毒所上班。2019年4月,她的丈夫在上班期間突發昏迷,急診住進運城市中心醫院,核磁檢查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急診手術治療後,在ICU住了20多天,但智力受損,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成了「孩子」,一切從「零」開始。她每天除了正常上班,下班回家還得照顧丈夫,但她從沒有叫苦叫累。

面對這次疫情防控,時間有點長,領導考慮她的實際情況,勸她退出,但她倔強地說:「我自己的困難自己可以克服,咱們本來就人少任務重,不能因為我的私事影響整體安排,在這個關鍵時候怎能落下我?」她把丈夫安頓好後,便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抗疫阻擊戰中。

衝鋒在前的「陀螺」

她看似柔弱,卻性格堅強;秀外慧中,卻激情似火。戰「疫」打響後,她以「警察藍+天使白」的身份投入到戰鬥中,用忠誠和擔當書寫了巾幗風采。她就是董村戒毒所戒毒醫療中心主治醫師李麗。

正月初三,李麗原本打算利用休息時間好好陪陪一直在外求學的孩子。在孩子的眼裡,她是一位不稱職的母親。為了擠時間多陪陪孩子,她還特地倒了好幾個班,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攪碎了她的心愿。

疫情就是命令,她和丈夫接到首批隔離備勤的通知,便馬不停蹄把孩子重新送到親戚家,安頓好80多歲的公婆,背起簡單的行囊,立即投入戰鬥。

面對全所138名腦梗、心梗、糖尿病重點病號和100多名普通病號,李麗帶領3名醫務人員迅速展開摸查,不管多忙多累,都堅持一日三次深入大隊巡診,第一時間掌握全所病號情況和體溫檢測情況。她每天都像陀螺一樣忙碌著。

3月3日中午,李麗的警務通親情鈴聲猛然響了起來,她預感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原來老爸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在送往醫院,頓時,她的眼淚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匆匆交代了弟弟好好照顧老爸後,她便掛斷了電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一刻,她用歉疚書寫了心中的牽掛,她選擇用平凡之軀守護千百生命,靜待疫霾驅散、春暖花開。

全天待命的「傳令兵」

王韡是新店戒毒所辦公室的一名機要員,1999年開始從事機要工作。寒來暑往,她用八千個日夜風雨無阻的付出和堅守,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革命情懷。

從1月23日18時收到第一份電報,到機關封閉人員換了三批,王韡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這份堅守源於她對黨的事業的絕對忠誠和對機要職業的無限執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司法部、省委省政府、廳局黨委關於疫情防控的要求、措施十萬火急紛沓而至,明傳、密傳、網發一份接著一份,她成為戰「疫」前線最忙碌的「傳令兵」。大年三十,當其他人與家人團圓時,她卻不停的往返於單位和家裡,經常是剛進家門電話來了,剛端起碗吃飯電報又來了,她毫無怨言放下筷子就往單位趕。僅除夕夜,她就來回跑了4趟。

唯其艱難,方顯勇毅。王韡矢志不渝的擔當奉獻和默默堅守生動展現了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精神信仰和價值追求,成為全所民警職工學習的榜樣。

持續戰鬥的骨幹

1月26日,臨汾戒毒所醫護人員張曉麗值完24小時護理班回到家中,還沒來得及休息,就接到院領導通知進管理區隔離封閉的通知。兒子大學放寒假回來還沒幾天,丈夫也要輪流24小時值班,這讓張曉麗憂心忡忡。但時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必回,回必戰,容不得她多想。和兒子簡單交流後,縱有不舍,張曉麗還是快速收拾行裝,步入管理區。

作為唯一的女同志,進入管理區隔離備勤多有不便。張曉麗克服生活上諸多困難,靜心學習防疫知識,關注防疫防控情況。經過隔離備勤、封閉工作28天,她又接到司法部一道再持續戰鬥一個月的命令,她積極響應,堅定信心,和同志們一起咬牙堅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積極宣傳普及相關知識,配合管教大隊做好戒毒人員思想工作;堅持每日巡診、測體溫、消毒,做實做細工作環節;關注戒毒人員身體狀況,保證有病者能及時得到診治。她「思想不松、標準不降、幹勁不減」,盡心盡責地守護著所有患病戒毒人員,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隔離觀察患病人員的身體健康,用一己之力守護著一方平安。

溫暖陽光的高級警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她退伍不褪色,堅持軍人本色;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她護理技術精湛,有著醫者仁心;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她克己奉公,堅持為人民服務。她就是池莉靜,省未戒所四級高級警長,醫務所主管護師。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時候,池莉靜第一時間報名參戰,成為第二批隔離備勤人員。她不僅主動承擔了隔離備勤區的消毒工作,而且和醫務所的其他兩位同事一起為大家提供安全衛生的就餐條件。

人前堅強瀟洒,人後默默流淚。本以為陽光樂觀的池莉靜沒有後顧之憂,殊不知在她進入隔離區之前,父親就病重住院了,不能在床前盡孝讓她很愧疚。在備勤期間,傳來了父親病危的消息,池莉靜的眼淚不由地流了下來。本可申請回家的她,擦乾眼淚,收拾好情緒說:「選擇了當警察,我就做好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準備。」

柔肩擔重任的護士

阻擊疫情全家上陣,相隔無言淚滿千行。作為陽泉市戒毒所戒毒醫院的一名護士,曹芳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也時刻準備著投入防控疫情第一線。

1月27日,曹芳接到所里通知,戒毒場所實行封閉管理,要求停止休假,全員返崗。曹芳不僅是一名戒毒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7歲孩子的母親,孩子的父親也早已投身到了工作崗位上。情急之下,曹芳決定帶孩子一起上班,一起隔離。

場所安全無小事,女性亦是半邊天。在隔離備勤的日子裡,曹芳不僅為一起隔離的民警量體溫、做消毒,還積極當起了義務宣傳員,積極推廣疫情防控知識。每天早上6時30分她就要在戒毒人員吃飯之前為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發藥。一名戒毒人員因咳嗽發熱被隔離觀察,每天她都要為這名發熱病人測量8次體溫,並給他倒水送藥,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該戒毒人員很快恢復健康,咳嗽症狀消失,解除了隔離。

在戒毒所像曹芳這樣的人還很多。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忠實踐行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宗旨,履行一名戒毒工作者的職責。

勇挑重擔的領隊

王達麗是省女子戒毒所二大隊一級警長。從警24年來,她始終政治堅定、對黨忠誠,愛崗敬業、恪盡職守。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大隊教導員因病無法進入隔離區,王達麗接到大隊長通知後義無反顧、勇挑重擔,成為二大隊第二批封閉隔離民警職工的領隊。二大隊是一個有著26年「六無」的光榮大隊,現有戒毒人員中心腦血管病人較多,思想不穩定人員也很多,管理的困難可想而知。但王達麗迎難而上、衝鋒在前,以非領導職務代行領導職責,在這個非常時期帶領5名年輕的民警職工堅守崗位,堅決貫徹落實防控工作部署,採取有效防控措施,確保了二大隊的安全穩定。

銳意進取的「實幹家」

在下寨戒毒所,有這樣一位「實幹家」:她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是警醫家庭中的妻子,是孩子最親愛的母親,也是戒毒場所的醫務工作人員,更是一名黨員。她就是下寨戒毒所四級警長王曉鵬。

1月22日,王曉鵬主動請纓,向所黨委遞交請戰書,自願加入抗疫前線。自全所戒治管理區進入全面封閉以來,她主要負責戒毒人員出所體檢、核酸檢測、化驗檢查……封閉期間,她共化驗血常規檢查32餘人次、生化功能檢查25餘人次、紅細胞沉降率檢查13餘人次。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王曉鵬還主動承擔起工作場所每日的清潔和消殺工作,幫助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確保工作場所零感染。

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也是煎熬的。由於丈夫是一名警察,同樣置身「疫」線抗擊疫情,王曉鵬只能將年僅一歲的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看。疫情尚未結束,警報還未解除。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選擇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醫務工作者,雖然沒有馳援武漢,奔赴最前線,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她將與同事們一起繼續守望相助,維護戒毒場所的健康平安,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來源:山西戒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E-K6nABrZ4kL1Vi0f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