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位港星主演,評分4.3,港片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2021-05-11     無尾電影

原標題:40多位港星主演,評分4.3,港片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1991年,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災。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

香港演藝界聞訊後紛紛行動,用了四天完成電影拍攝。

同年,《豪門夜宴》上映,票房超2000多萬。

最終票房所得全數捐給災區同胞。

30年後,疫情使得香港電影業遭受重創。

為了給電影從業者提供工作機會,讓香港電影人對香港電影重拾信心。

古天樂和曾志偉牽頭,聯合十家電影公司,投資3900萬,拍攝一部以抗疫為題材的電影——

《總是有愛在隔離》

01 集結大半個香港娛樂圈,就這?

這個電影,立項之初,被命名為《新豪門夜宴》。

想和經典叫板,野心不小。

從台前到幕後,算得上是當下香港娛樂圈的一次「全軍出擊」。

製片人田啟文(星爺的老搭檔);

監製黃百鳴(代表作《家有喜事》系列);

總導演和編劇是谷德昭(《唐伯虎點秋香》里和星爺對對的軍師);

動作指導錢嘉樂。

主題曲也不含糊,找來《一生所愛》香港著名音樂人盧冠廷創作,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容祖兒、草蜢等主唱。

參演陣容包括:

曾志偉、古天樂、梁家輝、張智霖、張繼聰、許冠文、林家棟、錢嘉樂、張達明、陳家樂、劉心悠、周秀娜、薛凱琪、元秋、方力申、鄭則仕……

劇情不再圍繞著宴會展開,故事發生在了一家叫格尼酒店的地方。

因為酒店有感染者出沒,被防疫部門實施全面封鎖。

酒店裡的所有客人都要呆在酒店裡被隔離14天,由此引發一連串荒誕的情節。

電影採用多線敘事的方式,分別通過四組人馬的視角,來展現酒店的隔離生活。

曾志偉和梁家輝這一組,角色設定沿用2003年彭浩翔執導的喜劇《大丈夫》。

梁家輝飾演的九叔,是個妻管嚴,終日只能被禁錮在豪宅里。

曾志偉飾演的天哥,是九叔的好基友。

他帶領手下冒充防疫人員把九叔帶出豪宅,打算到酒店尋歡作樂。

張智霖和張繼聰這一組,演的是師出同門的黑道大哥。

兩人為了搶奪走私高純度酒精的生意,吵得不可開交。

突如其來的隔離,打亂了兩個人的計劃。

陸永和蘇麗珊這一對,演的是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侶。

男的是舔狗本狗,對女方百般討好,女的卻患有婚前恐懼症,總是對男方各種無理取鬧。

隔離的日子,兩人的矛盾日益增加。

最後一對是薛凱琪和陳家樂,分別飾演單親媽媽和酒店經理。

薛凱琪因為工作敷衍被陳家樂開除,誰知撞上疫情導致酒店人手不足,陳家樂只能暫時留下薛凱琪幫忙。

這一對,是港片里最常見的歡喜冤家的設定。

所有情節和套路都十分熟悉,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局。

《豪門夜宴》好歹還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

到了《總是有愛在隔離》就是這一組人馬講講,那一組人馬講講。

而且這幾組人馬之間竟然一點交集都沒有。

不得不說,這劇本太敷衍了。

完全忽略人物動機,這冒出一個明星,那藏了一個彩蛋。

有些劇情還沒展開就結束。

感覺只是在完成一件不得不做的任務,完全沒有體現出創作者的用心。

這更襯托出30年前的《豪門夜宴》是多麼的空前絕後。

02 低配版豪門夜宴

為什麼說《豪門夜宴》是空前絕後?

體現在兩點。

第一、貨真價實的全明星陣容。

90分鐘裡面,塞進了200多位明星。

每一個鏡頭裡,都是明星。

當時我看了三遍,都沒法把全部明星認全。

實打實的星光熠熠。

張國榮、梅艷芳slay全場;

「四大美人」祭出關之琳和李嘉欣;

如日中天的beyond樂隊前來客串;

雖然沒有對手戲,但也是「四大天王」唯一一次同時出現在一部電影里。

更別提梁朝偉、劉嘉玲、張曼玉三人同框這種現在看來是修羅場的畫面。

就連街邊賣魚蛋的小販,都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寫出「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的黃霑。

結尾處周星馳和許冠文爭奪雞頭的那場戲,就像是新舊喜劇笑匠的交接儀式。

就像預言一樣,從此,周星馳扛起了「無厘頭喜劇」的旗幟。

《總是有愛在隔離》的星光和《豪門夜宴》一對比,簡直不要太暗淡。

缺乏大哥大級別的明星壓陣。

四大天王全部缺席,劉德華只獻唱了主題曲。

「影壇大亨」古天樂一共說了三句對白,而且還是一樣的台詞。

曾志偉的風評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梁家輝蒼老的扮相讓人心痛。

30年前和周星馳對戲的許冠文,30年後只演了個寂寞。

張智霖在內地靠綜藝圈了不少粉,但在影視領域上的成就始終局限了他的人氣。

剩下的張繼聰、姜皓文等人也僅僅停留在港劇熟臉的階段。

全場唯一亮點,也只有成龍的客串登場,伴隨著《警察故事》的BGM,一拳KO盧惠光,完成華麗亮相。

30年前的《豪門夜宴》,成龍因為拍攝《雙龍會》沒有檔期,這一次出場算是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影帝中的影帝」周潤發兩次都沒有參演。

總之,《豪門夜宴》的明星看上去是硬塞,《總是有愛在隔離》的明星像是湊數。

然而最讓人唏噓的是,這個陣容已經是當下香港娛樂圈最拿得出手的了。

第二,空前繁榮的電影工業。

《豪門夜宴》從籌備到殺青不過一周的時間,這絕對需要成熟的工業流程和專業才能完成的事。

這歸功於八九十年代空前繁榮的電影工業。

80年代末,港片年產量早已突破100部。

有新戲開,忙的不只是明星,連帶幕後的攝影、燈光、武指等都供不應求。

一人同時負責三四組戲,收入碾壓當時的白領。

香港電影的成功,背後是比本土體量大幾十倍的海外市場。

當時的投資人不差錢,只看題材和明星陣容。

《整蠱專家》還沒拍,僅靠周星馳、劉德華兩個名字就能把版權賣出去。

留給王晶的時間只有五個星期。

最終票房3136萬港元,位列當年年度票房榜第五位。

要知道,管虎、路陽、郭帆三個人拍一部《金剛川》用了兩個月已經被稱為「中國速度」。

可惜,30年後,香港電影業早已今非昔比。

對外,走不出去。

對內,拼不過好萊塢大片。

大批人才流失,演員青黃不接,加重了這個惡性循環。

《總是有愛在隔離》努力復刻港片曾經輝煌的時光。

但在胡鬧的背後,充分暴露出當下香港影壇力不從心的困境。

03 靠情懷救不了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人團結救市,不是沒有成功過。

2002年的香港,SARS肆虐,經濟萎靡不振,電影行業遭受重創。

上映的港片數量創下新低,單部影片票房也就2、300萬,到500萬都算好的了。

在行業一片唱衰的聲音下,《無間道》逆行上映。

最終斬獲5000多萬的票房,成了當之無愧的救市之作。

現在看《無間道》有多經典,當年就有多離經叛道。

大規模開槍的戲就一場,完全不符合當時港人對警匪片的印象。

《無間道》的台前幕後都抱有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

香港警匪片早已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

《無間道》不破不立,為日後的警匪港片樹立了新的標杆。

假如當時劉偉強只是單純把這些影帝湊一起,拍一部常規套路的警匪片。

《無間道》也成不了經典。

《無間道》為港片續了命,然而香港電影人並沒有把握住,乘勝追擊。

而是一部又一部跟風炮製類《無間道》的警匪片。

同質化嚴重、粗製濫造。

本以為《無間道》之後是港片復興,現在看更像是港片的迴光返照。

當年隨便幾個明星主演就能大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這種全明星胡鬧,劇情稀爛,主題不清晰的電影,是無法滿足觀眾需求的。

同樣是賣明星陣容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和這部電影一比,高下立判。

但偏偏香港電影還沉迷於這種模式不能自拔。

用著香港電影用了幾十年的演員,講著香港電影講了幾十年的爛梗。

熒幕里的人演得越努力,熒幕外看的人就越尷尬。

我也知道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是為了給很多從業者創造工作機會。

但作為觀眾,沒有理由要為這種粗製濫造的港產片買單。

電影里有一句台詞,最應該說給香港電影聽:「多出去看看這個世界。」

不要沉醉在過去的光環中,也不要迷信港星的號召力。

真正能幫助電影人,就應該拍一些高質量的電影,用口碑帶動票房收入,讓更多人重新愛上香港電影。

而不是日復一日,無止境地消費我們的情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AYuWnkB9wjdwRpvHJ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