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繁殖失敗有下列幾種表現:
母豬群不發情
多量或整群母豬斷奶後不發情應及時調查分析其原因,可以從斷乳至交配間隔的數據拿來與過去記錄比較。一般斷乳至交配間隔應該少於10天。理想的天數是7天或者更少。斷乳至交配間隔期過長,拖延了母豬分娩時間,導致全年每頭母豬窩數減低。
常有的原因是瘦母豬症候群,通常是年輕母豬在泌乳時營養不良而造成的。我們應該檢查胎次分布,以確定問題是否存在於年輕母豬群。不能簡單認為母豬繁殖效率差是傳染病造成,希望投予抗生素就解決問題。斷乳後不發情經常是豬場管理的問題,與傳染病無關。
觀察母豬陰戶紅腫有粘液流出就可以找出發情的母豬。但是,往往由於工人不熟練,有些母豬發情現象不明顯而錯失了配種的良機。觀察工作最好在早晨和黃錯涼爽時進行,以豬試情來協助發情的觀察及時間確定,可提高受胎率。熱天氣可以拖延斷乳至發情的間距。在熱應激的威脅下,排乳母豬的胃口不良,導致母豬攝取營養的不足。 這造成了常見的瘦母豬症候群。離乳母豬與公豬最好混欄飼養或與公豬並欄刺激有助於發情。
公豬群的配種能力差
公豬發育時得不到妥善管理將導致公豬缺乏性慾。年輕的公豬由於無經驗,在第一次交配時可能出現性無能現象。這些公豬不必馬上淘汰,因為性無能的現象只是短暫的。高溫不但對公豬產精作用不利,同時也會減低性慾。潮濕和高溫的下午,公豬的交配行為顯得怠惰。公豬腳部發育不良、關節炎、腿或腳受傷均會影響其性慾及交配能力。
永久無能力交配者可能由陰莖系帶存留,陰莖粘著及其他勃起異常等因素所致。認定永久性無能的公豬應予淘汰。
母豬配種後再發情
配種後再發情是懷孕的失敗。豬場重配率,正常為15%以下。重配率高,將延長分娩間隔,降低全年每頭母豬窩數。母豬在配種後18-24天又發情為懷孕失敗,或懷孕12天之內流產所致。
懷孕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是配種時間的延誤。最佳的配種時間是母豬開始發情後的21-22小時。如果母豬發情觀察每天只有一次,許多母豬何時發情很難確知。
想找出準確的配種時間就比較難。母豬在發情後24-36小時排卵。在大型現代化的養豬場是沒有辦法確定每隻母豬何時排卵的。每天觀察母豬發情一次,再加上發情的母豬只配種一次,單次的發情觀察和單次的配種導致母豬懷孕率相當偏低。在單次觀察發情的母豬群,做間隔4-12小時兩次配種,證實可顯著提高母豬的懷孕率和產仔數。豬場的生產力,主要由母豬每年所生產的活仔豬來評定,高效率的母豬應該花大多數時間懷孕,分娩和哺乳。離乳至再配種的間隔應愈短愈好。
另一個影響懷孕率的因素是公豬的使用。沒有充分使用的公豬,精液品質較差。使用不足兩周的青年公豬,其頭次射精活精蟲量很少。一些人很耽心公豬使用過頻,其實只要一星期內使用不超過4次是不會降低其生育能力的。能夠引臻母豬返窩率高的傳染病包括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症,豬細小病毒病,布氏桿菌病等。
流產
通常母豬的流產率是2%。經常發現的流產已經形成的胚胎。未成形的胎體易被忽略。這種早期流產僅發現重配率增加及不規律地再發情。因此,有兩種流產:第一,是肉眼可見的流產,第二,是在分析繁殖登記時發現高重配率,重配時間的拖長。能夠導致母豬流產卻沒有其他明顯病徵的傳染病有豬布氏桿菌病和鉤端螺帽旋體病。母豬配種後一個月才發生流產經常是由鉤端螺旋體病引起。豬布氏桿菌症可以在懷孕期的任何階段造成流產。其他的傳染病能引起流產且有其他更明顯病徵的包括豬呼吸與系列障礙綜合症。此病引起母豬的懷孕率及分娩率降低,接著有偏高的死產及離乳前仔豬死亡率。典型豬瘟及偽狂犬病亦可引起母豬流產,唯有完全易感的種豬群爆發豬瘟時有流產現象。每當豬場有流產爆發時,會認為是豬細小病毒(PPV)引起,但PPV絕對不會有流產爆發現象。黴菌毒素也經常被認為是引起流產的原因。
空懷(NIP)
空懷乃配種後的母豬由於不再發情誤為懷孕,但到了分娩期卻不產仔。一般空懷現象只在5%內,有些空懷是母豬早流產或胚胎死亡後再發情沒有被覺察所致。空懷率增高的原因可分為兩種:傳染病引起或者是管理問題,最常見的是發情檢查能力低所引起的。由於常用的母豬懷孕診斷法是通過重機關報發情檢查,因此發情檢查能力差將造成:一、虛增的懷孕率;二,過高的空懷率。如某農場的懷孕率是90%而分娩率只有80%,這不但是意味高空懷率的問題,同時也可能是懷孕診斷力差或低懷孕率造成的。實際的懷孕率可能只有約85%。引起懷孕失敗特別是不被發現的早期流產的疾病也會增高空懷率。布氏桿菌症可造成高空胎率卻不顯其他病徵。豬呼吸與系列障礙吸綜合症的其中一個症狀也是高空胎率或低的分娩率。 木乃伊胎胎兒死亡未能排出,當液體被吸收後,顏色變褐、灰或黑色,形成木乃伊胎。懷孕後期死亡胎兒在生產時通常只有部分木乃伊化。造成木乃伊胎的原因有幾咱,但少有造成整群母豬產下木乃伊胎。導致木乃伊胎髮生的重要傳染病原是豬細小病毒及豬腸病毒。
死產
母豬生產過程中仔豬死亡便是死產。由於許多夜間分娩時看護不周引起死產,死產亦包括產後才死去的仔豬。死產率不應超過6%.年老母豬的子宮無法收縮或胎兒過多拖長分娩時間而導致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缺氧死亡。死產往往是最遲產下的幾頭仔豬。死產率的增加可能與胎次過高的母豬群有關,若有明顯關係,則必須按步淘汰和引進新母豬。沒有任何傳染病以死產為特徵。雖然鉤端螺旋體會造成死產,但常見的病徵是流產,由豬細小病毒感染造成的,往往是木乃伊胎。
偽狂犬症亦可造成死產,然而,它不是唯一的症狀。其他可能造成死產的傳染病原是乙型腦炎病毒、弓形蟲和黴菌毒素。然而,這些傳染病原是否會嚴重造成死產,則難以診斷。
產仔數太少
全年每頭母豬所產離乳仔豬或上市豬的頭數取決於活產仔數的多少和分娩間隔期的長短。此數據應與死產率有關。影響產仔數的原因很多。豬的品種會影響產仔數,但最重要的還是繁殖管理。許多豬場只做單次發情觀察和單次的配種,再加上不準確的配種時間,不但影響懷孕率同時影響產仔數。複次的配種則能增加懷孕率和產仔數。胎次亦可影響產仔數。產仔數會隨著胎次增加,巔峰期為第三至第六或第七胎,隨後會相應的減少。應通過繁殖記錄以確定豬群第幾胎次淘汰最為適合。同時也要檢查後備母豬數目以確保育種母豬群經常處於良好繁殖表現的胎次。公豬對產仔的影響不太明確,公豬的表現可從母豬記錄卡獲得。通過懷孕率和產仔數來評審公豬的表現,在分析時,須一起從每窩活存仔豬數,產仔數和母豬平均胎次著手。年輕的公豬與年輕的母豬配種產仔數較少。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眾號:(牛羊交易寶/dfj080),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