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疑似病例為零、現有疑似病例為零、新增確診病例為零——3月18日,在全國無新增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主戰場」湖北首次傳出新增和疑似病例「歸零」的好消息。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
但與此同時,中國之外的疫情正在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除中國以外的171個國家和地區已有逾16萬人確診新冠肺炎,至少40個國家因此陸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最令人揪心的是,目前疫情嚴重國家均未呈現好轉的跡象,疫情的衝擊波仍在擴散,何時迴轉尚且難料。
在經濟活動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境外疫情的肆意蔓延和不可預測,無疑會給全球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一環,也絕無「獨善其身」的可能,更不能有「隔岸觀火」的心態。戰「疫」尚未結束,只是主戰場由國內轉向國際。如何防範國際疫情擴散蔓延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衝擊,已成為中國各行各業的一道必答題,能源行業也不例外。
一方面,為嚴防境外疫情「倒灌」,當前我國在「外防輸入」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聯防聯控力度絲毫未減,導致國內的經濟活動和需求不能充分釋放,在推動全面復產復工的大背景下,這為能源企業乃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預料之外的挑戰。對於已經復產復工的企業來講,下游市場的不確定性讓他們難以開足馬力、全力運轉;對於部分暫未復工復產的企業來講,疫情形勢的新變化則進一步增加了其恢復生產秩序的難度。
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雖已開始恢復,但需求放緩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轉,境外疫情快速擴散帶來連鎖反應,不僅會間接影響國內市場需求的恢復,更將直接衝擊國際貿易市場。隨著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封城鎖國、減少出行、物流中斷、需求下滑……熟悉的一幕正在多國重現。對於剛剛從國內疫情衝擊中緩過神的中國能源企業來說,這並不是好消息。
以光伏行業為例,全球70%以上的光伏組件產能來自中國,多數光伏企業對國際市場依賴性較大,海外疫情防控很可能會導致當地在建、新建項目暫停、延期,原材料需求將隨之銳減。再如,2019我國凈出口成品油超5000萬噸,同時還有部分化工品進出口,疫情導致的海外需求下降,無疑會消減相關企業的產品外銷,而港口檢驗檢疫措施的升級,也將影響進出口船運物流效率。此外,對於部分以國際項目為主的工程建設企業,「無米之炊」的日子或將更加漫長。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疫情疊加地緣因素導致的國際油價暴跌,儘管短期內利於煉化、進口等環節,但從長遠看,油價的持續震盪勢必會對我國石油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生產效益帶來嚴重影響。
面對全球化的疫情肆虐,國內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能源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也需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看清看懂形勢變化,不能有緩一緩、歇一歇的思想。既要時刻密切關注國際疫情變化及其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加強風險預判,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和做最好的準備,將境外疫情帶來的衝擊降至可承受的範圍。
黑暗中我們點燃炬火不畏任何艱險,黎明前我們分享光亮不敢輕言勝利。能源企業要始終站好崗、吹好哨,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重回正軌貢獻力量。
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