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咳嗽很久都不好?需先找原因,用對藥物配合營養調理好得快

2019-10-15     營養師媽媽藍弧

作者:藍弧,10年營養職業生涯,專注寶寶喂養和疾病的營養輔助調理

孩子咳嗽,大多通過我總結的咳嗽護理方法都能有改善緩解,但是有那麼一部分情況,是非常頑固性咳嗽,其他症狀都沒有了就剩下咳嗽,會持續很久,有時甚至連續兩個月三個月都不好,這到底怎麼了,可以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呢?


咳嗽是一種症狀,是機體的防禦性神經反射,咳嗽的動作能幫助機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物,所以咳嗽實際上只是人體自我保護性反應,引起咳嗽背後的原因才是我們最值得關注的,孩子咳嗽了,我們要想的一定不是要怎麼樣能快速止咳,而是要知道孩子是什麼原因咳嗽,再對因治療。

由於引起咳嗽的原因非常多,醫學上為了更好排查病因,根據咳嗽時長作為基本的區分篩查,2周以內的是急性咳嗽,3-8周是亞急性咳嗽,超過8周的才是慢性咳嗽,不同咳嗽時長可能的病因是有區別的。

比如急性咳嗽一般就是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炎等等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有咳嗽變異性哮喘、胃食管返流症、鼻後滴漏綜合症(俗稱鼻涕倒流)、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過敏)等。

亞急性咳嗽則是在兩者之間,或者感冒後咳嗽,支氣管炎等。


不過這是針對成人的常規診斷,兒童、嬰幼兒會特殊一點,通常認為超過4周就是慢性咳嗽,兒童嬰幼兒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跟成人也略有區別,嬰幼兒新生兒要考慮是否有無先天性疾病,比如氣管軟化、原發性纖毛不動綜合症、支氣管擴張症等。

一般小於三歲的孩子出現慢性咳嗽,多是呼吸道感染相關性疾病,其中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患病率比較高,氣道異物以及感冒後咳嗽、鼻炎等也都常見,檢查需要做胸片x線,詢問是否有鼻炎史、過敏史、排除異物吸入等都是基本的診斷方式。

3歲以上的慢性咳嗽,像上呼吸道綜合症(鼻涕倒流)、咳嗽變異性哮喘、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過敏)是重點考慮原因,另外像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百日咳、胃食管返流等也都比較常見,需要醫生根據病史結合相應檢查去明確病因。

由此可見,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不同年齡段可能的病因還有差別,所以孩子長期咳嗽不能一概而論,也沒有某個方法適合所有情況的。

那怎麼辦呢,本文我會介紹幾種常見的慢性原因以及調理,不過要先說明,雖然我畢業於醫學臨床,但是目前並不是醫務工作者,作為你們身邊的營養師,很多時候我還是建議大家要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查明病因,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的(當然難免會遇到濫用藥物的醫生,所以自己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我把孩子常見的慢性咳嗽病因分析出來,是讓大家心裡有個數,篇幅有限不能非常全面,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方向作為參考。


一、鼻後滴漏綜合症(PNDS)


這是醫學術語,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鼻涕倒流,這種咳嗽的病因不在咽喉氣管,而是在鼻部,因鼻腔分泌物直接或者間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導致。

表現為除了咳嗽,偶爾咳痰,還常伴鼻塞,頻繁清嗓,一般晨起重,晨起咳痰,有鼻後滴流感等,如果同時有鼻癢,眼癢打噴嚏,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因這些分泌物本身攜帶大量的病菌,它們刺激發炎的咽喉,就會導致咳嗽加劇,且反反覆復,如果沒有及時控制住,可能會有別的併發症,並發展成為慢性咳嗽。

這種情況,要調理的不是咽喉、氣管或者支氣管,而是鼻炎!醫生確診後也會開針對鼻炎的藥物,當然我們也有非藥物調理法。

具體調理方法我有總結,在V公眾號(lanhuyys)回復「鼻炎」即可查看,如果與過敏有關,回復「過敏性鼻炎」查看,千萬不能盲目吃止咳藥啊。


二、咳嗽變異性哮喘(CVA)


這種情況成人身上特別普遍,大概占所有慢性咳嗽的1/3,在孩子身上發病幾率沒這麼高,但也需要作為一個重點考慮因素。

CVA主要表現為刺激性乾咳,但沒有明顯喘-氣促等典型哮喘症狀,但是病理跟哮喘一樣,存在高氣道反應性。


CVA通常咳嗽會比較劇烈,夜間凌晨加重,咳嗽為典型唯一症狀,乾咳為主,接觸冷空氣,油煙等咳嗽加重,其他檢查比如胸部x片,ct等正常。

醫生會通過支氣管舒張試驗、呼氣流量峰值變異率等方法作為輔助檢查,具體的需要醫生根據患者作出判斷。

確診為CVA以後的常規治療方法通常是用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霧化,需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記住,抗生素是絕對無效的。

接受醫院治療的同時,也建議一方面可配合營養支持修復呼吸道黏膜,提高抗病菌能力減少併發症,促進痊癒;

另一方面,生活上減少一切刺激,避免接觸二手煙,油煙,汽車尾氣等,注意保暖,保持情緒穩定,從日常起居上護理好。


三、嗜酸性細胞支氣管炎(EB)


也就是過敏,這種情況用抗生素完全不對症,營養調理會很慢,因為主要是過敏引起,治療需以為抗過敏為主。

過敏是一種非感染性炎症,而EB是局部的炎症,病理特徵是氣道嗜酸性細胞浸潤,會有一部分合併成過敏性鼻炎。


主要症狀為刺激性咳嗽,白天更明顯,對灰塵,油煙,冷空氣等特別敏感,乾咳或咳少許白色黏痰,沒有氣喘,呼吸困難等,肺功能通常都正常,與CVA(咳嗽變異性哮喘)症狀很像,不同的是檢查沒有氣道高反應性。

化驗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結合症狀病史等判斷,確診後應按照過敏的思路去治療,通常會需要用糖皮質激素霧化,配合內服抗組胺類藥物,具體得看醫生安排。

但是藥物大多只能一時控制症狀,僅僅用藥很容易復發,若能同時用營養干預,生活飲食上配合,積極迴避過敏原,是能比較大機率減少復發的。

營養干預建議用抗過敏益生菌、增強粘膜屏障的必需脂肪酸、以及能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vc、鈣等。迴避過敏原的方式有出門戴口罩、家裡防塵除蟎處理,遠離花粉、家裡不要養寵物等等。



四、胃食管返流(GERC)


這種咳嗽的原因是胃酸和其他胃內容物返流進入食管,導致的反覆咳嗽,醫學上認為與食管運動功能失調,食管-支氣管反射引起的氣道神經源性炎症等有關。


主要表現除了咳嗽,還有返酸,曖氣,胸骨後燒灼感,大多白天咳,變換體位、吃太油膩的誘發咳嗽等。

當然這樣的描述是針對大人,而小孩子是否會返酸我們不得而知,其實這個原因用在孩子身上,也是非常常見的,那就是積食。沒錯,積食也會導致咳嗽,這就是為何有時候孩子長期咳嗽,中醫通過調理脾胃,開助消化的藥物也能好原因。

中醫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失運化,津液輸布失常,就會產生有形無形之痰,而脾胃痰熱,胃氣中阻,谷濁之氣不得下行而上逆,導致曖腐吐酸,從而導致呼吸道炎症,出現咳嗽。

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肯定了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有密切聯繫,西醫的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對應了中醫脾胃運化失常。孩子積食,食物滯留在胃裡,平躺下來,食物混合胃酸沿著食道逆行,刺激食道和咽喉。

所以這種情況,與炎症,過敏都無關,問題在消化系統,需通過調理脾胃、改善積食這個方向去改善,那麼如何判斷是不是GERC或者積食導致的呢?

如果是大人,自述除了咳嗽,還有返酸、胸骨後燒灼感,再加上醫院通常會用到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就可得出結論了。

不過孩子是否積食,不需要這麼麻煩,看看孩子是否有腹脹,便秘,有口氣,舌苔厚,食慾低下等症狀,再通過歷史飲食判斷,是否給孩子吃了不消化食物,是否過度喂養,是否吃太多超過腸胃處理能力等,就可以知道是否積食導致,積食始終存在,是咳嗽遷延不愈的一大原因。

確診GERC醫生的方法一般是吃制酸藥比如奧美拉唑,胃動力藥多潘立酮等,飲食上禁辛辣油膩,咖啡,酸性飲料等會刺激胃酸分泌的,孩子積食的調理方法我們的原則是首選營養調理,西藥能不吃就不吃,積食我們有營養調理對應法,在V公眾號(lanhuyingyang)回復「積食」可查看。


五、感冒後咳嗽(PIC)


感冒好了就剩下咳嗽遷延不愈,這種情況也很常見,不過單純感冒導致的咳嗽一般不超過兩周,會成為慢性咳嗽的,通常是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

其他症狀都沒有了,就剩下咳嗽,也可能持續到3~8周,以上其他原因都排除了,胸部X線/CT檢查無異常,無慢性呼吸系統疾患的既往史,表現為刺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最初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的,那麼可認為是PIC。


這種情況,是因為病菌刺激導致呼吸道黏膜受損,呼吸道咳嗽感受器變得敏感,如果呼吸黏膜一直沒恢復正常,就會一直容易咳嗽,這屬於功能問題,通常也查不出什麼的。

調理的方向是修復呼吸道粘膜,提高機體抗對病菌的能力,治療上在2006年美國ACCP指南推薦的藥物只有中樞性鎮咳藥如右美沙芬,記得,抗生素在這裡依然不需要用,且右美沙芬是6歲以內都不建議吃的。


最後

本文分析了慢性咳嗽常見原因,可見,咳嗽不能一概而論,同樣是長期咳嗽卻會有多種可能,病因沒弄清楚,就容易吃錯藥,白吃藥,所以我會建議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慢性咳嗽大多都不需要吃抗生素,也千萬不能盲目吃止咳藥,弄清楚病因,是為了能更精準用藥,但不論哪種咳嗽,營養調理都是大同小異的,準確用藥加上合理營養干預,恢復指日可待。

如果你還是沒有明白,可以通過私信找我諮詢的哈。


參考文獻: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2015



作者:藍弧,10年營養職業生涯,專注寶寶喂養和疾病的營養輔助調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3vTxG8B3uTiws8Kc1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