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是老師和家長溝通、互動,雙方了解孩子在校及在家狀況的一種方式。從幼兒園開始就有家長會,小學、中學也經常會舉辦家長會。就淘媽目前僅有的兩次開家長會的經歷來看,參加家長會的基本都是媽媽。但是前段時間,湖南長沙的長郡雙語實驗中學的一個班就召開了只有爸爸參加的家長會。參加家長會的爸爸們都西裝革履,在會上還認真做筆記,這種場面真的是罕見。
為什麼要組織一次這樣「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呢?組織者賀老師說「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多了很多的想法,但是日常的教育工作都是媽媽們在做,難免會因為勢單力薄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需要爸爸們的支持。」而在說到為什麼要求爸爸們穿西裝的問題時,賀老師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希望通過著裝能讓爸爸們知道家長會的重要性。這真是一位睿智的老師,瞬間被圈粉。
說來也真是,現在大多數的家庭中,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做。爸爸們長期缺席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常態。可能這些爸爸認為,只要自己多多賺錢,給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資源就夠了。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爸爸和媽媽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媽媽永遠都不能代替爸爸。這3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別再缺席了。
1. 陪孩子參加運動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從而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但是一個缺乏運動的孩子,存在很多的健康隱患,像肥胖、近視等。所以說,運動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講,爸爸更具有冒險精神,在運動方面也更有天賦。因此,在孩子運動這件事上,爸爸就要主動參與進來了。平時可以帶孩子一起跑跑步,爬爬山,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帶娃去探險。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成績優異之外,心理也一定是健康的。而孩子所有的智力發展、心理發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展的基礎上。換句話說,孩子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所以說,爸爸們再忙也要抽時間帶孩子去運動。這不僅能增進父子(女)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孩子學會堅強、勇敢,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
2. 教會孩子規則
我們想要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就要懂得其中的規則,按規則辦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建議家長要給孩子樹立適當的規矩。但是因為媽媽天性比較柔軟,有的時候孩子破壞了規矩,也就得過且過,規矩對孩子沒有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但是爸爸在孩子眼裡是很有權力、威嚴、約束力的,相對來講孩子更願意聽爸爸的話。所以說,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這個階段,爸爸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這一特徵。給孩子立規矩,教孩子守規矩,讓孩子在規矩的約束下去滿足自己的要求。只有教會孩子這些,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 陪孩子做家務
「喪偶式育兒」的家庭,家務也基本上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做。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認為女性就該做這些事。尤其對於男孩來講,不利於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容易對女性產生不正確的認識,甚至不懂尊重女性。如果爸爸能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話,會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一個好的家庭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去經營的,不是靠媽媽一個人來支撐的。在這個過程中,既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淘媽說:《父性》里有這樣一句話: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由此可見,父親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來有多麼的重要。所以各位爸爸們,不管你有多忙,都請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也沒有辦法重來,如果你錯過了,可能一生都彌補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0kiZ3YB9j7PxaI7c_-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