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打黑工的經歷,工資低條件差風險大

2019-04-22     澳洲知多少

我在中國的時候是學工科的,可是畢業後並沒有做本專業的工作。一輩子都是做些相關技術或者技術管理,或者乾脆就是打雜的。現在在澳洲要找工,學歷不被認可,熟悉的工作不存在,直接買生意不熟悉情況只有上當的份,也完全不靠譜。

五十多歲要打工,選擇只有一個,洗心革面,從新做人,放下身段,從零做起。可是做"累膊"工也要有資本,要有體力,還要有耐力。雖然中學畢業後,別人下鄉我留城,我在工廠還學過兩年徒,我自己知道我實在算不上是心靈手巧一族。

我的找工法寶是踏實肯干。

從哪開始?想來想去,還是從我熟悉的工廠做起吧,因為不管什麼產品,只要是製造業,基本思路和流程就是一樣的,不至於像在餐飲服務業,根本就矇頭轉向。記得有一次在洗衣房試工,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手腳麻利地演示燙襯衫,等我動手時真是手忙腳亂,那叫一個狼狽不堪!不過俺心理素質好,受了對方白眼、幹不了這個活兒也不覺得丟臉,照樣悠哉樂哉,出了門還給主管發個簡訊,謝謝她給了我一個嘗試的機會。

其實在澳洲打工,八年前就開始了。後臉皮就是那時侯練就滴。

當時我在澳洲住過一年多的時間,那時我的簽證沒有工作許可,要打工也只能打黑工。黑工自然是工資低,條件差,還要冒風險。曾經認識一個來澳洲探親的老爸,他兒子在塔斯馬尼亞讀書,他到了墨爾本就一頭鑽進工廠打工(當時赫巴特沒有直飛中國的航班,要來往塔斯馬尼亞必須在墨爾本中轉),一直到簽證差三天到期,他馬上就要回國了,這時候他被移民局遞解出境。他都沒來得及去塔斯馬尼亞,只是他兒子來墨爾本看過他一次。

我那時住在租來的公寓房裡,每天除了做飯真的是百無聊賴。忍耐了三個星期之後,我從附近的商業街一端開始,先左側,再右側,看著差不多的店面就進去問工,全面掃蕩。只要是店裡的老闆笑容可掬,彬彬有禮,不管他說的是什麼你就知道結果是沒戲。終於有個面容憨厚,體格壯碩的中國人用挑剔的眼光從頭到腳地審視我的時候,我知道機會來了。

那是我在澳洲的第一份工。在蔬菜店後面的冷房,這裡叫窟窿,整理蔬菜。早晨六點,街道上冷冷清清、很少行人,墨爾本的冬天的夜裡經常下雨,路面總是濕露露地,我就開始一天的工作啦。到晚上下班,經常是汗水濕透了的衣服貼在後背上到家了還沒烤乾呢。只是可惜了我身上穿的那件"雅格斯丹"純毛馬甲了。

在蔬菜店開始的時侯老闆說給我的工資好像是一小時七塊,開資的時候他說給我按八塊開。看樣子老闆夫妻對我的表現還挺滿意。

但是我的慾望在增長。

以前在國內外資企業的時候,一個新加坡人說:打工就像站在梯子上,兩隻腳要不斷地移動,你才能爬上去。我堅信這是打工的聖經。

有了一份工作墊底,我的心思就開始四處游移了。

有一次在一份中文報紙上看到烤雞店招工,就是地點很遠,不過我也想去看看。坐車要換乘,單次的時間要2個多小時。

我還去過比這個更遠的,那是一個畫框加工店,我很喜歡這種有點藝術含量的工作,老闆也同意我試工了,我沒去不是因為遠,也不是因為工資低。而是因為那個中國人不斷地對我說,他的畫框加工設備技術很先進,全是數控的。他把我當成深山老林里溜達出來的猿人,或者他自己是桃花源里生活得太久,不知有漢,何論魏晉了。

那天我給烤雞店廣告上的手機打電話,對方是一個南方口音的人,他約我去火車終點站見面,然後他會開車載我去他的店試工,因為他的店不通火車。

那天天氣很好,我出了火車站,按約定在停車場等他。

電話里他說很快就到,可是沒有。

我等了很久,旁邊一個露天餐桌吃麥當勞的又黑又胖的姑娘和我有一搭無一搭地閒聊了起來。我聽懂她是薩摩亞人。

這個時候我的手機響了,他告訴我他到了,就坐在我路對面的車裡。

原來他一直坐在車裡觀察我。

"你英語不錯哦,我看你和那個女孩聊得挺好。"

我一上車,他說。

那是一家新開張的烤雞店,後來我知道這裡的餐飲行業有一個奇怪的規律,開業第一天的營業額通常是最高的,因為顧客看到新開張的店通常都好奇,要進來嘗嘗鮮。如果對自己的口味以後就會回頭,如果不對那以後就敬而遠之。當時又鄰近聖誕,我走進店裡就裝備上陣:任務是腌雞、串雞、烤雞。

我從來沒在餐飲業做過,連烤雞吃也沒吃過,就更別說會烤雞了。

老闆演示一遍,我就上手。

店裡從早到晚涌滿了顧客,顧客彼此走路都要側身躲避,那叫一個火爆!

那天下午,我為了給一個學生工幫忙,因為不懂廚房用刀的規矩,我右手持刀,一刀下去幾乎把自己的左手食指指尖給削下來。直到現在那裡還有一道清晰可辯的傷疤呢。我一甩手當時牆壁、案板和地面就處處留下大滴大滴的血跡。那真是血撒疆場。

可是簡單地包紮一下,工是不能停的。那天我就永遠高翹著左手食指,用九根手指一直做到晚上九點閉店。

老闆那天躺在廚房操作台看我幹活,老闆娘說他最近感冒了,發燒。

臨走時老闆安排我第二天正式上班。我說我作不了SERVICE,老闆說你只做後櫥。我說晚上沒有BUS,我回不了家,老闆說我安排車每天送你去火車站。

就這樣,我每天七點出門,晚上十一點到家,每周七天,每天十小時,每小時十塊澳幣的工資,做了半年多。

有一次我第二天早晨四點要去機場回國,晚上六點還沒有人接我的班讓我回家那。

那時侯累是累,但是沒覺得辛酸,而且還有點自豪感:我可以在動手澳洲養活自己。

我覺得有以前的打工經歷,無論從心理承受能力還是自己的出發點,我覺得應該問題不大。更何況,咱現如今已經是持證上崗,有恃無恐了呢。

我的切入點主要是報紙、網絡上的招聘廣告。我覺得找工還是要獨立地找,朋友在一起共事有傷害友情的風險,經熟人介紹也是彼此限制太多。不如一清二白,公事公辦來得輕鬆自由。這可能也與我的個人性格有關,如果喜歡托關係走後門咱還不如在中國混呢。中國的人脈怎麼也比外國多呀,好賴也生活了五十多年啦。

到了墨爾本的第二天我就去找免費的中文報紙,記憶中招工的廣告大把大把滴。可是情況變化了,的確報紙上整版整版的都是廣告,但招工的很少,都是賣房的,賣生意的。花一塊澳幣買報紙,情況也是這樣。網絡上也有招聘的,大多數都是招按摩、飯店的、清潔的。

工廠的廣告統統地,沒有沒有滴啦!

我心裡有點失望。

但是咱心理素質好,喜歡的沒有,那就找個不那麼喜歡的。

清潔工,洗衣工,最後到老相識的烤雞店,寫滿一張紙的聯繫電話。招工廣告上的電話大都沒人接聽,那就簡訊推銷唄。結果發出去簡訊大都不回復,偶爾有回覆也是人家客氣地說:很抱歉,我們已經招到恰當人選啦。

我很鬱悶。熟悉的朋友說:呃…這個年齡,誰願意啊,你幹不了幾年,萬一幹活時出點什麼事,不麻煩了?

我頓悟:從以前在這裡打工已經八年了。要是我當時二十歲,八年後俺二十八。當時四十…,現在我是五十…,原來毛病出在這裡。

記得有一次我到一家工廠面試,那個大約希臘中東土耳其的老闆領我在車間轉,頭也不回地問:

"你干過嗎?"

其實我對他家的設備和產品真的很熟悉,"我在大學學這個專業,是工程師。"

"這裡是澳大利亞".他回答。

"你多大?"他又問

"五十…"

"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還有一個我覺得比較搞笑的。

有人在網上招工,我給他電話,他接聽很迅速。是咱同胞。

我問他什麼職位,他說是工廠的XX,然後他語速流暢地說:

"我現在就做這個,但是我要回國了,你要是有興趣,我可以…"

"轉讓給我?"

"是。"

我很想問問他轉讓費多少,如果我付給他錢,他能確保我被老闆聘任嗎?即便被聘任了,我能做多久呢?但是我告訴他"謝謝你,我覺得這個對我不太適合。"

我漸漸地絕望了。打算回國。

打工可以賺錢。

但是說實話,這不是我堅持打工的全部含義。五十幾歲,其實也很尷尬。

這個年齡吃退休金政府說早點,讓子女養活人家覺得累點,每天種花養草自己還感到悶點。也可能我這個人命中注定是勞苦奔波,總覺得如果呆在家裡,就等於過早宣布退出市場,有些被提前下架的感覺。

很早我就想移民,但我覺得不能因為我選擇移民,就提前跨入老年行列。我要過正常人的生活,而正常人的生活就該有工作,有收入,有假期。

我認識一位印尼華人,老公過去是石油公司高管,現在是某航空公司的人事總監,十年前從印尼移民澳洲。按道理說她家沒有錢的問題。但是這位三個孩子的媽媽在來澳洲之前始終堅持做職業女性,可來澳洲之後求職也遇到障礙。結果她另闢溪徑,專門在海外學生多的中學附近買地建房,在撫養自己三個孩子的同時作起了HOMESTAY,而且一做就是十年。認識她也是因為我的女兒剛來澳洲時住在她家,雖然僅僅住了兩個月,從此她們卻成了忘年交。前幾天我們還去她家做客,他們夫婦一當講起她家的寄宿學生,真是眉飛色舞,興趣昂然。

我女兒在她家住的時候我就聽說,因為她是航空公司職員家屬,經常回印尼或者去國外旅遊,這個時候在她家住的寄宿學生沒有人飼養,她的習慣做法是讓自己孩子天天從附近飯店叫外賣給大家開飯。

我問她:"那你有錢賺嗎?"

她哈哈大笑:"這個時候哪裡有錢賺?不賠就不錯啦!我老公說,反正這也是Extra money啦".她老公是印尼原住民,不會中文,待人和善有禮。他回澳洲的時候也經常上班順路把寄宿學生載到學校。

我很佩服這個人,覺得這是一種人生態度。她比我年齡還大,可是面相卻和八年前沒有什麼變化,倒顯得比我年輕。

老爸老媽版里的老媽,如果喜歡做些什麼,我覺得也可以參考這位朋友的經驗,考慮從事類似的工作。比如小留學生的監護人,住宿家庭之類的啦。

有工作,有假期,堅持養活自己也是我的一種人生態度。是我對幸福人生的定義的一部分。

這次來澳洲,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找工碰壁,真的讓我很鬱悶。

接著掰哈

我給朋友打電話說"我抑鬱了,找不到工".

有朋友建議我做生意,可以合夥。也有人忙著給我介紹工作。我都拒絕了。

不喜歡熟人介紹工作的原因前面已經說過。而做生意我覺得第一是不熟悉情況,現在太早,第二現在也不想太操心。

我覺得打工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收入低,但是沒風險,壓力小。

我在過去的三十五年中,除了其中四年大學,剩下的時間都是工作。其中有國營、合資、獨資和私營,當然也包括那一年多在澳洲的"累膊".其實我家的小生意現在還在運營中,當然現在我來澳洲了,主要由老婆在國內照看。

我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各有滋味。

我現在就是一門心思打工。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有誘惑力。我覺得在別人的領導下做具體工作,簡直太幸福了!而且我自信只要給我機會嘗試,沒有什麼樣的領導老闆會拒絕我。特別是經過一年多澳洲的"累膊"培訓,覺得我的動手能力也大有長進。

可是沒有機會啊。

平時我有早上喝咖啡的習慣。九月中旬,在我苦苦尋覓了兩個多月之後,早晨起來,我打定主意不這天不再喝咖啡,準備在家睡回籠覺。

我覺得這天早晨應該有朋友給我電話,因為前一天朋友請客,我爽約了。也是因為心情不好。早晨朋友一定會來電話討說法。

果然電話響了。

但是對方的聲音完全陌生。是一位女士,中國人。

她問我是不是在網上找工?

我說是。

你多大?

我?我五十……我憂鬱著該怎麼回答對方,後面的數字被含含糊糊地我咽下去了。

她說他們在招聘工廠雜工,問我是不是有興趣?

雜工在這裡的含義就是輔助工種,經常是在公司、工廠里打掃衛生、收拾廢料,哪裡需要哪裡去的閒雜人員。

我說有啊,不過我年齡比較大了。

對方說:人家告訴我象這個年齡的人可靠。你要是願意,你九點到廠里來吧

我急忙說:稍微晚一些可以嗎?因為我今天沒打算出門。

我心裡覺得把面試安排在下午比較合適,但是嘴上沒敢說出來。

可是電話那面說:那就九點半吧。我把地址發到你手機上。

但是地址好久也沒收到。我估計這個時間她是在與廠里溝通吧?

我十分驚奇對方的態度,覺得有些不可思義。其實我對這個電話雖然很興奮,但是完全沒抱什希望。我沒問對方是什麼公司,也沒問對我有什麼要求,一切都等面試,或者叫試工的結果。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找到了那家在路邊的公司。這是一家前店後廠的小公司。我有被同類公司拒絕的經歷了。

一個看起來像國內做捲簾門的年青人踢踏踢踏地走出來,我說老闆,我是來找工的,我堅決控制自己,沒說兄弟,找你們老闆。

年青人說,我知道,我太太向我說過了。他果然是老闆!

在車間裡他很簡單地問我,這些你都熟悉麼?

XXX

你以前做什麼的?

大部分在工廠,基本什麼都做過,我對自己這個回答很滿意,後來有人問我,我也這麼回答。

於是工作開始了。老闆讓我掃地。

髒,太髒!廚房裡的吐司爐和熱水壺真的比馬桶還黑!

產品展示廳開始,雜物堆放,走廊,廁所,廚房,更衣間,車間…

關鍵是這裡的工人喜歡亂扔煙蒂,亂放材料,亂放工具,亂放產品,老闆的公子也一定常來工廠檢查工作,紙飛機,兒童簡筆畫。

垃圾桶滿了,紙箱滿了,一個滿了,二個也滿了,哦我的天啊…

五點半。老闆說,收拾收拾下班吧。

明天我還來嗎?

來。

我一直不知道他打算給我多少工資。我主動說,開始少一些沒關係,你要是覺得我做的符合要求,再長。

他說,這也好…

就這樣我在澳洲的打工生涯重新開始。

第二天我還打算繼續打掃衛生,可是老闆把我帶到設備前面,告訴我:熟悉一下設備。

我問他:不打掃衛生了?

他說:哪有那麼多衛生要打掃?

於是我的工作是以操作工為主了。

每天八小時,每周五天。

至於我對這個工作滿不滿意,後來我又做了什麼,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啦。

但是一切都是從這個工作開始的。我對第一個給我機會的老闆夫妻充滿感激。真的!

文章摘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WiC2wBmyVoG_1Z7wm1.html